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月。 我結束了我的第四份工作,距離我畢業,僅僅過去了不到兩年。 不知道是不是對工作的期望太高。連續幾份工作都讓我無所適從。不是覺得沒有意義,就是覺得需要壓縮到自己的時間。 直到我碰到了這份工作,我才知道,原來曾經的我是多麼的無知… 再次辭職的我,在家裡滑著求職軟體,一下要輪班,一下薪水不達標。又或者,對食品業感到失望。 在校期間,我取得了食品分析乙級的證照,那是一張我打從內心覺得很困難的證照,又再畢業前取得了保健食品工程師的資格。我一直以為,我自己能夠配得上更高的薪水,至少得比其他畢業生高吧? 當時的我,實在把社會看得太簡單了,乙級雖難,但業界需求不大,更多的需求不在食品業,而是檢驗公司與超大型企業。保健食品工程師其實也沒什麼用途。這是我瀏覽無數工作的結果。那時我才意識到,自己遠不如自己想得厲害。在社會眼中,我也只是個「畢業生」 畢業一直計畫考著食品技師,但工作後讀書時間驟減,加上個人感受嚴重影響讀書效率。內心始終覺得,所有的工作都是過度,為的就是拿到那張「食品技師」 「現在工作都是過度,只有食品技師才是我的終點」如此心態,又怎麼能在任何工作做的好呢? 在狠狠被社會教訓後,我看見了那份工作: 「衛生管理人員」職位下有一個公司名:「維食界食品有限公司」 薪水相較其他相同職位似乎高了一點點,假日雙休,工作看上去也不困難。 唯一缺點大概就是…資本額200萬,也就是一家超級無敵小工廠,甚至是新開的。 抱持著最後一次待在業界食品的心態,我丟出了履歷。意外的是很快收到回覆,邀請我前來面試。 這不奇怪,食品業常年缺人,但在當天就回復的還真不多。 到了當天,我甚至懶得打扮與準備說詞,反正,一定會上。這是屬於這個產業的絕對優勢。只要是個人,腦子正常,沒有不上的道理。 開著導航來到工廠,一進門只感到一股破舊感,狹窄的辦公室,充滿灰塵的角落,不禁皺眉:這什麼破地方? 一個看上去就不太好講話的小姐抬起頭:「請問有甚麼事情嗎?」 「應徵工作…」 「產線人員嗎?」她似乎不耐煩。 「不,我應徵衛生管理人員。」 「衛管?」 聲音聽起來有點詫異,隨後印了履歷表給我寫。 我記得那張椅子,很難坐。履歷內容多到傻眼。像極了身家調查。 寫好了,一個男子來了,看著這又小又破的地方,以及眼前的人。實在沒有任何面試的氛圍。 「你好,我是這邊的廠長。」 「我看網路簡歷,你以前在衛生局待過?」 男人看著我的簡歷,問道: 「是的,我待過,大概八個月吧。」 我說謊了,其實我才待了兩個月。 「那當初怎麼會想離開呢?」 「加班太頻繁了,回家時間太晚。」 隨後問了一些專業證照的取得與說明一些廠內制度。大概就是滿一年調薪,有三節獎金之類的吧。 他就問我,什麼時候能來上班。 對於這次的面試結果,我並不意外,就像我說的,食品永遠缺人。 他沒有告訴我開什麼户,也沒說什麼體檢。全都是我自己提起的。 看著對方似乎不太聰明,我也不想浪費錢重新體檢,回家後便拿著幾乎是半年前的體檢報告,用小畫家塗塗改改,又是一份新報告。 我其實已經不對食品業充滿期待,只是想找一個地方待著而已,而這份工作對我來說仍然只是一個過度。我放低了所有標準,就這樣。我在這個破地方的故事從下周一開始…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七月的碎碎念空間
1會員
1內容數
一些分享,一些練習,一些埋怨與一些讚嘆。有人駐足當然歡迎。無人亦常在
你可能也想看






明明是辭職,卻像在寫得獎感言。
也寫給現階段可能有些迷惘的你。
我的第一份工作,待了7個月。2021年1月,我決定離開顧問公司,嘗試朝文字領域發展。至於下一份跟文字有關的工作,則要放到以後有機會再說。
畢業前的過渡期,一直在思考可以在什麼樣的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當我回顧那七個月的工作歷

明明是辭職,卻像在寫得獎感言。
也寫給現階段可能有些迷惘的你。
我的第一份工作,待了7個月。2021年1月,我決定離開顧問公司,嘗試朝文字領域發展。至於下一份跟文字有關的工作,則要放到以後有機會再說。
畢業前的過渡期,一直在思考可以在什麼樣的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當我回顧那七個月的工作歷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提出辭呈那刻,意識到自大學開始,無論兼職、全職工作了超過10年;與文字打交道的日子裡,多少遇過、聽過了上萬種故事,平凡到你周遭也會發生,獨特到你罕有耳聞。歡迎你2024陪伴我,開始掏心掏肺掏記憶,分享跨域、跨年齡的生活故事。
提出辭呈那刻,意識到自大學開始,無論兼職、全職工作了超過10年;與文字打交道的日子裡,多少遇過、聽過了上萬種故事,平凡到你周遭也會發生,獨特到你罕有耳聞。歡迎你2024陪伴我,開始掏心掏肺掏記憶,分享跨域、跨年齡的生活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