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題的對象是戀愛中或想談戀愛的女生,但台灣男生也可以參考。我們的文化病態地推崇人要「周到」、「面面俱到」,多數台灣男生跟女生一樣瞻前顧後,心靈被裹了小腳。
以下整理自BEING HER with Margarita Nazarenko的Podcast。
- 焦慮型依附(anxious attachment)表面上是甜心,好像置他人福祉於自己之上,其實出發點是自私的,或者至少顯示這個人很自我中心,以為世界沒有他就不行。
- 理解自己不須事事順從,看人臉色,擔心別人的反應,你可以過得更自由,也會讓你的伴侶、你周圍的人感到輕鬆,能做他們自己。
- 「焦慮依附」這種行為是求生模式,不是一個人的本質,不是你。
- 5個焦慮型依附的行為(我每項都經歷過,也常看到我周圍的人有相同行為):
- 過度解釋
「你能不能去幫我買便當?」我們不會直接說「不能。」會說「不行耶,因為我待會兒要做A、B、C,會耽誤到幫你買東西的時間。」
不能直接採取行動,原因不外乎想當好人,想被喜歡,怕被討厭或誤解,「試圖透過解釋增加安全感。」
練習不附理由地提出意見或要求,練習被討厭或被拒絕,練習傳出簡訊後不要再追蹤、提醒對方。理解你在別人的世界裡只是個村民。不要老是想當好人,想獲得所有人的喜愛。
- 試圖立刻處理某個「情緒」
看到人面無表情坐在位子上,你可能開始想:「他怎麼了?」、「他需要什麼?」開始把這個人的情緒或狀態拉到自己身上。尤其這個人如果出現在我們家沙發上,貌似無所事事,大家總會雞婆地想「哎呀!怎麼沒人去招呼呢?怎麼沒有人跟他聊天呢?」
對方沒有理你,你為什麼要這麼關注他?他有請你幫忙嗎?沒有的話,為什麼要腦補一堆劇情?
你沒有義務確保每個人隨時都開心。
你無法休息,隨時都在想怎麼解決狀況,無法容許別人沉浸在他們自己的低落或無聊中,嚴重的甚至剝奪對方對他們自己情緒的自主權。事實上,你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他們想幹嘛與你無關。
「你無法接受模糊不清或情感界限,結果是不容許別人有自己的空間。你追求清晰明確,是為了安撫自己,不能讓事情本身變好。」
- 當能掌控互動關係時,你較有安全感
你傳第一則訊息,提議去做什麼活動,提出約會要求,總是當發起的一方,試圖主導場面,每做一步,其他人跟著動一步,沒做就沒動靜。
不累嗎?
如果你沒做,他們就不理你了嗎?就算如此,那又如何?如果朋友不理我,我會死嗎?如果這個男生對我沒興趣,我就沒價值嗎?沒人喜歡嗎?世界上至少我自己喜歡我呀。
身為女性,認識「女性能量(feminine energy)」可以更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點。學習放鬆、接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在關係中讓對方主導,不要急於幫男人安排活動。要知道若對方不理我,不是天要塌下來,如果我們不合適,他自然就會消失。我是安全的,宇宙會給我更好的事物。我是被保護的,我不用透過控制對方來保障自己。
- 不停測試對方「多喜歡你」
很多人透過簡訊回復速度、問候頻率、見面頻率、講了什麼話等跡象來確認對方是否喜歡自己。對方早上醒來傳「早安」,好,今天確認他有想到我,關心我。對方哪天沒傳訊息給我,被我抓到了!他鬆懈了!他沒那麼喜歡我!
你會像是在查案一樣,試圖抓到對方不關心你、不愛你的證據。久而久之,你是在操弄對方演戲,透過這類查哨行為及對方假裝應付感到安全跟被愛。
- 當別人找你,你覺得鬆一口氣,而不是興奮(excitement)
當對方傳訊息給你,你感受到開心,是因為開心跟這個人接下來有好玩的事要發生,還是開心你的恐懼不見了,因為對方「終於回應」了?
他聯繫你,是讓你從一般狀態提升到快樂,還是帶你從低落回到一般狀態?
若是後者,你所認為的「愛」不是愛情,只是在恐懼跟緩解之間來來去去。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做過上述行為,對象也不見得是情人,可能是父母、家人、朋友,甚至只是老師或職場上的對象。
我自己最近才剛做過這些事,當我冷靜下來,覺得對方真倒霉,我對他的關愛或要求,都是出於我缺乏安全感,把我自己該承擔的煩惱強加到他的身上。(對方的確也說過我這些行為本質上都是自我中心,不是真的愛他、關心他。他說的沒錯。)
我也當過無數次被關心、被無微不至照顧的人。對於這類付出者,我會先變成上述第一種人,在推辭時附上一堆理由,但通常沒辦法不配合,因為對方會想辦法強迫你接受,且我拒絕會很像在傷害他(今天整理出這幾點,發現我也是想太多,我拒絕對方還是活得下去)。
我曾經要去另個國家拜訪朋友,他問我怎麼過去,我說還不確定,還在想搭飛機還是搭火車,他馬上幫我想出3、5個路線方案及時刻表,還再三催促我辦某個帳號不要換現金,我知道這是「出於好意」,但還是煩到怕。
寫到這裡,我忍不住要罵台灣代代相傳要懂得看人臉色。我們又不是真的會讀心術,往往過度解讀他人,更根本地說,別人有沒有在呼吸,心情好不好,都跟我有關?我們出生時是正常人,被「教養」後反而不正常,都在演戲,做很多禮數,照顧別人不是因為我想做,而是要被稱讚、被肯定,或怕被唸、被罵、被討厭、被記仇。
現在我看到年輕人、小朋友吃東西沒問別人想不想吃,或講話直接等會被老人罵沒家教的事,我都覺得他們很棒,很幸福,人格沒被歪曲。世界上多一點不隨便承擔他人的人,對自己有充分自信及完整安全感的人,大家都能過得更自在,獲得真摯的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