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焦慮型依附的行為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這個主題的對象是戀愛中或想談戀愛的女生,但台灣男生也可以參考。我們的文化病態地推崇人要「周到」、「面面俱到」,多數台灣男生跟女生一樣瞻前顧後,心靈被裹了小腳。

以下整理自BEING HER with Margarita Nazarenko的Podcast。

  1. 焦慮型依附(anxious attachment)表面上是甜心,好像置他人福祉於自己之上,其實出發點是自私的,或者至少顯示這個人很自我中心,以為世界沒有他就不行。
  2. 理解自己不須事事順從,看人臉色,擔心別人的反應,你可以過得更自由,也會讓你的伴侶、你周圍的人感到輕鬆,能做他們自己。
  3. 「焦慮依附」這種行為是求生模式,不是一個人的本質,不是你。
  4. 5個焦慮型依附的行為(我每項都經歷過,也常看到我周圍的人有相同行為):
  • 過度解釋

很多人無法果決行動,表達「我想做這個」、「我不要這個」。我們總習慣附上理由,試圖補充一堆解釋來正當化自己的行為。

「你能不能去幫我買便當?」我們不會直接說「不能。」會說「不行耶,因為我待會兒要做A、B、C,會耽誤到幫你買東西的時間。」

不能直接採取行動,原因不外乎想當好人,想被喜歡,怕被討厭或誤解,「試圖透過解釋增加安全感。」

練習不附理由地提出意見或要求,練習被討厭或被拒絕,練習傳出簡訊後不要再追蹤、提醒對方。理解你在別人的世界裡只是個村民。不要老是想當好人,想獲得所有人的喜愛。

  • 試圖立刻處理某個「情緒」

看到人面無表情坐在位子上,你可能開始想:「他怎麼了?」、「他需要什麼?」開始把這個人的情緒或狀態拉到自己身上。尤其這個人如果出現在我們家沙發上,貌似無所事事,大家總會雞婆地想「哎呀!怎麼沒人去招呼呢?怎麼沒有人跟他聊天呢?」

對方沒有理你,你為什麼要這麼關注他?他有請你幫忙嗎?沒有的話,為什麼要腦補一堆劇情?

你沒有義務確保每個人隨時都開心。

你無法休息,隨時都在想怎麼解決狀況,無法容許別人沉浸在他們自己的低落或無聊中,嚴重的甚至剝奪對方對他們自己情緒的自主權。事實上,你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他們想幹嘛與你無關。

「你無法接受模糊不清或情感界限,結果是不容許別人有自己的空間。你追求清晰明確,是為了安撫自己,不能讓事情本身變好。」

  • 當能掌控互動關係時,你較有安全感

你傳第一則訊息,提議去做什麼活動,提出約會要求,總是當發起的一方,試圖主導場面,每做一步,其他人跟著動一步,沒做就沒動靜。

不累嗎?

如果你沒做,他們就不理你了嗎?就算如此,那又如何?如果朋友不理我,我會死嗎?如果這個男生對我沒興趣,我就沒價值嗎?沒人喜歡嗎?世界上至少我自己喜歡我呀。

身為女性,認識「女性能量(feminine energy)」可以更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點。學習放鬆、接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在關係中讓對方主導,不要急於幫男人安排活動。要知道若對方不理我,不是天要塌下來,如果我們不合適,他自然就會消失。我是安全的,宇宙會給我更好的事物。我是被保護的,我不用透過控制對方來保障自己。

  • 不停測試對方「多喜歡你」

很多人透過簡訊回復速度、問候頻率、見面頻率、講了什麼話等跡象來確認對方是否喜歡自己。對方早上醒來傳「早安」,好,今天確認他有想到我,關心我。對方哪天沒傳訊息給我,被我抓到了!他鬆懈了!他沒那麼喜歡我!

你會像是在查案一樣,試圖抓到對方不關心你、不愛你的證據。久而久之,你是在操弄對方演戲,透過這類查哨行為及對方假裝應付感到安全跟被愛。

  • 當別人找你,你覺得鬆一口氣,而不是興奮(excitement)

當對方傳訊息給你,你感受到開心,是因為開心跟這個人接下來有好玩的事要發生,還是開心你的恐懼不見了,因為對方「終於回應」了?

他聯繫你,是讓你從一般狀態提升到快樂,還是帶你從低落回到一般狀態?

若是後者,你所認為的「愛」不是愛情,只是在恐懼跟緩解之間來來去去。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做過上述行為,對象也不見得是情人,可能是父母、家人、朋友,甚至只是老師或職場上的對象。

我自己最近才剛做過這些事,當我冷靜下來,覺得對方真倒霉,我對他的關愛或要求,都是出於我缺乏安全感,把我自己該承擔的煩惱強加到他的身上。(對方的確也說過我這些行為本質上都是自我中心,不是真的愛他、關心他。他說的沒錯。)

我也當過無數次被關心、被無微不至照顧的人。對於這類付出者,我會先變成上述第一種人,在推辭時附上一堆理由,但通常沒辦法不配合,因為對方會想辦法強迫你接受,且我拒絕會很像在傷害他(今天整理出這幾點,發現我也是想太多,我拒絕對方還是活得下去)。

