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秋風吹起,日本街頭的銀杏葉隨風飄落,地面鋪滿一層金黃的柔光。這樣的景象不只美,更常出現在日本的詩歌、小說與電影中。
在日本文學裡,銀杏不僅是秋天的象徵,也承載著時間、記憶與生命循環的哲理。從平安時代的和歌,到現代作家的小說,銀杏常被用來表達思念、無常與重生。 今天,喵小編就帶你一起翻開日本文學的金黃篇章,看看「銀杏」在文字世界中到底有多深的意涵。
1. 從和歌到俳句:銀杏是「時間流動」的象徵
日本古代文學重視「季節感(季語)」,而銀杏葉變黃、飄落正是秋季最鮮明的意象之一。在平安時代的和歌中,詩人常用銀杏來暗喻時間的流逝與人心的變化。像《萬葉集》中就有以銀杏比喻人生無常的詩句,透過金黃與凋零的對比,展現出一種優雅的哀愁。
到了江戶時代,俳句大師松尾芭蕉也曾以銀杏入詩,捕捉那「一瞬即永恆」的美感。他在〈深川日記〉中寫道:「銀杏落つる音や寺の鐘の声」(銀杏落下的聲音,與寺鐘共鳴),以極簡的筆觸描繪出秋天的靜謐與孤寂。

圖片來源:freepik
2. 銀杏與「無常」:生命的盛開與凋零
在日本文化中,「無常(もののあはれ)」是一種對世事變遷的敏感與感嘆,而銀杏正是這種哲學的具體象徵。
每年銀杏轉黃、落葉鋪滿地面,短暫卻耀眼,就像人生中稍縱即逝的幸福時光。許多文學家以銀杏比喻「即使知道終將凋零,也要努力綻放的美」。 作家川端康成在作品《古都》中便以秋葉描寫京都的寂寥氛圍,那份金色的凋零,反而顯得格外溫柔與深刻。
3. 銀杏與記憶:在小說裡象徵「思念與重逢」
在現代文學中,銀杏常出現在與「記憶」有關的場景中。它不僅象徵時間,也代表過去與現在的連結。
村上春樹在小說《挪威的森林》中,雖未直接以銀杏為主題,但他筆下的季節轉換、風與落葉的描寫,都延續了銀杏所代表的「時間流逝與情感留存」。 另一方面,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時生》中,也以季節與景象象徵時光的循環。銀杏的出現往往意味著「某段回憶的復甦」或「人物內心的轉折」。

深度說明:
4. 銀杏在詩歌中,是「孤獨的光」
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曾寫過:「一片銀杏葉,也能照亮人的一生。」
這句話充分展現了銀杏在文學中的「光」的象徵性。它不只是秋天的顏色,更是一種孤獨中的堅強。 銀杏不怕寒風、不畏落葉,它的金黃是一種靜默的勇氣。許多現代詩人都以銀杏作為「孤獨的象徵」,在城市與人心的喧囂中,成為一抹安靜而耀眼的力量。
5. 銀杏與宗教文學:從佛教到神道的生命象徵
在日本的宗教文學與神話中,銀杏也有特殊地位。
佛教寺院中常見銀杏樹,象徵「不滅的生命」與「智慧的光」。例如京都的清水寺與奈良的東大寺,都有百年銀杏被視為「御神木」。 銀杏能在戰火後重新萌芽,被視為重生與希望的象徵。許多詩人以此寓意「心靈的再生」——即使經歷痛苦,也能重新發光。

圖片來源:freepik
6. 銀杏的形象,也影響了日本的藝術與文學風格
銀杏葉的形狀像展開的扇面,因此在日本傳統藝術與文學中,也象徵「知識」、「優雅」與「繁榮」。
從浮世繪的圖案、和服的織紋,到詩集中出現的比喻,銀杏常被用來描寫女性的柔美與堅毅共存的特質。 在許多戀愛詩中,銀杏落葉的場景也象徵「愛情的結束與記憶的永恆」,成為日本文學中極具情感力量的意象之一。
喵小編結語
銀杏不只是秋天的顏色,它是日本文學中關於「時間、思念與重生」的象徵。
它的金黃,不只是美麗,更是一種經歷風霜後的光。從古詩的無常,到小說裡的回憶,銀杏始終提醒著人們:美好的事物總會消逝,但那份感動會留在心底,成為永恆。
下次在日本街頭看見銀杏飄落時,或許你會想起這些詩句與故事。那一刻,不只是賞葉,更是在與時間對話。

想了解更多
秋日金黃奇蹟:走進日本銀杏的世界,賞葉、美食與文化一次看懂!
禮尚往來的美學:深入日本水果禮盒文化,為何一顆哈密瓜能賣到上萬元?
日本11月當季水果全攻略:從和歌山柿到山形蘋果,一嚐秋天的甜美
別再以為楓葉都長一樣!揭開日本「楓樹家族」的秘密與賞楓色彩差異
從被任天堂拒絕到稱霸全球遊戲界:PlayStation的逆襲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