在曼谷Gamescom Asia x泰國遊戲展的開幕日主題演講中,《死亡空間》創始人Glenn Schofield並未帶來新遊戲訊息,卻以一場「痛心疾首的改革檄文」轟擊整個遊戲圈——這位業界資深人士直言「遊戲行業已被打破」,並提出三大關鍵改革方向,直指當前業界的核心弊病。
一、現狀驚魂:開發者「被毆打了三年」,遊戲行業已臨崩潰邊緣
Schofield的演講一開場便拋出震撼論點:「我們現在需要修復遊戲行業——它被打破了、被毀掉了,過去幾年裡,我們的開發人員一直在被『毆打』。」
這句話並非誇張。近三年來,遊戲行業屢屢傳出「開發者 burnout」(職業耗竭)新聞:為趕檔期壓縮開發周期、AAA遊戲成本瘋漲至數億美元卻銷量滑鐵盧、層層審核壓得創意窒息——甚至有開發者自曝「每天工作16小時,卻看不到作品的未來」。Schofield直指問題核心:「行業不該是這樣的,我們需要把它恢復到『創意驅動』的原樣,而非被負面情緒淹沒。」
二、AI不是敵人:生成式AI將成開發「加速器」,從藝術到營銷全面賦能
面對業界對「AI取代人類」的恐慌,Schofield直言「AI從來不是敵人,而是讓我們變得更強的工具」,並強調遊戲行業應「全面接納生成式AI作為標配」。他進一步解釋:「AI不會取代導演、藝術家或作家,反而能讓我們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比如,藝術家可以用AI快速生成概念圖草稿,編劇能用AI梳理劇本邏輯,甚至營銷團隊也能借助AI分析玩家偏好——它適用於每一個環節。」
Schofield呼籲業界高管:「無論是EA、動視還是南夢宮,都該盡快啟動員工AI培訓。當我們的團隊掌握AI工具,不再為基礎勞作耗費時間,就能重新開始招聘優秀人才,讓創意回歸。」
三、投資需清醒:停止「瘋狂投資」,把錢砸向「高質量+對的人」
Schofield認為,當前遊戲行業的另一大癥結在於「投資者的短視」——過度追求「大預算、大IP」,卻忽略了「高質量內容才是長久生命力」。
他憤慨表示:「投資者和高管們,該停止這種瘋狂了!你想做一款800萬美元的AAA遊戲嗎?必須找回勇氣——業界都知道,高質量遊戲從來不會虧錢,只要你願意投資正確的事。」
在他看來,「正確的事」包括兩點:其一,「讓有創造力的人管理團隊」——過去許多遊戲失敗,並非因為技術不足,而是「錯誤的人做了錯誤的決策」;其二,「對項目進行深度盡職調查」,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創意實現上,而非虛擬的「數據增長」。
四、E3必須回歸:遊戲業需要「協同」,而非「碎片化」
最讓業界意外的是,Schofield在競爭對手的展會上公然呼籲「讓E3回歸」——這位見證過E3黃金時代的資深人士直言:「E3是遊戲業的祖父,它曾讓每一款遊戲變得更好。」
他回憶道:「我參加過的每一次E3,都能從同行那裡學到最前沿的技術、聽到最真實的玩家反饋。當公司開始遠離E3,行業就從『協同創新』變成了『碎片化內耗』。現在沒有E3了,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個展會,更是業界溝通的橋梁。」
Schofield的話引發全場熱烈掌聲——對許多老玩家而言,E3不僅是展會,更是「遊戲夢想的朝聖地」;對開發者而言,則是「尋找合作、獲得靈感的聖地」。
五、終極呼籲:創意才是行業命脈,請不要忘記「人」的價值
演講最後,Schofield再次強調:「無論AI多強大、投資多豐厚、E3是否回歸,遊戲行業的命脈永遠是創意——而創意只來自於你們,來自於每一個堅持做遊戲的人。」
他語氣轉柔:「我經歷過遊戲業的起起落落,見過太多因為忽視創意而失敗的項目。如今,我希望業界能停下來,回顧初心——我們做遊戲,從來不是為了數據或錢,而是為了給玩家帶來感動。」
業界反響:從懷疑到思考,改革信號已發射
演講後,業界紛紛轉發討論:有開發者感嘆「終於有人說實話了」,有投資人開始重視「AI培訓計劃」,更有媒體稱「這可能是繼《死亡空間》後,Schofield對遊戲業最有意義的貢獻」。
無論未來如何,Glenn Schofield的演講已如同一記重錘,敲醒了沉醉於「數據競賽」的遊戲業——當AI與人文並重、投資回歸本質、業界重新協同,或許我們真的能見證遊戲業的「二次黃金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