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儲蓄險與壽險是許多人理財規劃的重要工具,但越來越多高資產族群選擇前往香港購買保單。這背後不僅是收益率的差異,更涉及稅務、制度與資產配置的考量。
一、利率考量:收益率更具吸引力
香港的儲蓄型保險利率普遍高於台灣。台灣因金融市場規模較小、國內利率偏低,導致保單的分紅與增值空間有限。反觀香港,由於保險公司能靈活配置全球資產,其儲蓄產品報酬率通常更具競爭力。二、稅務考量:免遺贈稅且資訊不互通
香港無遺產稅與贈與稅,且與台灣之間並無租稅協定,不會自動交換金融資訊。對於希望進行跨境資產配置或傳承規劃的人而言,香港保單提供更高的私密性與稅務彈性。
三、規模考量:高資產族群的成本優勢
以富邦香港為例,平均單張保費約30萬美元。高額投保者的集中使保險公司能降低平均管理成本,進而提供較佳的分紅條件與服務效率。
四、費率考量:壽險與重疾險更便宜
香港壽險及重大疾病保險的費率普遍比台灣低約30%。這反映了保險市場競爭激烈、精算模型不同、以及再保險成本差異,使香港的保障性保單在性價比上更具吸引力。
五、繼承考量:保單即傳承工具
海外資產結構繁複,若以傳統方式繼承,往往牽涉繁瑣手續與稅務問題。透過香港保單,可將資產簡化整合於保險架構內,持有人可靈活指定受益人,達成簡便傳承。
六、功能考量:具信託化彈性設計
香港保單常具備信託功能:
- 可無限次變更持有人與受保人。
- 可將一張保單拆分成多張,方便分配。
- 重大事故時可指派代理人提領部分金額。
- 設定暫託管理人以避免家庭糾紛。
- 可將非保證收益轉換為確定年金。
這些彈性機制讓保單不只是保障,更是靈活的資產管理工具。
七、台灣利率偏低的原因
台灣保險公司受限於金融監理規定,海外投資比例最高僅可達45%至60%。再加上國內GDP成長有限、公債殖利率偏低,使保險公司能運用的投資標的報酬不高。反之,國際市場利率水平普遍高於台灣,這也使香港保單的投資回報更具優勢。
結論
台灣與香港保險市場的差異,主要來自監理制度、稅務環境與資金運用自由度。對於有跨境資產配置需求或追求長期報酬的族群而言,香港保單兼具收益性與靈活性,成為策略性財富管理的重要選項。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