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氣調神大論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一、


1. 原文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2. 注釋


1. 發陳:陳,舊也;發陳即萬物萌發,舊物更替。



2. 被髮緩形:放鬆形體,使氣血流暢。



3. 志生:心志隨萬物生長而生發。



4. 奉長者少:長指生長之氣,少即衰少。



5. 蕃秀:蕃,繁盛;秀,花實。指萬物茂盛開花結果。



6. 華英:花與葉之美盛。



7. 容平:容,和也;平,穩也。萬物成熟後歸於平靜。



8. 秋刑:秋為肅殺之氣,刑罰之象。



9. 閉藏:冬氣收斂萬物,藏養精氣。



10. 痿厥:肢體萎弱、氣血不通之病。




3. 白話文


春天三月,稱為「發陳」,是天地共同萌發、萬物欣榮的時節。人應該晚睡早起,多到庭院散步,披髮放鬆,使心志與生氣相應。應順其生機,不可殺伐,不可奪取,應寬容獎勵而不懲罰,這是順應春氣養生之道。若違反,則會損傷肝氣,到了夏天會出現寒證,生長之力減弱。


夏天三月,稱為「蕃秀」,天地之氣交合,萬物繁盛開花結果。人應該晚睡早起,不要厭倦陽光,保持心志平和無怒,使萬物的花華得以綻放,氣機得以宣洩,心神向外開朗。這是順應夏氣養長之道。若違反,則傷心,秋天會得瘧疾,收斂之氣不足,冬天則易患重病。


秋天三月,稱為「容平」,此時天氣肅急、地氣清明。人應早睡早起,與雞同起,使心志安寧,緩和秋季的肅殺之氣,收斂精神,使秋氣平和,不外散心志,保持肺氣清明。這是順應秋氣養收之道。若違反,則傷肺,冬天會患泄瀉之病,藏精之氣減少。


冬天三月,稱為「閉藏」,此時水冰地裂,萬物收藏,不可擾動陽氣。人應早睡晚起,待日出而作,使心志內斂如潛藏之物,守靜如伏藏。要避寒向溫,不可暴露皮膚使陽氣外洩。這是順應冬氣養藏之道。若違反,則傷腎,春天會出現四肢痿弱、氣血不通等病,生機衰少。


4. 總結


此篇講四時養生之道,強調「順應天地之氣」才能保持健康。春宜生發、夏宜長養、秋宜收斂、冬宜閉藏;若違逆自然節律,則五臟受損,疾病相隨。


啟示


養生須順四時之氣,違之則傷臟。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皆須調志安神。


適應節氣變化,是長壽與康健的根本。





二、


1. 原文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稾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2. 注釋


1. 天氣:指上天之氣,清淨光明、主陽。



2. 藏德不止:指天道含蓄深遠,生化不息。



3. 空竅:人體或自然界的氣孔通道。



4. 冒明:地氣上冒、混濁不清。



5. 白露:秋時清氣凝聚而成之露。



6. 菀稾:草木;菀指茂盛,稾指枯萎。



7. 賊風:反常之風,破壞調和者。



8. 未央絕滅:指天地運行失常,萬物將亡。



9. 內洞:心氣虛陷,空洞不實。



10. 伐其本:破壞根本,指違逆陰陽四時之氣。




3. 白話文


天氣是清明純淨、光照萬物的氣,內藏德行而運行不息,因此常居於上而不下。若天氣不清,則日月之光被掩,邪氣侵入空竅,陽氣閉塞,地氣反上衝濁,使雲霧不清,於是白露無法降下。天地之氣不能交通,萬物的生命力無法施展,於是草木多枯死。邪氣不散,風雨失常,白露不降,則草木枯萎而不榮盛。若賊風頻來、暴雨屢起,天地四時不相維持,與自然之道相違,則萬物將滅絕。唯有聖人順應天道,故其身無奇疾,萬物也得以安養,生氣永不枯竭。


若違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虛空;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沉滯。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故聖人於春夏養陽氣,秋冬養陰氣,以順其本。能隨陰陽之沈浮變化,即與萬物同於生長之門;若違背根本,則是伐其本、壞其真,生命將因此衰敗。


