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思維對於價格的判斷和一般常識邏輯完全不同,一般常識邏輯是商品降價變便宜才會吸引更多買家,投機思維則是要拉高價格才讓投機客覺得便宜,投機思維是漲價才會吸引更多資金追價,投機思維認為價格上漲是代表後續會有更高價,不過,現實情況是股價不會漲到天上,價格上漲所引發的追價效應會有極限,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價,投機思維最終會面臨追價追到高點的風險。
股價高點在哪裡?沒有人能夠事先回答,只有等股價跌了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知道,常聽到漲勢不預設高點,於是就有另一個問題是:甚麼現象才讓投機客覺得可能出現股價高點?甚麼現象是應該要小心追價的風險?例如10/14出現爆大量長黑K算不算危險?之後指數再創高但成交量相對萎縮算不算危險?台積電及少數個股上漲帶動指數創高,對於其他個股算不算危險?
投機思維是漲價才會吸引資金追價,投資思維則不單純只有股價因素,但在企業前景不變的條件下,股價越低的投資報酬率越高,股價漲越多也使風險越高。股市裡同時有投機與投資思維存在,只是有時候投資的比例較高,有時候投機盛行但投資則相對謹慎,觀察股市的投資與投機特性是推測風險的思考角度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