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加AI,新文明誕生

Kuan Ju Lee-avatar-img
發佈於文學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時代呼喚你的時候要做時代呼喚的事情 #今年是世界量子年 #每年4月14日是世界量子日WorldQuantumDay。取自普朗克常數 h的近似值 4.14的前三位數字

#時代呼喚你的時候要做時代呼喚的事情 #今年是世界量子年 #每年4月14日是世界量子日WorldQuantumDay。取自普朗克常數 h的近似值 4.14的前三位數字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講者:張慶瑞(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時間:2025.3.12

1. 以前物理系德文是必修(因為20 世紀初期的物理論文與教材多數以德文撰寫,及當時許多物理學的根基理論都由德語系學者奠定,如:愛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薛丁格、玻恩)。

2. 微觀的世界是不連續的。物理「時間上的不連續」是指「在某個時間點,系統的狀態突然跳變,沒有中間過程」,如:開燈、彈簧斷裂,非時間「本身」的不連續。亦即,是物理上「測量」結果的不連續,如:能量、角動量、電荷的不連續。

3. 愛因斯坦「部分接受」量子的不連續性,但「不接受」它帶來的隨機性與不確定性。

4. 宏觀世界的不連續:(1)現象上的不連續,如:水結冰、開燈、彈簧斷裂。(2)物理結構上的不連續,如:水由個別的水分子組成。

5. 造成近代物理的最大變化:(1)光速不是無限快。(2)微觀世界的不連續不是零,而是有限的很小值。

6. 連續現象造成工業革命,不連續現象造成半導體革命。

7. 不同時代,不同的知識,使用的工具不一樣。

8. 愛因斯坦的床:你相信當你早上離開臥室,把臥室門一關上時,你的床變成一縷機率波的青煙,漫步在整個房間(關門表示從宏觀世界回到微觀世界)。這還不神奇,等到晚上回家把臥室門一打開,那一縷青煙瞬間崩塌成角落的床。更神奇的是,開門的速度,開門的方式還可以決定床在哪裡出現。今天的量子科技革命在微觀的世界,有標準的SOP可操控量子,讓它可以在任何人、時間、地點都按照標準程序出現,可以控制,而非個人體驗。

9. 「學問」,要學怎麼問。當問題對了,遲早答案要出現。

  今年是世界量子年,紀念一百年前(1925年),海森堡發表了「矩陣力學」,從此取代了舊量子論,標誌著現代量子力學的開端。

  筆者想到,馬克思的唯物論(物質論)說,下層結構(物質)決定上層結構(精神),亦即,有物質作為基礎,才有精神活動的可能。然而,不管從社會或科學的發展,都否證了其理論,如:先有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提出分工與勞動效率是財富的來源,才發明了蒸汽機,才導致工業革命。或先有量子力學的理論,才有黃仁勳說的二十年後的量子生態。甚至馬克思本身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就不是奠基在物質之上,而是透過精神(觀念)。

  事實上,唯物論與實在論者一開口就是觀念論。因為我們之所以能夠聽懂(理解),正是因為思想活動(觀念)。因此,物質與精神應該是辯證關係,而非線性因果關係。亦即,當霍金說「哲學已死」,認為科學能夠回答關於宇宙起源等根本問題時。恰好反映了科學永遠趕不上哲學。不管是作為科學理論或反思,做為思想活動的哲學,永遠先於科學實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73會員
674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10/20
Gestern bin ich mit meiner Frau in ein Restaurant in der Stadt Daxi gegangen. Dieses Restaurant habe ich vor drei Jahren schon einmal besucht. Bevor
Thumbnail
2025/10/20
Gestern bin ich mit meiner Frau in ein Restaurant in der Stadt Daxi gegangen. Dieses Restaurant habe ich vor drei Jahren schon einmal besucht. Bevor
Thumbnail
2025/10/09
一、前言   故事的緣起,來自今年年初時,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原本有個獎學金,四月初截止申請。申請前,我還特別去信詢問是否符合資格。在確認沒問題後,緊接著在三月初擬好動機信及提案,正準備寄推薦信的網址給指導教授時,發現系統上並沒有該獎學金的名稱。再去信詢問後,得到的答覆竟然是:「由
Thumbnail
2025/10/09
一、前言   故事的緣起,來自今年年初時,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原本有個獎學金,四月初截止申請。申請前,我還特別去信詢問是否符合資格。在確認沒問題後,緊接著在三月初擬好動機信及提案,正準備寄推薦信的網址給指導教授時,發現系統上並沒有該獎學金的名稱。再去信詢問後,得到的答覆竟然是:「由
Thumbnail
2025/10/09
Heute bin ich zu meiner Alma Mater gegangen. Ich habe dort vor 12 Jahren meinen Abschluss gemacht. Die Umgebung hat sich stark verändert. Früher, we
Thumbnail
2025/10/09
Heute bin ich zu meiner Alma Mater gegangen. Ich habe dort vor 12 Jahren meinen Abschluss gemacht. Die Umgebung hat sich stark verändert. Früher, w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在物理的領域裏 不變的物質有著恆常的定律 於是乎 月球繞著地球轉 地球繞著太陽轉 太陽繞著銀河系   在化學的領域裏 物質隨著原子們的排列組合 形成了 形色多變銀河系 各有千秋太陽系 繽紛美麗的地球   在數學的領域裏 數字的跳躍翻轉變化萬千中 綜言是 正負平方開根
Thumbnail
在物理的領域裏 不變的物質有著恆常的定律 於是乎 月球繞著地球轉 地球繞著太陽轉 太陽繞著銀河系   在化學的領域裏 物質隨著原子們的排列組合 形成了 形色多變銀河系 各有千秋太陽系 繽紛美麗的地球   在數學的領域裏 數字的跳躍翻轉變化萬千中 綜言是 正負平方開根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