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終極智慧:為何「不戰而勝」才是最高境界?<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1. 破除迷思:孫子兵法不是「奇謀巧計」


許多人初探《孫子兵法》,總期望覓得神機妙算之策,誤以為此書是傳授沙場奇謀的秘笈。然而,此乃最普遍亦最深刻的誤解。孫子兵學的精髓,不在「計謀」,而在「計算」。


孫子兵法本質不是講奇計得勝的書,而是講實力決勝的書。


這意味著,孫子思想的基石,是建立在絕對實力之上,透過客觀、理性的評估來預知勝負,而非依賴充滿變數的臨場詭道。


這便引出了一個核心問題:若孫子所言非「計謀」,那麼他置於兵法開篇的「計」,其真正的份量與內涵究竟為何?


2. 「計」的真義:一套衡量勝算的科學系統


孫子所言之「計」,其本意是計算、衡量、評估。它並非指奇謀,而是一套嚴謹的戰前分析框架,堪比現代商業戰略中的「SWOT分析」。其目的,是在戰火燃起之前,已在廟堂之上,通過對敵我雙方綜合實力的全面量化,清晰地推演出勝算。


這套計算系統的基礎,便是著名的「五事」與「七計」。


2.1. 決勝的五個基本面:「五事」


* 道

* 天

* 地

* 將

* 法


2.2. 評估優劣的七個維度:「七計」


* 主孰有道

* 將孰有能

* 天地孰得

* 法令執行

* 兵眾孰強

* 士卒孰練

* 賞罰孰明


這「五事七計」共同構成了一套完整的戰前評估框架。其核心精神昭示:戰爭的勝利並非偶然,而是可以被精確計算的必然結果。


當這套嚴密的計算完成後,孫子所追求的並非僅僅是一場勝利,而是一種臻於完美的勝利形態。


3. 勝利的理想形態:從「先勝」到「不戰」


經由周密的計算,孫子兵法的戰略哲學導向了一個至高的理想。此境界可由三個層次遞進的概念來領悟:


1. 先勝而後戰 這意味著,真正的勝利並非在戰場上奮力奪取,而是在開戰之前就已創造了必勝的條件。萬全的準備與計算,使勝利成為必然。所謂開戰,不過是去執行一個早已確定的結果。

2. 不戰而勝 此乃「先勝」思想的極致體現。當我方實力、準備與態勢形成壓倒性的絕對優勢時,強大的威懾力本身便能令對手洞悉抵抗之徒勞,從而主動屈服。如此,兵不血刃,即可達成戰略目標。

3. 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 真正的戰略大師,其高明之處在於化解危機於無形。他們憑藉壓倒性的實力與萬全的準備,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或在矛盾激化前就已消除隱患。因為勝利來得如此自然、如此沒有懸念,反而沒有值得傳頌的驚險故事,這便是「無智名,無勇功」的至高境界。


為更清晰地理解此中差異,可將孫子推崇的「善戰者」與歷史上以奇謀著稱的名將(如諸葛亮)對照:


特徵 善戰者 (孫子推崇) 奇謀名將 (如諸葛亮)

勝利方式 依靠壓倒性的實力與萬全準備,讓勝利水到渠成。 依靠臨場的奇謀巧計,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

外界評價 看似平淡無奇,「無智名,無勇功」。 事蹟充滿傳奇色彩,被後世奉為智絕。

戰爭成本 成本極低,甚至「不戰而勝」。 勞民傷財,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

根本哲學 先勝後戰,實力決勝。 奇計得勝,以弱勝強。


在「五事」的計算框架中,「將」是唯一能動的人為因素,其品格與能力,直接決定了戰略能否實現。那麼,孫子對一位理想的將領,又提出了何等嚴苛的修為標準?


4. 將領的修為:「五德」為綱,「廉明」為基


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他認為,一名卓越的將領,必須具備五種相輔相成的核心品德:


1. 智:能發謀,即智慧足以制定周全的謀略。

2. 信:能賞罰,即威信足以確保賞罰分明。

3. 仁:能附眾,即仁愛足以讓部屬歸心附從。

4. 勇:能果斷,即勇氣足以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

5. 嚴:能立威,即威嚴足以建立軍紀與權威。


孫子尤其警示,此五德必須**「五德兼備」**,不可偏廢。偏重一德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如孫子所警示:「專任智則賊」(過於依賴智謀會流於奸詐),「恃勇則暴」(僅憑勇氣會變得殘暴),「固守仁則諾」(拘泥於仁慈會變得軟弱)。


