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之生》
✍🏼作者:許菁芳繪者:早日 Zao Ri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悅知文化 @delightpress
出版日期:2022/07/04

📝閱讀記錄:
「有時人生走到一個階段,會掉進迷障裡,那是要轉折的契機,前一段時日累積的滋糧會支持我們經驗、穿越。」(P.21)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調整藥量的關係,我的憂鬱症又嚴重起來,情緒低落、嗜睡、完全不想動,厭世感強烈到又開始想自殺,雖然另一個我還可以勉強出現,制止自己去做傷害自己的事,告訴自己不要影響別人,不能拖累孩子們,但是只要頭痛,身體狀況差,我就會忍不住想死去。
之前一星期可以看二到三本書,這段時間變得連書都不想翻開,在這種情況下,我選擇打開許菁芳的這本散文,《疫之生》,讀得很慢很慢,但每到一個段落,闔上書本,都能讓我安靜好久,隨著作者敘述做瑜伽的動作、過程,或是講述懷孕的經過,我似乎也有些觸動,隨著作者對於春夏秋冬寫作、生活的描述,我也在頭腦裡想像著那樣的生活情景。
「有時候,頭痛背痛肚子餓,就會覺得人生很空洞。我練習不壓抑這份空洞,接受它是我的一部分;空洞來臨時,我就虛無解離。如果今天感覺自己臨到這樣的狀態,我會選擇把今天留給這樣的自己。」、「生命總是要來體驗那無邊無際的沒有,毫無意義也沒有方向的沒有,單純的沒有。人在其中,沈默地待著,無所努力而無所抗拒地等待著。這其實需要一種深刻、向內的力量,也需要一種勇氣,去看見與體驗內裡的廢墟。」(P.27)
閱讀到這一段,我深深地呼吸,我知道自己還沒有掙脫童年陰影,我仍然覺得我的人生很無趣、我活著很多餘,但這段話似乎是在說:「沒關係,這樣也是可以的。我是可以擁有這些黑暗的,可以就這樣空洞也沒關係,就是沒辦法跟別人一樣也沒關係…」,原來我對自己有那麼多不喜歡,依然排斥著內心的廢墟,而深呼吸後,我想我該試著再次接受自己。
就像過往閱讀過的書籍,每一本都陪伴我度過當時的時刻,這本《疫之生》,同樣帶著我體驗另一種過生活的方式,我對自己的不滿、自責,作者也會有,只是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呈現自己的陰影。而作者在書裡提到最多的,是「身體」的重要。身體自有邏輯,不能控制,我們應該練習讓身體帶領生活。「人可以說謊,但身體不會說謊。心是什麼狀態,身體就是什麼狀態。」(P.66),我回想起醫生對我說,他不反對我減輕藥量,但比較擔心我會忽然回到先前嚴重的狀況,因此建議我不要太快將藥物治療減量。突然間我明白了自己的感受,我其實沒有完全接受憂鬱症就是生病了這件事,我仍然責備著無法像以前那樣「正常」的自己。
許菁芳描述孕產之路,有許多關於身體的觀察與體悟,「原來身體不屬於我,是我屬於身體。我沒有大於、高於、制於我的身體——事實上,從來都是我的身體支持我,帶領我,允許我存在於這世間,並體驗所有生而為人的歷程。這一生,若我想經驗什麼生死大事,還得聽從身體的時序,信任身體的帶領。這是唯一而省心省力的路。」(P.50),我閱讀著,同時對身體生出了感謝,我是如此矛盾,想死又感謝身體神奇的運轉。
許菁芳在「沒時間讀書的讀書人」這篇寫道:「矛盾而奇妙的是,我一邊越是感覺到自己有限,另一邊卻越是感覺到閱讀開創的無限。人一生能閱讀的文字量真的是有限的,但每一次的閱讀體驗,卻是無限。我沒有辦法想清楚的問題——甚至是沒想過存在的問題——卻可以倚靠不同的作者為我說明,穿越我有知的邊界,不斷往四面八方拓展出立體的空間。」(P.198),我也深刻的認同這種感覺。閱讀為我帶來的,是那一刻的安適,專注帶給我平靜,文字帶動我思考,對生命的無力感在閱讀時暫時消弭。

「接納自己的現狀,是生命移動的關鍵。」(P.35),我告訴自己不要再急著要自己「好起來」,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也是可以的,反覆的憂鬱、焦慮也都是我的一部分,內心的廢墟就是在那裡,而我還在病中,無法強迫自己好起來,就接納吧,至少我還有力氣閱讀,我的身體,也還默默地陪伴著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