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系列(5):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 —— 超高速、零延遲、智慧城市全攻略 🌐》
20/100 第2周:網路傳輸媒介與技術
20.📝 小結:網路傳輸媒介與技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這一週,我們完整梳理了從纖芯到天線的各種傳輸介質與技術,了解了高速網路建設的基礎要素。從📡 光纖開始,掌握單模與多模在纖芯大小、衰減、距離與成本上的差異;再到🔧 光纖接續與測試,學會如何用熱熔接降低損耗,以及透過光功率計與 OTDR 精準檢測故障點。接著🪢 以太網雙絞線、📡 同軸電纜與波導,分別掌握 UTP/STP 抗干擾與施工成本、以及 50Ω/75Ω 阻抗匹配與 VSWR 對傳輸品質的影響。
進一步我們進入🛰 天線技術與系統設計、📶 MIMO、波束成形與天線陣列,理解高增益天線、極化一致、下傾角調整對覆蓋與干擾的影響,以及 Massive MIMO 如何支撐高容量與高效率。最後在🔌 光電轉換器件與收發模組、🛡 連接器、接地與環境保護與🏗 前傳/接取與光纖到戶/塔,我們學到 SFP/QSFP 波長距離與相容性選擇、LC/SC/RJ45 不同連接器特性與防護要求,以及從接取、前傳、回傳到核心網的完整承載鏈路與 FTTx 架構對速率與成本的決定性影響。
透過本週內容,你已經從物理介質、端接測試到天線與模組的多層知識,建立起規劃、建設與維護端到端高速網路的基礎觀念,為後續 6G 與智慧城市網路設計奠定紮實基礎。
📘 第二周單元核心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光纖基礎與分類
光纖是現代網路骨幹,單模纖芯細、低衰減、長距離;多模纖芯粗、短距離、高速但成本低;常見規格 OS1/OS2(單模)、OM1–OM5(多模)。
➡️ 核心概念: 光纖以光訊號為傳輸媒介,頻寬極高、抗干擾,是行動網與資料中心連結的主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光纖接續與測試
熱熔接損耗低適合長期,機械接續快速但損耗高;光功率計檢測功率、OTDR 定位斷點與損耗。
➡️ 核心概念: 光纖接續品質決定網路穩定度,OTDR 是維修與故障診斷的關鍵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以太網雙絞線
UTP 無屏蔽、便宜;STP 屏蔽佳、抗干擾;Cat5e/6/6A/7 類別越高頻寬越大;端接要遵守 T568A/B。
➡️ 核心概念: 雙絞線為區域網主力,類別越高可支援更高速率與更佳抗干擾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同軸電纜與波導
同軸中心導體 + 屏蔽層,需阻抗匹配 (50Ω/75Ω);波導適合微波/毫米波低損耗;VSWR 低代表匹配良好。
➡️ 核心概念: 阻抗匹配是降低反射損耗的關鍵,VSWR 衡量能量傳輸的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天線技術與系統設計
增益高=方向集中、距離遠;極化一致才不損耗;高度與下傾角要適當避免干擾。
➡️ 核心概念: 天線設計需兼顧覆蓋與干擾控制,增益與極化匹配是訊號穩定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MIMO、波束成形與天線陣列
多天線同頻多流量、波束成形集中訊號;Massive MIMO 支撐大容量高效率。
➡️ 核心概念: MIMO 透過空間多樣性與波束控制提升頻譜效率,是 5G/6G 的主力技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光電轉換器件與收發模組
SFP(1/10G)小巧單通道,QSFP(40/100G)多通道高速;波長、距離與設備相容性要注意。
➡️ 核心概念: 光電轉換模組連接光纖與電訊號,是資料中心與基站互通的關鍵元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連接器、接地與環境保護
LC 小巧高密度、SC 插拔方便、RJ45 為乙太網標準;接地避雷與 IP 防護確保穩定安全。
➡️ 核心概念: 可靠的連接與接地設計能避免靜電與雷擊損害,確保系統長期穩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前傳/接取與光纖到戶/塔
接取用戶到基站、前傳基站到 DU/CU、回傳到核心網;FTTH/FTTB/FTTT 架構決定速率與成本。
➡️ 核心概念: 前傳、回傳與接取構成電信網路三層骨架,影響整體延遲與頻寬品質。
👉 一句話總結:這九個單元涵蓋了有線/無線傳輸介質從纖芯到天線的完整鏈路,理解它們就能規劃、建設與維護端到端的高速網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測驗題(選擇 / 簡答)
❓Q1.
