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編輯 Calibre 這個軟體時,其實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昨天和今天我做了不少嘗試,並決定把參考頁刪掉。
我也看了許多 YouTube 上的教學影片。昨天,我還在 IG 的 Story 和 Facebook 上做了Po文,詢問是否有人對這個軟體操作比較了解。當然,我猜這應該是比較小眾的主題,因為大部分人其實不太會使用電子書,而進一步編輯電子書的人更少。因此,沒有人回應我的投票。
結果是,我需要自己再研究,思考怎麼把這個東西搞定。大致上,我已有一些初步的方向和了解。我覺得很多事情都是「學習後嘗試」,或者「先嘗試再修正」,這個方法最有效。昨天我有一個很大的發現。這個發現除了在使用電子書的過程中有所體會外,還發生在回到家之後。
我昨天稍微比較晚才到家,回家後跟老婆聊了天。她分享了自己在早餐生意中碰到的一些狀況。其實,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比較雞婆,希望她能按照我的方式去調整。我認為,如果她採用我的方法,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後來我發現,她並不太想採納這樣的方式。也許她原本的管理風格或領導方式就不同於我所建議的方法。結果,我們的溝通就有些不太順暢,陷入一種較難互相理解的模式。
後來我發現,這件事真的需要有意識地抽離出來。因為有時候,一旦聽到老婆在早餐生意上碰到的抱怨——可能是管理上的問題、員工的問題,或其他狀況——我自己就會陷入其中,開始給建議:「你可以這樣做、那樣做」。
然而,她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並不完全採納我的方式。結果就是,我常常聽到抱怨,聽完後又看到她的做法,會覺得不太適當,這就容易產生一些小衝突或口角。當然,這些都沒有衍生成什麼大問題。
我逐漸意識到,這是她的生意,我需要尊重她的想法與做法。我的策略是盡量不過度參與,只聽、問,而不要給太多意見。我覺得這可能會是比較好的方式。
因為這是我自己的觀察與發現,我覺得對我而言,把焦點拉回到自己身上會比較好。思考自己哪些能力可以再提升——不管是英文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或是銷售能力——都有很多可以進步的空間。
此外,看一些好書、聽一些優質的演講或 Podcast,都能大幅加分;看一些好的劇、好的電影,也能帶來啟發。與潛在客戶的溝通互動,也是提升自己的方式之一。
我覺得,將自己的 schedule 排得更滿、善用每一個時間段,是我目前還未做到極致的地方。這與過去的自己相比,差距還很大。這個發現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昨天我看了一個線上研討會,主題是投資。對我來說,這帶來了很多啟發與幫助。過去,不論在我的書籍中,或是平時的溝通裡,我談理財財務時,通常分成三個階段:
- 債務自由
- 準備好六個月的生活費
- 開始投資
我後來有了一個重要的發現:債務自由是進行式,你還是要生活、工作,並同時處理其他任務。另一塊是存錢——你必須先找到辦法存錢。如果存不到錢,就表示原先的方法行不通,需要做調整。
看完這場研討會後,我覺得幾個點很值得注意:
- 早早開始投資理財。理財和投資是兩件事,你必須先了解金流動向。
- 明確掌握每月支出與款項時間,清楚知道每筆金額與完成日期。
- 建立財務清單與金錢報表,方便追蹤與管理。
幸運的是,現在手機與電腦非常方便,像是 Google Drive 或 Google Sheets 都能輕鬆協助我們管理財務,讓這些工作更有效率。
我快速整理一下自己聽到的幾個重點。那位講者過去負債非常多,甚至超過上千萬,但後來他做了某些調整,開始理財與投資。我整理了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
第一個點:先求「還得起」,不求「還得完」。
也就是說,如果當月的費用你能還得起,那其實就有自由度去安排還款,不必追求一次還清。這對有負債的人來說,非常實用的心態調整。
第二個點:越早開始投資越好。
不管是股票或 ETF,都可以從小額起步。早開始可以累積複利效應(負利的威力)。講者舉了一個例子:如果從 30 歲到 70 歲(40 年),每個月持續投入 3,000 元台幣,投資報酬率 15%,長期累積下來會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資金。這讓我深刻理解到,早開始比投入金額大小更重要。

第三個點:專注於核心標的,而非追求買進時機。
講者說,如果你追求的是大盤或優質公司,買進的時間並不是最重要的。這點對我來說非常有感覺。簡單、清晰,沒有過多複雜操作,並把投資流程半自動化或自動化。
這樣做之後,你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本業、個人成長、事業發展,或是工作上升遷加薪的機會。總結來說,越簡單越好。
聽完之後,我覺得收穫蠻多的,也打算針對自己的投資理財做一些策略性的調整。
原先的想法是三個階段:完成第一個階段,再邁向第二個階段;完成第二個階段,再邁向第三個階段。然而,我發現這三個階段仍需要保持彈性與調整的空間。
例如,即使你正在追求債務自由,也不必等到完全無債後才開始準備備用金。在這個過程中,你就可以開始累積備用金。同理,在準備備用金的過程中,也可以小額開始累積 ETF 或股票投資。
總結來說,這三個階段的大方向沒問題,但可以進行策略性的彈性調整:在追求債務清償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備用金與小額投資的累積。這樣做既符合方向,也保有彈性與策略性。
最後,我覺得應該盡快把電子書的 TOC 部分完成。TOC 其實就是電子書的目錄編排,搞定這部分之後,基本上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雖然這個專案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有時候會讓人感到有些煩躁,但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把它完成,就能順利往下一階段前進。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點。完成後,我對這個軟體的操作更加熟悉,也多了一項新的技能。
我認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目的與意義,其結果都會對我有所幫助。換句話說,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好、更成長。
預計下週如果天氣不下雨,我打算找一天回苗栗,與家人相處。苗栗那裡還有兩隻貓咪,也會關心牠們。這樣,我無論是在家庭、工作、事業,或投資理財方面,都能持續獲得新的成長與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