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朴贊郁《選擇有罪》:在體制的失序中,我們如何無可避免地選擇了「罪」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文/一樹|映後就談

「沒了工作,你還剩下什麼?」

不知為何,在觀看《選擇有罪》(台譯:徵人啟弒 / No Other Choice)過程中, 一直想到香港的「黎生」。別問我「黎生」是誰。巧妙在,黎生既是一個人,亦是一群人,甚至是一種象徵香港、東亞共同文化的一個符號,寄生在每一位打工仔體內。

在《選擇有罪》中,導演朴贊郁選擇把鏡頭拉得很近。他選了一張最難被社會定義的臉——中產階級,特別是那種「還不算失敗、卻快要不穩」的模樣,然後慢慢把它拆開來看。

片中主角萬洙(李炳憲 飾)是一個在紙廠任職多年的中年經理,沒有明顯缺點、也沒特別閃光。他的生活彷彿來自保險公司拍攝的形象影片。有房、有妻(還要是孫藝珍)、有孩子、有車、有狗。這一切穩固得令人不安,好像只要按下某個開關,一切就會像紙一樣裂開。

那個開關叫「裁員」。

萬洙的崩塌,顯然不僅是來自經濟困境,更是來自社會性死亡。他被新體制拋棄,在一場關於效率與革新的競賽中,他不再「被需要」。他慌張、不知所措、驚恐,最終拿起了斧頭,呀不,是種有辣椒的盆栽。

「別無選擇」這句話,在某些人眼裡,是免責;在某些人耳裡,是判決。
raw-image

失去工作:身份的斷裂

電影原名《No Other Choice》,韓文片名《我無能為力》,不約而同指向一種近乎宿命的論調。在這個機制下,你若不選擇某種手段,就等著被淘汰。

這句話很冷,但很多人相信。

尤其是在職場、在亞洲、在韓國,在那些高度競爭社會裡,「失去工作」不只是收入的斷裂,更是身份的斷裂。《選擇有罪》不是第一部揭露這種焦慮的作品,奉俊昊的《上流寄生族》也曾將階級的垂直距離拍得令人窒息。但朴贊郁這次轉了個90度,關注的是「水平的自我淘汰」——在同一階層、在看似安全的中產系統裡,人們如何彼此踩踏、彼此擠壓,最終讓對方消失。

萬洙選擇拿起繼承自先祖、來自北韓的手槍,粗暴直觀地排除競爭者,與其說是惡意,不如說是一種社會灌輸的語言。

他相信只要解決掉那些「擋路的人」,就能回到那安穩的中產日常。荒謬的是,這份日常早已不復存在,只差在誰來把泥土翻開。

外人看,男人們爭的好像只是一份工作,一個 position。當事人眼中,卻是「作為一個男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仍然被需要」的幻影。

造紙業:一場體制與記憶的博弈

選擇以造紙廠為背景,朴贊郁設計了一個極其鋒利的隱喻。

紙,是人類文明社會溝通、記錄、秩序的起點,也是現代性被數位邏輯所取代前的最後一層肌膚。在那間把自然林木解體、削平的廠房裡,滿洙仍相信工藝、相信經驗、相信「做得久就值得留下」。

但當紙張不再被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演算法與AI效率表,這些過往的價值便一併失效。這樣的結構性轉變不是電影虛構,而是真實發生的脈絡:韓國在2020年代中期進入了新一波高科技資本併購潮,傳統產業被迫精簡、數位化,數萬人「被畢業」。這部電影,只不過是替這種現象加了一個名字、一張臉。

萬洙的臉。
那是一張我們都熟悉的臉。
可能是你父親,也可能是幾年後的自己。

在荒謬中看見自己

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電影處理暴力的方式。憑《原罪犯》而為人熟悉,今次朴贊郁不再玩視覺上的暴烈奇觀,而是選擇一種笨拙的、幾近尷尬的暴力呈現方式。萬洙的殺人過程並不乾淨利落,反而像是一場內心崩潰的即興劇。皆因他並非天生的惡人,只是一位太過「正常」的受害者。

這份「正常」,才是最讓人心驚的部分。
因為它讓我們無法完全譴責他。 也無法假裝與他無關。

電影讓我們在觀影中體會一種稀有的道德模糊感:不是所有的錯都來自個人意志,不是所有的崩壞都可以用「他活該」來概括。在那樣的系統裡,道德或許不再是人們的指南針,而是忘記被收走的古董。

與朴贊郁的距離:從復仇到失序的日常

對熟悉朴贊郁創作歷程的觀眾而言,《選擇有罪》或許是一次風格上的轉向,卻也是主題延伸的必然結果。

朴贊郁早年以「復仇三部曲」聞名,從《原罪犯》、《親切的金子》到《我要復仇》,他擅長處理極端情緒中的倫理張力,用很烈的暴力包束很柔的愛,用華麗鏡頭切開人性的裂縫。但在《選擇有罪》中,他收起了視覺上的暴烈與敘事上的懸疑,將鏡頭對準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一面。