以下哪一項描述正確反映單模與多模光纖的差異?
A. 單模纖芯大、短距離傳輸;多模纖芯小、長距離傳輸
B. 單模纖芯小、長距離傳輸;多模纖芯大、短距離傳輸
C. 單模纖芯小、短距離傳輸;多模纖芯大、長距離傳輸
D. 兩者纖芯大小與傳輸距離無明顯差異
✅ 正確答案:B
解析:單模纖芯約 8~10µm,小纖芯只允許單一路徑,衰減低適合長距離;多模纖芯 50/62.5µm,允許多路徑,短距離高速但衰減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2.
在高電磁雜訊的工業環境中佈設乙太網,以下哪種雙絞線較合適?
A. UTP Cat5e
B. STP Cat6A
C. 任意類別的雙絞線都一樣
D. 同軸電纜取代雙絞線
✅ 正確答案:B
解析:STP(Shielded Twisted Pair)具有屏蔽層,抗干擾能力較 UTP 強,適合高雜訊環境,Cat6A 頻寬也較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3.
VSWR(電壓駐波比)低代表什麼狀態?
A. 阻抗匹配良好、反射波小、傳輸效率高
B. 阻抗不匹配、反射波大、傳輸效率低
C. 天線高度過低
D. 光纖損耗低
✅ 正確答案:A
解析:VSWR 低表示傳輸線與負載阻抗匹配良好,能量幾乎全部送出,訊號品質好、功率損失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4.
在兩棟大樓之間距離 10 公里要建置 10Gbps 連線,應選擇下列哪種組合?
A. 多模光纖 + 10GBASE-SR 模組
B. 單模光纖 + 10GBASE-LR 模組
C. UTP Cat6A 雙絞線
D. STP Cat5e 雙絞線
✅ 正確答案:B
解析:10 公里屬於長距離傳輸,必須用單模光纖搭配長距離模組(10GBASE-LR,1310nm),多模 SR 模組只適合數百公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5.
為了在大型活動場館提供高速 Wi-Fi,下列哪種技術組合最能提升容量與頻譜效率?
A. 使用單根高功率天線
B. Massive MIMO 搭配波束成形
C. 只增加基地台數量,不調整天線
D. 將 VSWR 降到最低即可
✅ 正確答案:B
解析:Massive MIMO 可同時對多用戶傳輸多條獨立資料流,波束成形可將訊號聚焦給特定用戶減少干擾,兩者結合能在相同頻寬下支撐更多連線、提升容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專業題
• 單模與多模光纖在纖芯大小、傳輸距離與應用上有何差異?
單模光纖的纖芯約 8~10µm,訊號只走單一路徑,衰減低、色散小,適合幾十至上百公里的長距離傳輸,常用於骨幹網、跨大樓連線;多模光纖的纖芯約 50/62.5µm,允許多條光路同時傳輸,短距離內速度可高但衰減大,適合資料中心或機房內幾十至幾百公尺高速連線。
• UTP 與 STP 雙絞線的抗干擾能力和施工成本差別在哪?
UTP 沒有屏蔽層,成本低、施工簡單,但抗電磁干擾能力較弱;STP 有屏蔽層,抗干擾能力強,適合高雜訊或工業環境,但線材與施工成本較高,且必須良好接地才能發揮效果。
• 為什麼 VSWR 越低代表傳輸品質越好?
VSWR 低表示傳輸線與負載阻抗匹配良好,反射波小,能量幾乎全送出,訊號品質高、功率損失低,也減少了設備過熱或損壞風險;VSWR 高則代表反射嚴重,傳輸品質變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應用題
• 如果要在兩棟大樓之間建 10 公里 10Gbps 連線,應選哪種光纖與收發模組?需注意哪些參數?