4. 總結


此篇闡述天地氣候與人體陰陽之關聯,指出四時陰陽是生命之根。唯有順應自然、調養陰陽,方能與天地同生,避免疾病與衰敗。


啟示


養生之道在於「順天應時」,違逆則損精氣。


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乃萬物生長之根。


聖人所以無疾長壽,在於不逆陰陽、不失其真。





三、


1. 原文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鬭而鑄錐,不亦晚乎。


2. 注釋


1. 陰陽四時:指春夏秋冬四時之氣運變化,陰陽交替之理。



2. 終始:萬物由生至滅、循環往復的過程。



3. 苛疾:各種疾病。



4. 得道:順應自然法則,即得「道」之理。



5. 佩之:僅知其名而不能實行。



6. 內格:違逆陰陽、阻滯真氣之意。



7. 治未病:在疾病未發之前調理預防。



8. 治未亂:在亂象未起之前防範化解。



9. 渴而穿井:口渴了才挖井,比喻事後補救為時已晚。



10. 鬭而鑄錐:戰鬥時才鑄造武器,同樣指臨事補救。




3. 白話文


陰陽與四時是萬物生滅循環的根本,是生命的本源。若違逆它們,災禍與疾病便會發生;若能順應,則百病不生,這便是得道之人。明道者能實踐於行,愚昧者只空口稱道。順從陰陽者生,違背陰陽者死;順之則天下安治,逆之則混亂不寧。若反其自然,違其規律,便是「內格」之病。