這不再是關於「被壓迫者如何反擊」的復仇寓言,而是「系統如何讓每個人內化暴力」的社會觀察。

如果說《原罪犯》處理的是情感的負債與復仇的必然,《選擇有罪》則更像是精神上的自斷呼吸:沒有人加害主角,但整個社會的設計逼他學會自我掐喉。電影作為現實的鏡像,停止質問「你要不要復仇」,反過來問你:「你敢不適應嗎?」

朴贊郁的世界從來不信任道德的穩定性,但過去的他至少還保有對「正義」的曖昧渴望。《選擇有罪》則剝除了這層幻想。他不再拍出一隻怪物招人指責,而是給出一面鏡子,讓觀眾從自己日常的焦慮裡,逐漸看見萬洙的輪廓浮現。

名為「選擇」的困局

港譯片名《選擇有罪》(No Other Choice)別具深意,蘊含著兩層極為關鍵的語意。

其一,是我們最初直覺能感受到的道德困境:「無論你怎樣選,都是錯。」這不只是萬洙的處境,也是許多身處競爭結構中的人所面對的現實。你選擇留下,就意味著附庸體制、壓榨別人;你選擇退出,就淪為階級下滑的失敗者,現存的生活、家人的福祉也會受到波及。

這是一場沒有正確選項的考驗,每一個選擇,都指向另一種 Bad Ending。

其二,則是更直接的語義轉折:「選擇有罪」作為結果論的判決句式。在法律上,萬洙的選擇無庸置疑地觸犯了刑法,他的行動成為一條不可回頭的犯罪軌道。從「作出選擇」開始,他就已背負罪名。

在這兩種層次中,韓、英片名都捕捉了無可奈何的根本狀態,而香港譯名「選擇有罪」則以一種富含語感與倫理弧線的表述,讓這場困局的悖論更加具體可見。

有時候,語言不只是命名的工具,更是一場關於現實的再解釋。而在這部電影中,「選擇」既是動詞,也是罪名;既是自由,也是宿命。

我們是否早已「選擇有罪」?

《選擇有罪》並非完美之作。它在某些敘事轉折上略顯直接,也未必能說服所有觀眾這是一場合理的心理轉變。但它成功營造了一種極為稀有的觀看經驗——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崩壞,同時目睹一整套價值系統如何從內部倒塌。

萬洙不特別,他只是那種「還撐得住」的我們,一個逐漸發現自己已經沒得選的人。他說不出來,但我們懂他。

在電影的最後,當萬洙一個人站在佈滿自動化AI機器的造紙廠時,他高興得歡呼吶喊起來,他留下來了,歷經了韓式「周處除三害」般的歷煉。但那些狂歡聲,很快就被無人機械系統的運轉聲所蓋過。萬洙這個AI監測主管的席位,又可以存活多久?

