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之國提嘉納 – 汝以何情呼喚吾名
By 蓋‧加佛列‧凱伊
譯者:陳思穎臉譜出版


這個月很忙(是說這好像變成了常用開頭式了)
很多事要收尾
(雖然總是沒辦法完全收乾淨 不舒爽
但慢慢來總是會完成的)
所以就用真的很瑣碎的時間
例如晚餐二十分鐘、睡前五至十分鐘、坐車
看著看著
也把這七百出頭多頁的書看完了
作為這個月唯一讀的書
與當時看完平台介紹的摘要所帶來的預想對比
是比想像中不沈重許多的
但也不是輕鬆到可以被我歸類為青少年奇幻風格
也確實如讀前看的書摘所說
這是一本很有“即視感”的書
這世上確實還有很多國家與文化正面對著這樣的強權抹滅與壓迫
=====故事=======
故事很簡單
孤掌半島上的提嘉納國
因為在戰爭中殺死了來犯的伊嘉斯(地名)的王,布蘭庭的兒子
使布蘭庭理智燃盡
喪子後進行了一連串對於提嘉納國的瘋狂之行
他將原本提嘉納所在地
改名為提嘉納人世仇城邦之名
(還在前面加了“下”
彰顯其低其一等之意)
並將提嘉納全國/文化所有有形無形之紀錄
包含建築、語言等消滅殆盡
最後甚至用魔法
讓提嘉納三字永遠無法被他人聽見
使得其唯一只能在提嘉納殘民自己心中
以及彼此之間方可響起
同時布蘭庭將自己掌權的行政中心/空間
搬至孤掌半島
因為透過魔法
他可以活得比一般人久
所以他打算在此地
用自己的ㄧ生熬死所有的提嘉納人
等到在世的最後一位提嘉納人死去後
提嘉納三字所乘載的所有都將永遠消失
沒有人記得有過這個國家
沒有空間被留存
沒有詩歌唱誦、史書無述
彷彿那些榮耀、動人的文化、人民的故事從未存在過
「他正等著出生於提嘉納的人民死絕……用八十年消滅淨盡,任其化為毫無意義的殘破陶片。」(p185.)
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開始
透過提嘉納流亡的最後王儲,雅列森
身處不同地方但都為可以重喚提嘉納之名而努力的殘民們
以及同樣在入侵孤掌半島另一個強權(龐霸狄厄)酷政之下掙扎求生的其他城邦之人
以王儲為主線
展望不同視角之間如何看待與對應戰火下被分割的孤掌半島和自我
以及人與人間因為不同視野與胸懷
所可望見的未來有何不同
=====自私的真實=======
這個故事有意思在於我很少讀完一本奇幻小說
卻沒有一個特別偏愛角色的(誤)
每個人都有點缺陷
那是真正的缺陷
而不是那種可以從中讓人感受到某種魅力的缺陷
(例如迷霧之子的凱西爾的性格缺陷 反而讓他有種討喜?)
遺忘之國中的幾位重要角色
雅列森、貝爾德、卡翠安娜、戴文、桑德烈
乃至布蘭庭與黛安諾拉
都有一些過度的彆扭、偏執以及…自私?
雖然這很真實
但全員偏自私在這類的奇幻故事中
似乎有點反常?ㄎ
卻反而因為這樣
難得可以一直順著故事走
而不會提心吊膽害怕作者賜死哪個角色(大誤)
所以在某些角色死去時
心中是一種遺憾
卻不到痛
=====意志=======
整體來說我最被觸動的三個段落
除了桑德烈斷手那段
(這段的安排真的凸顯作者的“殘酷”以及上述提到的角色某種層度上的自私)
竟然都很巫師厄蘭(小角色)有關
我很喜歡描寫雅列森偷襲進而“束縛”巫師那段
可以感受到巫師自由被剝奪的痛苦與憤怒
同時彰顯出作為一位國家與文化都被剝奪的人(雅列森)
他卻選擇相似的對待另一個人
某種程度上放大了這行動背後的自私
並讓人反思
當站在大愛、大義之名之前
難道他人的意志就可以捨棄嗎
=====命運=======
雖然我也說黛安諾拉不討喜
但我覺得作者將愛上仇人這個容易狗血的橋段寫的至少有説服力
以及她在這道德壓力下背負的愧疚(但其實需要嗎?)與掙扎
都很真實
(是說黛安諾拉是西洋棋規則中
小兵到別人領土就變成皇后的概念嗎 ㄎ)
黛安諾拉的角色亦展現出作者想說的
在大時代之下
我們永遠不知道看似配角的誰會在某刻成為扭轉大局的關鍵者
誰又會突然就跌出命運的探照燈之外
「他偶爾會想到尼耶沃雷馬廄的那名士兵,那人不過是輸了一次骰子,帶了一壺酒孤伶伶守在那個遠離歌聲的地方,就這麼在睡夢中被割斷喉嚨。這個士兵之所以降生於世,難道只是為了成就戴文‧提嘉納的成長試煉?」(P302-303.)
