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號閘門的我,感知得深,卻無法穩定地表達,只能靜靜守住語氣的誠實
在制度與自我之間,有一種設計靜靜發揮—不是為了親密,而是為了誠實地辨識語氣的安全。
———————————————————————設計靜靜發揮 #29
我有6號閘門,所以我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情緒。但我卻是無定義情緒中心,本身沒有穩定的情緒頻率,卻會放大並吸收他人的情緒波動。
這種感知不是表演式的情緒反應,而是一種語氣式的誠實。我不是在爆炸,我是在辨識。我不是在反應,我是在感知。
久了就好疲憊,甚至不知道為何情緒會這樣,也無法抒發,只能自己慢慢調適。
情緒不是我主動發起的,但我卻常常成為場域裡最敏感的接收者。
剛認識我的人總認為我很難親近,非常冷漠。或許是因為我還未進入到讓我放鬆的環境吧。其實我也想瘋狂,但瘋狂不是我的標籤。
我不是不想靠近人,我只是需要安全的語氣場域。我會知道「這裡不對頻」「這個人不誠實」「這段關係不安全」,但我可能無法即時說出來,或許也怕說出來沒人認同。只能靜靜地感知、靜靜地等待、靜靜地調整。
這種等待,不是逃避,而是一種語氣的守門技術。我不是在拒絕親密,而是在辨識:這個語氣,能讓我誠實嗎?
開始練習辨識:
• 哪些情緒是我自己的,哪些只是被放大的他人波動
• 哪些語氣是安全的,哪些只是表面的親近
• 哪些關係是值得靠近的,哪些只是角色式的互動
也開始練習守住:
• 守住自己的節奏,不被情緒場域拉走
• 守住自己的沉默,不急著解釋
• 守住自己的誠實,不為了親密而妥協語氣
我知道,真正的親密不是誰靠得近,而是誰還在頻率裡。真正的感知不是誰反應快,而是誰還在語氣裡。
我靜靜地發揮,不是因為我冷漠,而是因為我知道—我不是情緒化,我是語氣場域裡最誠實的感知者。
設計靜靜發揮—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