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美學傳統中,「花鳥」從來不只是自然事物的摹寫,更是人格、節操、生命情意的寄寓。花以四時更迭言盛衰,鳥以啁啾飛動寓靈性;一靜一動,相生相成,構成古代文化特殊的生命觀照。
故宮所藏諸多花鳥畫,或承襲宋代翰林圖畫院作品之精嚴,或凝結明清宮廷畫之華貴,皆以寫生為基,以寓意為旨。中華郵政於民國90年推出《故宮鳥譜古畫郵票》整版,正是將宮廷花鳥美學,化為可握之於掌中的方寸典雅。 構圖:靜中含動、清中有華 此整版共二十枚郵票,版面以統一的淡金色底為襯,莊重而不張揚,使整體具有一種溫潤端雅的宮廷格調。每枚郵票皆以一禽一枝為中心構圖,枝幹或曲或直,似自然而成;鳥姿或立、或啄、或顧盼、或振羽,雖小而不失生氣。背景不鋪山水,不設繁飾,留白恰到好處,使觀賞者之心神能專注於「形」與「意」的交會。 這種簡潔的構圖方式,使花木與禽鳥之間產生靜中含動的氣韻,既精緻,又不失自然之趣。正合宋人花鳥之旨:「意在筆先,神完形備。」 筆墨與設色:宮廷工筆之精微 此系列畫稿皆源於故宮典藏花鳥佳作,多以工筆重彩為法。線條細密而不板滯,羽毛層層分染,枝幹紋理清晰;設色以赭、藤黃、花青、石綠等傳統色相為主,層層暈染,色調清潤柔和,不燥不俗。尤以鳥目最見功力——一點之中,精神自出,「傳神寫照,在阿堵之中」,古訓於此信然。詳觀之,並非複製精巧,而是再現以細入微、以微見大的東方生命感受。 意象與寓意:花鳥之中自有文心 花鳥畫的世界,本是文人生命觀照的回聲。因此,每一組物象皆不是偶然,而富含深意,比如: 鵲立梅梢,寓「喜上眉梢」,報春在先。 黃鳥棲竹,見「虛心有節」,文士自況。 鷺鷥臨水,喻「潔身自守」,澄心無塵。 錦羽華禽,涵「禮樂昌明」,和樂之象。 所謂「花鳥無心,因人而有意;草木無言,遇畫而能語」,即是指此。郵票雖小,其意不闕,仍能傳遞古人「觀物寄情」之法。 文化再生的意義:從宮廷到掌心 郵票本是「行旅之物」,鳥則為「遷翔之禽」。花鳥圖像轉化為郵票,意味著——宮廷藝術由深宮高牆走入民間。於是,收藏、觀賞、審美不再是特權,美學重新歸回日常生活之中。換言之,這套郵票是一種文化脈絡的再流動、再共享。方寸之內,承接著千年的審美與情意。
餘論 詳觀此二十枚《故宮鳥譜古畫郵票》整版,如同展開一冊「微型宮廷花鳥譜」;其美感不在於富麗堂皇,而在於靈氣可親;其珍貴不在於材料,而在於文脈可續。 誠如古人所言:「草木無情,因人而有意;禽鳥無言,遇筆而能語。」此套郵票不僅是一套收藏品,更是一扇通往「典雅審美」的窗戶。在方寸之中,見到的不只是鳥與花,更能體驗古人觀照自然、寄情萬物的生活情趣。發行資訊 郵票名稱:特428《故宮鳥譜古畫郵票》 發行日期:民國90年9月28日 全張 20 枚(5×4) 票幅:40 × 30 mm 齒度:11½ × 11 印刷方式:平凹版 / 磷光郵票紙 圖稿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花鳥畫

整版二十枚(李建崑攝影)

局部八枚(李建崑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