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之前應該要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為什麼說自己掛羊頭賣狗肉?因為我是一個吹低音管的,目前在新加坡的音樂學院就讀。但我好像從一開始就不想把自己限制在巴松上,什麼樂器都想學,尤其對弦樂特別感興趣,但我學樂器是國中開始,如果從國二開始學小提琴我應該考不上音樂班。一個主修管樂的人卻在不務正業的拉小提琴,以致身邊的朋友看到我都會問說:今天又要練什麼樂器了?
開始學小提琴的動機是在年初,經歷了一些變故後我意識到生離死別離我實在沒有太遠,於是我閃過一個念頭:
「要是死前我都不會拉小提琴我會死不瞑目欸?」
非常荒謬的理由,但這也的確讓我覺得真的該開始圓夢。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故事,是在網路上看到的:
「在雜誌上看到一位90歲的老奶奶說她人生中最後悔的事:『60歲的時候想要學拉小提琴,但是覺得已經太晚了所以沒有去學。如果從那時候開始學的話,我可能已經學了30年了。』」
於是我決定在暑假開始學琴。
回到台灣後我去了朋友推薦的琴行,桃園的都柏林提琴坊。去之前有請朋友幫我跟老闆聯絡了一下,只有提到要bam的盒子最便宜大概是多少(最貪小便宜的那種),然後就帶著高中的兩個小提主修好友去試琴了。試了三把琴,其實聲音都大同小異,只記得一把比較亮、一把比較溫暖、一把介於兩者之間,從外觀我就淘汰掉一把了(那種漆面我不太喜歡),剩下兩把其中一把是單板琴,雖然聽說差異不大但為了練琴時賞心悅目還是選了XD。此外都柏林吸引我的另外一點是買琴有終生保固,想到會把琴帶出國跑來跑去我就覺得這點很重要,超級推薦!

(貓很可愛)
然後到了挑弓的環節,印象中應該也是試了三、四把,朋友們都覺得其中一把特別好,其實我是想要一般的弓眼而不是花紋的,但肯定還是機能優先。
到了配件的環節就很單純了,出發前幾乎每天都在看網路上what‘s in my violin case的這類型影片,所以知道該買些什麼。松香的部分用的是很多人推薦的法國藍袋松香(Gustave Bernardel),外型真的很好看價格也不高,肩墊的部分是KPE 810,原本想買VLM diamond 的但太超預算了就作罷,加上我不確定我脖子很長適不適合vlm這種薄薄的肩墊,KPE這個款式的海綿非常厚,目前還沒試過跟KUN Bravo有什麼差異。此外還有弱音器,原本想要三種都買齊(樂團用的、練習用的全橡膠跟包金屬的),但店內沒有包金屬的,老闆直接送我另外兩個,撿到便宜XD。

到了最重要的琴盒,其實我私心最喜歡的款式一定是星辰系列(L'Etoile)但真的太貴了下不去手,剛好老闆給我推薦了一個比較冷門的限定款luthier,外型很像黑豹不過是亮面的,手把也有我很想要的皮革拿起來很舒服,就決定買這款了,加上真的便宜不少不然hightech或la defense也真的很好看。

上面的弓是朋友用不到送我的,還有他不用的弦(單純是我覺得放很多備弦看起來很專業),此外琴盒裡一塊布擦松香、一塊擦手汗、還有一個小束口袋裝除濕包,一直覺得小提琴家們在琴盒裡放照片這件事很浪漫,我也終於實現夢想了XD,因為很容易想家所以放了最喜歡的咖啡廳、插畫家、最愛的電影跟我很喜歡的大海,手把上的御守是在xpark買的勇氣御守,上面掛著生日時買的貓玩偶跟幾年前台創祭買的超可愛大狗鑰匙圈(chickenman畫的!),我自己巴松的盒子都沒這麼精緻⋯⋯
弦用的是Thomastik-Infeld的alphayue,當時跟tonica比較想說沒聽過這款就買了,結果感覺起來好像很一般,音色上太薄了,也有可能是琴的問題,但買了沒多久D弦在弦枕的地方就開始脫皮,目前在觀望tonica跟dominant兩個款式。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學到現在也五個月了,的確有些進展,常常覺得自己有辦法完成夢想真的是太好了,如果沒有開始學琴我的人生可能也沒什麼太大變化,頂多是我還是會想什麼時候能開始學琴。每次打開琴盒都很賞心悅目,覺得小提琴真的好治癒人心(除了對我的主修同學們來說不算)。
來vocus也是因為看到一些前輩們在這裡的發文,才覺得或許我也該寫點東西記錄一下,於是我就在這裡了,請各位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