風高浪急,無人敢保證明天。只知道萬洙亦成了體制的依存者,從親手淘汰同業,變成助長下一波淘汰浪潮掀起的「專家顧問」。

還能夠不做選擇嗎?還能夠不去想:我們是否早已默默地,選擇了有罪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映後就談
1會員
29內容數
「映後就談」,是電影散場後,仍不願離席的那群人留下來繼續說話的地方。 有時是對劇情的回味,有時是對角色的辯證,也可能只是交換一點生活的片段。在這裡,我們不急著下結論,只是讓觀影的餘韻,順著語言延伸。 「就談」不是座談,帶有一點隨意、不受地域、場境限制,也像是影友間觀影後在電影院外徘徊,漫無目的地邊走邊聊。
映後就談的其他內容
2025/10/13
阪本先生希望就三名主角的苦難 – 無論是在從喪父之苦療癒、或是倒夜香而面對的「骯髒」與世俗的冷嘲熱諷 – 講述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並對現今世界之處世有所暗示。
Thumbnail
2025/10/13
阪本先生希望就三名主角的苦難 – 無論是在從喪父之苦療癒、或是倒夜香而面對的「骯髒」與世俗的冷嘲熱諷 – 講述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並對現今世界之處世有所暗示。
Thumbnail
2025/10/07
文章從AI在創作與生活中的運用,延伸探討電影《客製化先生》(Pfau – Bin ich echt?)所描繪的「生活演員」現象,並連結OpenAI最新的Sora 2,深入思辨在虛實融合的時代,真實與虛假的界線何在,以及我們內心的選擇。
Thumbnail
2025/10/07
文章從AI在創作與生活中的運用,延伸探討電影《客製化先生》(Pfau – Bin ich echt?)所描繪的「生活演員」現象,並連結OpenAI最新的Sora 2,深入思辨在虛實融合的時代,真實與虛假的界線何在,以及我們內心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9/10
日本電影《8號出口》改編自同名遊戲,以東京地鐵為背景,探討現代人在都市生活中面對的孤獨、焦慮與選擇困境。電影透過視覺上的恐怖元素與心理寓言,引發觀眾對自身生活狀態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9/10
日本電影《8號出口》改編自同名遊戲,以東京地鐵為背景,探討現代人在都市生活中面對的孤獨、焦慮與選擇困境。電影透過視覺上的恐怖元素與心理寓言,引發觀眾對自身生活狀態的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這部劇講述的是一位檢察官轉任的律師,為了替一樁十二年前舊案的被告平反,而踏上揭弊之路,隨著第一集殺人事件被告被判無罪,十二年前塵封案件的真相也逐漸被揭露。
Thumbnail
這部劇講述的是一位檢察官轉任的律師,為了替一樁十二年前舊案的被告平反,而踏上揭弊之路,隨著第一集殺人事件被告被判無罪,十二年前塵封案件的真相也逐漸被揭露。
Thumbnail
隨著倪莉接近法院門口,口號也越聽越清楚—— 「藍克無罪!」 「正義無罪!」「正義無罪!」 「藍克無罪!」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隨著倪莉接近法院門口,口號也越聽越清楚—— 「藍克無罪!」 「正義無罪!」「正義無罪!」 「藍克無罪!」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一位平凡頹喪的大學生怡蕩(崔宇植飾),在某次誤殺人後,發現一連串殺心的巧合,相信自己有以惡制惡的超能力,在他與羅賓開啟私刑正義的計畫上,與總嚼著口香糖,直覺神準的刑警張難堪(孫錫久飾),開啟了你追我躲的日復一日,之中還殺出了一個獨自關注怡蕩的前刑警宋村(李熙俊飾),而他與張難堪的童年又有另一層淵源。
Thumbnail
一位平凡頹喪的大學生怡蕩(崔宇植飾),在某次誤殺人後,發現一連串殺心的巧合,相信自己有以惡制惡的超能力,在他與羅賓開啟私刑正義的計畫上,與總嚼著口香糖,直覺神準的刑警張難堪(孫錫久飾),開啟了你追我躲的日復一日,之中還殺出了一個獨自關注怡蕩的前刑警宋村(李熙俊飾),而他與張難堪的童年又有另一層淵源。
Thumbnail
柯洛羽律師為藍克提了冠冕堂皇的犯罪理由——倪莉曾帶頭霸凌同學。 她,必須要彌補小時候的罪惡。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聲明:這只是小說。)
Thumbnail
柯洛羽律師為藍克提了冠冕堂皇的犯罪理由——倪莉曾帶頭霸凌同學。 她,必須要彌補小時候的罪惡。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聲明:這只是小說。)
Thumbnail
*張藝謀導演感人至深的人文關懷之作 *五顆星推薦 這部電影以中國《刑法》第二十條為題,根據社會熱點案件「昆山反殺案」、「福州趙宇案」和「淶源反殺案」進行改編。特別是昆山反殺案,發生於2018年8月,喚醒了司法實踐中沉睡的正當防衛制度。 《第二十條》交織三條線索,分別描述了校園霸淩、公交車上
Thumbnail
*張藝謀導演感人至深的人文關懷之作 *五顆星推薦 這部電影以中國《刑法》第二十條為題,根據社會熱點案件「昆山反殺案」、「福州趙宇案」和「淶源反殺案」進行改編。特別是昆山反殺案,發生於2018年8月,喚醒了司法實踐中沉睡的正當防衛制度。 《第二十條》交織三條線索,分別描述了校園霸淩、公交車上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對,我衝著李棟旭去的。
Thumbnail
對,我衝著李棟旭去的。
Thumbnail
昨天看完《朝聖者》第一部,大概佔全書的10%。 今天開始看第二部,一開始描寫沙烏地阿拉伯一個動物學家,因為某人的告密,在某個上班日突然被警察抓走,罪名是「塵世的腐敗」,在刑求下被迫簽署自白書,本來打算見到法官後翻供,可是當地的司法制度發展出一個解決辦法,讓囚犯再回到警察面前,解釋他們為何改變心
Thumbnail
昨天看完《朝聖者》第一部,大概佔全書的10%。 今天開始看第二部,一開始描寫沙烏地阿拉伯一個動物學家,因為某人的告密,在某個上班日突然被警察抓走,罪名是「塵世的腐敗」,在刑求下被迫簽署自白書,本來打算見到法官後翻供,可是當地的司法制度發展出一個解決辦法,讓囚犯再回到警察面前,解釋他們為何改變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