4.1. 深入剖析核心品德:「信」


在五德之中,「信」的內涵尤為深邃。它不僅是品德,更是一種能讓組織高效運轉的透明機制。其精髓,正如「徙木立信」的典故,在於建立一套絕對清晰、公開且可預測的因果關係:「犯甚麼錯受甚麼罰,立甚麼功得甚麼賞」。當規則的確定性消除了部屬的猜忌與不安,信任才得以建立。


此種智慧,與現代領導力思想不謀而合。正如西點軍校對領導力的要求:


心理裝著對方的利益,並有能力讓對方也清楚這點。


當將領能讓部屬確信其利益得到保障時,真正的信賴與追隨才會應運而生。


4.2. 成功的基石:「廉」與「明」


然而,「五德」的實現並非空中樓閣。晚清名臣曾國藩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根基在於「廉」與「明」。他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正是因為積弊於數十年「該殺未殺」的濫仁。因此,若無廉明為基石,則賞罰不明,人心不服,「智信仁勇嚴」皆為空談。


* 廉(清廉) 為將者須帳目公開,自身清正,對下屬賞賜寬厚。唯有自身清廉,賞罰才能公正,才能令眾人心悅誠服。

* 明(明察) 為將者須洞察下屬的功過表現,平時精細考核,確保獎懲及時、準確、恰當。領導者不必事必躬親,但對每個人的貢獻與過失必須瞭若指掌,方能實現真正的公平。


若無「廉」與「明」為基,將領自身不正、考核不明,則賞罰必然混亂,五德亦將淪為虛言。


5. 結論:孫子兵法是一門關於準備與計算的深邃智慧


綜上所述,《孫子兵法》遠非一本教人投機取巧的戰術手冊,而是一部關於如何通過周密計算、充分準備與強大實力來駕馭衝突、規避風險的宏大戰略哲學。


它深刻地揭示,最高明的勝利並非來自沙場上的浴血奮戰,而是源自戰前的深思熟慮與精心佈局。學習孫子兵法的終極目的,正是為了掌握這種關於準備與計算的深邃智慧,追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從而將勝負的權力,在衝突發生之前就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raw-image

🔖【Prompt Log】

BOOK:[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每日摘錄重點(114.10.23)


#孫子兵法

-<計篇>華衫認為指的不是奇謀巧計,而是計算的計,類似我們現在講的SWOT分析。(∵孫子兵法本質不是講奇計得勝的書,而是講實力決勝的書)

-計算實力的科目:五事七計,而知勝算如何。

-五事:道、天、地、將、法。

-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執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案例:三國諸葛亮,很會用奇謀巧計得勝;但用孫子的五事七計就不及格了,為了一個夢想、情節、興師動眾,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勞民傷財。

-『善戰者,無智明,無勇功』真正的勝戰者,往往看來平淡無奇,沒有故事的。因此歷史上有名的戰略家都不是善戰者。

-孫子兵法不是戰法,而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戰而勝之法;不是戰而後勝之法,而是先勝而後戰之法。


孫子兵法:『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孫子對將的人格重要性的排序

-智能發謀、信能賞罰、仁能附眾、勇能果斷、嚴能立威

-不是單純的排序,也不是獨立的存在,必須五德兼備。(∵專任智則賊、固守仁則諾、固守信則愚、恃勇則暴、令過嚴則殘)


#信:

-信是一種機制,是一種人格力量。

-每個人都非常清楚,犯甚麼錯受甚麼罰,立甚麼功得甚麼賞。(徙木立信)

-且要想辦法壤對方知道,否則你對他好,他不知道就跑了,心裡沒裝著,對方就沒法真信

*西點軍校-領導力的要求:心理裝著對方的利益,並有能力讓對方也清楚這點。


- {廉、明}

將領是否聰明無法要求,但人人都會盯者自己的利益。

曾國藩:他認為天下大亂是因為積了幾十年該殺未殺知仁,所以以{廉+明}為基礎,智信仁勇嚴持續積累而得。(若無廉明基礎,則賞罰不明、己不服眾,智信仁勇嚴也是空的)