我曾經要去另個國家拜訪朋友,他問我怎麼過去,我說還不確定,還在想搭飛機還是搭火車,他馬上幫我想出3、5個路線方案及時刻表,還再三催促我辦某個帳號不要換現金,我知道這是「出於好意」,但還是煩到怕。

寫到這裡,我忍不住要罵台灣代代相傳要懂得看人臉色。我們又不是真的會讀心術,往往過度解讀他人,更根本地說,別人有沒有在呼吸,心情好不好,都跟我有關?我們出生時是正常人,被「教養」後反而不正常,都在演戲,做很多禮數,照顧別人不是因為我想做,而是要被稱讚、被肯定,或怕被唸、被罵、被討厭、被記仇。

現在我看到年輕人、小朋友吃東西沒問別人想不想吃,或講話直接等會被老人罵沒家教的事,我都覺得他們很棒,很幸福,人格沒被歪曲。世界上多一點不隨便承擔他人的人,對自己有充分自信及完整安全感的人,大家都能過得更自在,獲得真摯的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prout的各種偏見
0會員
33內容數
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是寫部落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前幾天在女人迷podcast聽到一段話,明確的揭示了一段關係怎麼樣挖掘出真實的內在自我。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沒什麼情緒的人,直到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我才發現自己的快樂可以很極端,悲傷也可以很極端」
Thumbnail
前幾天在女人迷podcast聽到一段話,明確的揭示了一段關係怎麼樣挖掘出真實的內在自我。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沒什麼情緒的人,直到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我才發現自己的快樂可以很極端,悲傷也可以很極端」
Thumbnail
感情中一定會遇到的選擇題:得與失,任何感情包括男女朋友、家人、朋友之間......這幾天我和朋友的對話使我有了新的體悟。他抱怨著為何自己遲遲交不到女朋友、為何自己已二十出頭卻仍是「母胎單」、為何每一個想追的女生都注定被嚇跑。 做為一位女生,我思考了各種可能的原因,並統計出了以下幾種:
Thumbnail
感情中一定會遇到的選擇題:得與失,任何感情包括男女朋友、家人、朋友之間......這幾天我和朋友的對話使我有了新的體悟。他抱怨著為何自己遲遲交不到女朋友、為何自己已二十出頭卻仍是「母胎單」、為何每一個想追的女生都注定被嚇跑。 做為一位女生,我思考了各種可能的原因,並統計出了以下幾種:
Thumbnail
本人肯定是害怕踏入一段關係的一員。不可否認和許多單身人士一樣,我也很渴望有一段戀愛,特別是看了愛情劇的時候。在yt上看了數不清的塔羅占卜視頻,看正緣何時出現的視頻更是樂此不疲,以至於我的正緣的潛在對象可是數不清的多和個頂個的優秀。 我也看了不少吸引力法则的书,知道要自我暗示才能吸引到想要的,而且暗
Thumbnail
本人肯定是害怕踏入一段關係的一員。不可否認和許多單身人士一樣,我也很渴望有一段戀愛,特別是看了愛情劇的時候。在yt上看了數不清的塔羅占卜視頻,看正緣何時出現的視頻更是樂此不疲,以至於我的正緣的潛在對象可是數不清的多和個頂個的優秀。 我也看了不少吸引力法则的书,知道要自我暗示才能吸引到想要的,而且暗
Thumbnail
每次遇到女生來門診或是諮詢,不管是劈腿、家暴、分手、離婚或是任何情感探索,個案結束之後,我都得花上更多的時間自我療癒。 也許我只能在旁邊默默的遞面紙、聽妳們說說話.. 如果拋開心理師的責任,我大概會抱著妳們一起大哭。
Thumbnail
每次遇到女生來門診或是諮詢,不管是劈腿、家暴、分手、離婚或是任何情感探索,個案結束之後,我都得花上更多的時間自我療癒。 也許我只能在旁邊默默的遞面紙、聽妳們說說話.. 如果拋開心理師的責任,我大概會抱著妳們一起大哭。
Thumbnail
(禁止轉發、轉貼,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商業思維和財務管理先不談,重要的是改變我人生最大的「觀念」。 1、平常心 在一起前期我常常焦慮,每個女生對於愛情又愛又怕的心情我也經歷過
Thumbnail
(禁止轉發、轉貼,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商業思維和財務管理先不談,重要的是改變我人生最大的「觀念」。 1、平常心 在一起前期我常常焦慮,每個女生對於愛情又愛又怕的心情我也經歷過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在女孩們還沒真正接觸到一段戀愛經驗時,我常常提醒她們的,多數是要懂得好好保護自己,包括身體,也包括心靈,而在這些之外,我最常說的是,如果妳一個人的生活過得很好很開心,那麼在妳生活裡多增加出來的那個人,就實在沒有理由讓妳反而因為他的出現,而過的不開心。
Thumbnail
在女孩們還沒真正接觸到一段戀愛經驗時,我常常提醒她們的,多數是要懂得好好保護自己,包括身體,也包括心靈,而在這些之外,我最常說的是,如果妳一個人的生活過得很好很開心,那麼在妳生活裡多增加出來的那個人,就實在沒有理由讓妳反而因為他的出現,而過的不開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