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與人的對話與溝通中,
你是否發現自己在想法豐富或自信時,
越傾向於打斷他人?
你會不知不覺地逼迫對方聽或是接受想法,
只想把你內心想法全部一吐為快呢?
尤其當事急迫或重要時,你更是高頻的搶話。
當你誤解對方的意思時,
對方也會變得更緊張,急於澄清,
從而同樣試圖打斷你。
這種互相打斷的行為使得對話陷入
「你先聽我說」、「你安靜」的循環,
從而導致雙方情緒升高。
我猜你內心存在不安全感!
因為只有當對方聽你的話時,
對方所作所為會進入你的舒適圈內,
讓你感到安全和舒適。
你可以想像一個專案團隊,
因為團隊成員之間頻繁打斷對方,
未能有效聆聽而導致溝通不良,
和最終專案失敗。
探討未來組織文化,
我們可以預見四種可能的責任劃分情境:
1.執行你的指示並由你來承擔錯誤;
2.執行你的指示但錯誤由他人承擔;
3.未遵循你的指示但你需承擔錯誤;
4.未遵循你的指示且他人承擔錯誤。
哪一種情境是你讓對方心甘情願?
答案:一個都沒有。
這4種情境都會將把組織文化帶向一言堂!
如果你給獎勵過高,或許短暫壓制他心不滿,
你的獎勵有可能一直滿足人心嗎?
答案:歷史告訴我們,不可能。
那你要怎樣才能克服不安全感產生而搶話?
答案:跳進你的未來舒適圈追求安全感
換句話說:不是看到才相信,是相信才看到!
是的,當你有信心就會產生安全感。
把你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
讓你有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
滿足你現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
在面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或風險時,
你能感到有力感、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當你不認為安穩是生活的必選項,
而是認為你自己能夠應付各種狀況,
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之時,
現實的你就不會帶來多少情緒和不安,
而舒適圈就是你的“安全區”。
有一句話說得好:
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永遠都有飯吃,
而是走到哪裡都有飯吃。
我嘗試模仿地說一句:
舒適圈不是在一個地方永遠都有安全感,
而是走到哪裡都有安全感。
如果你要走到哪裡都有安全感,你會怎麼做?
答案:跳進未來舒適圈,
是追求安全感最安全方式。
對大多數平凡人來說,找個安全港避風口,
要比乘風破浪更有吸引力。
跳進未來舒適圈,簡而言之,
就是從現在的舒適圈,進入到未來的舒適圈,
更安全的領域。
把你確定在現在的舒適圈內行動,
將你目標在未來的舒適圈內實踐,
如果你能這樣做,
在面對風險或機會時,
你將從內心維持安全感,
這樣很難有人或事能奪走你的安全感。
甚至對你的合作夥伴造成不安的事情,
也不再成其為問題,
因為你在意的是自己,
能不能持續地創造安全感,
而不是事情多與少,
你也不會有搶著說服對方的問題。
因為你知道,
與其在與對方搶話和對立情緒之間做選擇,
把自己跳進你的未來舒適圈追求安全感,
是最不會讓你感覺到後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