選單模光纖搭配 10G SFP+ 長距離模組(如 10GBASE-LR 1310nm 標稱距離≥10km)。
需注意波長一致、光纖型別(單模 SMF)、模組標稱距離要大於實際距離、接頭型式(LC/SC)、以及交換器品牌的相容性,還要預留光損餘量。
• 5G 基地台選擇天線下傾角時,應考慮哪些因素以平衡覆蓋與干擾?
考慮用戶分布與密度、鄰近基站距離與干擾、地形與樓層高度、市區或郊區場景不同,再配合實測數據(drive test)微調電下傾角與機械下傾角,才能在覆蓋與干擾間取得平衡。
• 偏鄉基地台回傳成本高時,你會如何在光纖與微波之間做選擇?
若光纖施工成本過高且距離、視線條件允許,可選擇微波或毫米波回傳,建設快、成本低,可提供數百 Mbps 至數 Gbps 的傳輸速率;光纖則延遲低、帶寬大但成本高,視預算與需求取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境題
• 更換 SFP 模組後網路不通,可能原因有哪些?如何排查?
可能原因有波長不一致、單模/多模混用、模組速率與埠不符、品牌或編碼不相容、光纖過長或跳線損壞。
排查可先確認兩端模組標籤與規格,再用光功率計或 OTDR 測試光纖,交叉更換已知良好的模組與跳線,同時檢查交換器日誌看有無「unsupported transceiver」或「link down」訊息。
• 在戶外光纖箱進水後,出現高損耗,應採取哪些修復步驟?
先停止該路業務,打開光纖箱排水、烘乾或更換受潮元件,清潔或重新接續受潮跳線與接頭,用 OTDR 測試全線損耗與斷點,必要時重新熔接光纖,最後改善箱體密封、防水防塵等級預防再發生。
• 在大型活動場館要提供高速 Wi-Fi,如何運用 Massive MIMO 與波束成形提升容量?
Massive MIMO 利用大量天線單元同時對多用戶傳輸多條獨立資料流,提高總容量與頻譜效率;波束成形將訊號聚焦給特定用戶或群組,提升 SNR 並減少干擾。結合使用能在相同頻寬下支撐更多連線、提高每位用戶速度,特別適合高密度人群場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實務題演練 / 實作建議
• 端到端量測清單:
1. 光纖測試:光功率計 + OTDR 量測端點功率與損耗位置。
2. 雙絞線測試:用線纜測試儀檢查線序、串音與頻寬達標。
3. RF/同軸測試:量測 VSWR、檢查阻抗匹配。
4. 天線測試:調整高度、下傾角,量測覆蓋與干擾。
5. 收發模組檢查:波長、距離、相容性與溫度。
• 故障模擬練習:
o 模擬光纖斷裂或接頭損耗過高,用 OTDR 定位並重做接續。
o 模擬 RJ45 壓接錯線或屏蔽不良,用測試儀比對並重壓。
o 模擬 VSWR 過高,檢查接頭、阻抗與線路長度做改善。
o 模擬天線下傾角錯誤,量測覆蓋範圍與干擾並調整。
• 評估項目:
o 測試報告是否完整、標籤是否清楚、故障定位時間與修復速度。
👉 一句話總結:實際動手量測與模擬故障,是把書本知識變成現場技能的最佳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章學習收穫總結
學習完本章「網路傳輸媒介與技術」後,你已能全面理解從光纖到天線的網路骨幹架構與實務基礎。你能清楚區分單模與多模光纖在距離與成本的取捨,掌握光纖接續與 OTDR 測試的關鍵流程;了解雙絞線、同軸電纜、波導的結構與阻抗匹配原理;熟悉天線設計與 MIMO 波束成形對訊號覆蓋與容量的影響;並能根據場景選擇合適的光電模組與連接器。最重要的是,你已建立起端到端網路建設的工程思維,具備從佈線、測試、到優化整體傳輸品質的能力,為邁向 6G 與智慧城市網路設計打下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