因此聖人懂得預防之道,不待疾病已發才治,不待亂象已成才救。等到病成再用藥、亂起再行治,如同渴了才挖井、臨戰才造武器,那就太遲了。


4. 總結


本章闡述養生與治政之根在於「順陰陽、重預防」。聖人能察未萌之機,防患於未然,故能保身治國而無亂。


啟示


養生之要在於順時調氣,防病於未發。


治政之道亦貴在先覺先防,勿待事起方救。


順應陰陽者生,道逆則亡,此乃天地之理。


智者行道於未然,愚者後悔於既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24會員
684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8
一、 1. 原文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
2025/10/28
一、 1. 原文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
2025/10/27
1. 基本概況 《素問》是《黃帝內經》兩大部分之一,主要闡述中醫理論、診斷與治療原則。全書約81篇,成書於戰國至西漢時期,以黃帝與岐伯的問答形式編寫。它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是後世臨床醫學、針灸學及養生學的重要依據。 2. 主要內容與篇章分類 1. 生理篇與人體結構 介
2025/10/27
1. 基本概況 《素問》是《黃帝內經》兩大部分之一,主要闡述中醫理論、診斷與治療原則。全書約81篇,成書於戰國至西漢時期,以黃帝與岐伯的問答形式編寫。它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是後世臨床醫學、針灸學及養生學的重要依據。 2. 主要內容與篇章分類 1. 生理篇與人體結構 介
2025/10/27
一、成書背景與作者 《黃帝內經》是中國醫學史上最早且最具影響力的醫學典籍之一,成書時間約在戰國至西漢之間。它並非出自單一作者之手,而是歷代醫家在長期醫學實踐與理論總結中逐步完善的成果。書中以黃帝與其臣子岐伯、雷公等人的問答形式展開,體現了古代人以「聖王問道、賢臣答理」的象徵性敘事結構。
2025/10/27
一、成書背景與作者 《黃帝內經》是中國醫學史上最早且最具影響力的醫學典籍之一,成書時間約在戰國至西漢之間。它並非出自單一作者之手,而是歷代醫家在長期醫學實踐與理論總結中逐步完善的成果。書中以黃帝與其臣子岐伯、雷公等人的問答形式展開,體現了古代人以「聖王問道、賢臣答理」的象徵性敘事結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三月春風 冷翠山峰 懷思無窮 邀飲鄰翁   三月春風 滿徑櫻紅 默語犀通 故友心同 學庸2007.03.09/16:58 作品號03-0373-03
Thumbnail
三月春風 冷翠山峰 懷思無窮 邀飲鄰翁   三月春風 滿徑櫻紅 默語犀通 故友心同 學庸2007.03.09/16:58 作品號03-0373-03
Thumbnail
春天正盎然 夏天悶得慌 秋天徒感傷 冬天冷如霜 學庸95.09.05/06:06
Thumbnail
春天正盎然 夏天悶得慌 秋天徒感傷 冬天冷如霜 學庸95.09.05/06:06
Thumbnail
*四象亦指春夏秋冬;人身體內如四季般流變著;養生是否意謂著調和自體陰陽符四象之和? 四季物感體自變 衷情幻化遺人間 忘卻四象己身擁 逐外損命生何堪
Thumbnail
*四象亦指春夏秋冬;人身體內如四季般流變著;養生是否意謂著調和自體陰陽符四象之和? 四季物感體自變 衷情幻化遺人間 忘卻四象己身擁 逐外損命生何堪
Thumbnail
  四月天,正年少,樹綠花紅風光好。 春風吹,心意悠,笑語歡聲無盡頭。 花如放,香滿徑,輕盈翩躚舞娉婷。 樹搖曳,影婆娑,歲月靜好且歡歌。   綠陰裡,攜手處,情意綿綿難自禁。 花海中,相依偎,軟語呢喃情更醉。 紅顏笑,映春光,眉間心事訴衷腸。 歲月長,情不老,願君與我共逍遙。
Thumbnail
  四月天,正年少,樹綠花紅風光好。 春風吹,心意悠,笑語歡聲無盡頭。 花如放,香滿徑,輕盈翩躚舞娉婷。 樹搖曳,影婆娑,歲月靜好且歡歌。   綠陰裡,攜手處,情意綿綿難自禁。 花海中,相依偎,軟語呢喃情更醉。 紅顏笑,映春光,眉間心事訴衷腸。 歲月長,情不老,願君與我共逍遙。
Thumbnail
三月來臨,帶來了春天的盛景,詩作者感慨萬千,不論是對於自然景物或是心境的轉變。詩中充滿了對於春天美好的描繪和對於過去往事的回憶,以及對於前世經歷的叛逆。文章充滿豐富的情感和意境。
Thumbnail
三月來臨,帶來了春天的盛景,詩作者感慨萬千,不論是對於自然景物或是心境的轉變。詩中充滿了對於春天美好的描繪和對於過去往事的回憶,以及對於前世經歷的叛逆。文章充滿豐富的情感和意境。
Thumbnail
從南禪寺走向哲學之道,我在春分前一日,造訪京都。 這個季節寒暖交替,方才,在高聳三門前張眼一望,陽光普照青苔上的景象,閃耀著熙光;四圍的櫻樹含苞待放,幾隻烏鴉飛掠高枝,亮唳劃破青空。 據說,二十一日這天,夜晚與白晝同長,是大地甦醒的時刻。 雖穿戴上厚外套與圍巾,三月的刺骨寒風,果然不能小覷,轉
Thumbnail
從南禪寺走向哲學之道,我在春分前一日,造訪京都。 這個季節寒暖交替,方才,在高聳三門前張眼一望,陽光普照青苔上的景象,閃耀著熙光;四圍的櫻樹含苞待放,幾隻烏鴉飛掠高枝,亮唳劃破青空。 據說,二十一日這天,夜晚與白晝同長,是大地甦醒的時刻。 雖穿戴上厚外套與圍巾,三月的刺骨寒風,果然不能小覷,轉
Thumbnail
初春三月枝末涼 芳寒難訴說吉祥 清明過爾方驚覺 原是霜白假春光 《光之圖文隨想誌》
Thumbnail
初春三月枝末涼 芳寒難訴說吉祥 清明過爾方驚覺 原是霜白假春光 《光之圖文隨想誌》
Thumbnail
盼望著,春天的腳步近了。 驚蟄至,春雷響,萬物長。
Thumbnail
盼望著,春天的腳步近了。 驚蟄至,春雷響,萬物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