#{廉}

-{廉}帳目公開透明、自己清正廉明、對下屬小款小賞且寬,人就服你。


#{明}

-{明}就是把屬下的表現一一看明,平時要逐細考核,這樣獎懲就能及時準確洽當。

-領導者不用你去衝鋒陷陣,不只關注事,要關注人,要對這事成了每個人發揮了甚麼作用要非常清楚。而是要分配公平、賞罰分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塔的沙龍
6會員
50內容數
阿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2
從時間、天命、自由到快樂,這本書不只是「致富指南」,更像一場關於「如何活出覺知」的生命修煉。 為什麼「珍惜時間」比「保持忙碌」更重要? 為什麼「承擔責任」反而讓你更自由? 為什麼快樂不是追來的,而是「回到預設狀態」? 以及,如何在日常中練習「平靜是一種流動的快樂」。
Thumbnail
2025/10/22
從時間、天命、自由到快樂,這本書不只是「致富指南」,更像一場關於「如何活出覺知」的生命修煉。 為什麼「珍惜時間」比「保持忙碌」更重要? 為什麼「承擔責任」反而讓你更自由? 為什麼快樂不是追來的,而是「回到預設狀態」? 以及,如何在日常中練習「平靜是一種流動的快樂」。
Thumbnail
2025/10/2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惹惱,甚至懷疑對方「是不是故意的?」 但真相也許沒那麼複雜——這一集,我們要一起聊聊三個關於「理解他人」的思考工具: 🌱 一、忍讓的前提,是把事情想通 🧠 二、漢隆剃刀:別急著解讀惡意 👁️ 三、陌生人效應:我們看不見的深層水域
Thumbnail
2025/10/2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惹惱,甚至懷疑對方「是不是故意的?」 但真相也許沒那麼複雜——這一集,我們要一起聊聊三個關於「理解他人」的思考工具: 🌱 一、忍讓的前提,是把事情想通 🧠 二、漢隆剃刀:別急著解讀惡意 👁️ 三、陌生人效應:我們看不見的深層水域
Thumbnail
2025/06/17
Netflix泰劇《瘋狂獨角獸》(Mad Unicorn)以泰國山區出身的年輕創業家李發順(Komsan Saelee,劇中譯為Komsan Lee)為原型,改編自他創辦泰國首家獨角獸企業「閃電達快遞」(Flash Express)的真實故事。然而,劇情並非完全真實再現,而是經過戲劇化改編...
2025/06/17
Netflix泰劇《瘋狂獨角獸》(Mad Unicorn)以泰國山區出身的年輕創業家李發順(Komsan Saelee,劇中譯為Komsan Lee)為原型,改編自他創辦泰國首家獨角獸企業「閃電達快遞」(Flash Express)的真實故事。然而,劇情並非完全真實再現,而是經過戲劇化改編...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老規矩,先恭喜粉絲獲利: 標題典出孫子兵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孫子兵法,真乃天下奇書,表面上說的是戰爭,內核卻是各種處事哲學與行事指引,許多知名成功人士,桌上都會放上一本,其價值可見一斑。 我在做股票的時候,有非常多的思維,其實也是出自孫子兵法。今天,就來分享
Thumbnail
老規矩,先恭喜粉絲獲利: 標題典出孫子兵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孫子兵法,真乃天下奇書,表面上說的是戰爭,內核卻是各種處事哲學與行事指引,許多知名成功人士,桌上都會放上一本,其價值可見一斑。 我在做股票的時候,有非常多的思維,其實也是出自孫子兵法。今天,就來分享
Thumbnail
 《孫子兵法》這本書,從古代一直火紅到現代,不論是東、西方的哪個強國,無不將它奉為軍事戰略思想的最高指導原則。其實,《孫子兵法》在最初寫成的時候,書名並無「兵法」二字,儘管論述的內容是戰略,實際運用的道理卻是哲學。若能通透了解箇中玄妙,不僅有助於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拿來當作解決人生難題的參
Thumbnail
 《孫子兵法》這本書,從古代一直火紅到現代,不論是東、西方的哪個強國,無不將它奉為軍事戰略思想的最高指導原則。其實,《孫子兵法》在最初寫成的時候,書名並無「兵法」二字,儘管論述的內容是戰略,實際運用的道理卻是哲學。若能通透了解箇中玄妙,不僅有助於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拿來當作解決人生難題的參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作戰」當是介於「謀攻」與「五變」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花費需要「計算」——有「校之以計」之分;「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計勢互交而成「作戰」。 十萬之師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馳車一千、革車一千、裝甲戰士十萬、千里(五百公里)輸
Thumbnail
「作戰」當是介於「謀攻」與「五變」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花費需要「計算」——有「校之以計」之分;「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計勢互交而成「作戰」。 十萬之師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馳車一千、革車一千、裝甲戰士十萬、千里(五百公里)輸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