而在這個可能上刻翻雲覆雨
下刻就失去生命的時代
除了忠於自己、忠於內心
還有什麼更適切的選擇
「沒有所謂的走錯路這回事,只有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注定要走的路。」(p345.)
=====大愛與胸懷=======
其實對於這故事被許多人稱讚的
撰寫國家/文化被迫害這件事的痛感
閱讀來沒有到想像中那麼深觸
(當然很多段落讀來還是有種觸景傷情的難受)
我不知道是因為身為同樣這樣條件的國民
在國外那幾年
或是這麼多年來發現
很多事多痛幾次就會冷靜下來
知道在黑夜耗盡之前只能盡力做
(因為多餘的言語無用 激動無用)
然後等待那個萬事俱備的可能時機
也像凱伊想告訴我們的
這不是一個人的事
是許許多多小人物共同推動
才能偏移命運齒輪一毫米的結果
「能有戰友總是令人高興。」(p37.)
所以其實我很可以理解雅列森跟他母親之間的爭論
怎樣才是大局、怎樣才是復仇
以及在復仇的目標之上
哪條是底線
對於雅列森來說
不是只要殺死布蘭庭、奪回提嘉納名字而已
他想要的更多
他要一個真正和平、公正的孤掌半島
他更不想因為自己的復仇
而讓另一邊的霸權趁此整個控制半島
將其他城邦的人民也拖下水
(雖然他最後還是把最後一個中立的城邦拖下水啦)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同理之心正是我們最需要的東西,我是這麼認為的,否則我們每個人都將孤單無依。」(p654.)
=====底線=======
故事中的許多角色都保有自己的底線
這也是為何雖不討喜 但不討厭
黛安諾拉在愛情與家國之間掙扎
雖然在某種程度上
她很幸福
時機讓她不需真正面對那個艱難選擇
但在做每個抉擇時
我感覺她的行動是為成全大義
但對自己的心這塊 卻是努力完滿小愛
而雅列森保有最後的人性
或說王者應該有的胸懷
沒有為了復仇拉整個半島下水
(雖然我還是覺得他對巫師很過分 ㄎ)
桑德烈公爵對自己的孩子殘酷
但在最後他為了卡翠安娜願意犧牲
每個角色從故事開始
走過七百多頁
許多年頭
到最後所有線交結的那刻
都有所改變
卻也有所不變
這才是觸動我的地方
若你無能保有底線
從事與抹滅你文化相同的人一樣的行為
則當復名之日
你又得以以何面容呼喚其名
======喜歡的段落======
P65. 可惜人在戴文這個年紀的要強之心說不定超越了煩人的任何一個年齡……他已經決定:能夠判斷什麼叫「好」的人只有他自己,不是她。
P420. 她隱隱覺得人與人之間總是橫更著寬深的鴻溝,連單純的觸碰也必須跨越深谷。
P717. 不只是被殺,還被當作從不存在。
P717. 如果要掌控一個民族,抹消讓他們自認與當政者相互獨立、有所區別的自我認同,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從語言和名字下手。名字與歷史有關,人需要對自身的歷史有所概念才能定義自我。獨立運動往往伴隨著搶救某個失落語言的努力,這絕非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