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7)
讓世界人士更了解台灣
2021年9月,我以德文寫作成書,在將近生活30年的德國出版,目的是想讓德語世界的讀者多了解台灣。個人覺得在德國介紹台灣的書多是翻譯文學,與偶有出現在新聞事件的台海緊張局勢,或是政府的觀光宣傳,但是對於台灣是什麼,國際社會仍是非常迷茫。
因為此書,個人接受德國記者白德瀚(Klaus Bardenhagen)的越洋採訪,訪完之後他所下的標題是「威良直到德國才了解自己家鄉」,而這句話說的不只是我,也是許多台灣人來到海外的真實寫照。沒錯,個人真的是在德國才發現到自己是誰,自己對認同迷惘與幻象,都是透過經年來一次次與中國人的接觸,及對外國人的自我介紹,而慢慢形塑與梳理出。剛來德國的時候,我都會介紹自己是中國人,而且特別解釋是從台灣來的中國人。德國人對於我的自我介紹都非常困惑與不解,他們無法理解,一個台灣來的人,為什麼要說是中國人呢?當我要人相信我是中國人的當下,他們覺得我在胡說,好像在說謊。蔡英文總統曾說,對自己的認同不須感到抱歉,但我們一直深陷迷惘。
此書藉由叔叔曾是政治犯的經歷,鋪陳台灣的近代史,讓海外人士對台灣的想像,可以透過一個人成長所經過的歷程,深刻地認識台灣這塊土地曾經發生的事,而不是用沒有生命的數據堆砌與透過第三者眼光來解讀。
我的叔叔是日治時代出生的台灣人,他處在日本與中華民國政府交接的時代,孩提時代歷經二二八的屠殺,親眼看到湯德章被槍決,之後他成為現在用語說的「憤青」,他們那一代的年輕人曾想過要槍殺獨裁者蔣介石,卻苦無槍械。
許多人說台灣人全是奴才,其實並非真相。後來叔叔因為不相關的爆炸案被捕而被判重刑,過去我們家族都不提他的事,奉行小孩有耳沒嘴的規則,對他多存一種莫名的恐懼。
個人在成人以後來到德國,受到身分認同衝擊與接受到海外黑名單人士對台灣主權意識的啟蒙,才了解台灣在海外的國際處境,並試圖想要了解自己的根,這時才鼓起勇氣與過去曾被逮捕的叔叔有了對話,並對他提出許多我們過去完全不知的問題。
德國記者白德瀚看完我的德文書說,我把台灣三個不同面向的故事與時代背景都成功地清楚描述,讓讀者比較容易理解台灣錯綜複雜的歷史。
一位在亞馬遜的陌生讀者也給了書評,他讀完給了相當高的四星評價,他認為此書不但生動而且具有很強的張力。最後他也拋下一個疑問,那在台灣出生的人到底應該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呢?另外他從書中也得知,台灣並未做到轉型正義,對歷史該追究的責任都還未成為過往,並也了解到台灣的舊勢力正與中國政府合作連線,將持續影響台灣的社會。
海外讀者的激盪
這本書在社群媒體宣傳時,一些海外的台僑子女與台灣人海外不懂中文的至親好友都很感興趣,因為他們終於有機會可以多了解台灣人的近代史與內心世界。
一個過去是台灣黑名單的奧地利台僑女兒,急切地買了書跟我說,她自小就在奧地利出生、長大,成長過程中經常跟著父母親在歐洲各國大城市,為台灣獨立或被國際打壓而遊行。她知道父親與母親都在海外辛苦工作打拼,他們為了愛台灣而犧牲回家鄉的權益,但她對台灣的過往卻是一知半解。
最近她父親過世了,她因為不懂中文,對台灣的感情更是濃烈卻更顯淒迷。從父母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與教導,她至今只會說台語,不會華語,不會中文讀寫,但是她關心台灣,熾烈地愛著台灣,她姊姊的孩子也只會說台語,華語對她們來說可說是敵國的語言,他們完全不屑也不會去學習。
突然之間,我發現海外台灣人是多麼用心地愛著台灣,他們的子女比台灣的年輕人更愛台灣,她們說台灣話、學台灣歷史,驕傲地做台灣人,因為他們雖生在父母的異鄉,但台灣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血緣的家鄉。
一位剛讀完這本書的讀者特別給我捎短訊,他說他很快地就把我的書給看完。他現在更可以體諒,他台灣女友的家人為什麼對中國國民黨如此深惡痛絕。他之前覺得她家人反應過度,在讀過我的書之後,他了解到台灣艱辛與坎坷地走過暴政獨裁之路,因此也對台灣人有更溫柔的同理心。
身為一個以外語寫作的作者,我不是有名的作家,非母語的表達語句可能讓讀者稍顯生澀,而自費出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身為台灣子民有責任讓世人更明白理解家鄉,讓世人更支持台灣。或許套用名人的話,「我在哪,台灣就在哪」,更可說出身為台灣人在海外的使命感。
文章出處:關鍵評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