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維笛卡兒座標系
不只是看吸引目光的地方,更要留意發動的位置呀…
學姐一番話,讓我想起當年讀諮商理論時,都會討論不同學派的哲學觀,例如:精神分析認為人性受無意識驅動,童年經驗塑造了人格;行為學派強調客觀、可觀察的行為,一個人的表現是受環境互動而塑造學習;人本學派認為每個人具有基本的成長需求,有自我實現的潛力,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個體的認知(想法)影響其情緒和行為,非理性想法會導致困擾則是認知行為學派的觀點;每個人的生活經驗都是獨特且主觀、沒有所謂單一客觀真理,當然是後現代諮商學派的基礎論點。
單純就技術面來看,不同學派可能會使用相似的回應:「你怎麼想的?」「你感覺如何?」「……」但背後的哲學觀、對人的觀點卻可能天差地遠。「心理治療的哲學觀」(philosophical stance 或 philosophical assumptions in psychotherapy)指的是治療師在執行心理治療時,隱含或明確採取的「人性觀、世界觀與知識觀」。這些觀點並非治療技術本身,而是形塑「什麼是人?什麼是健康?什麼是改變?」 的根本信念。~ Grok https://grok.com/share/c2hhcmQtMw%3D%3D_a69cc026-c098-44fd-9f59-06f77c68ba51
腳踏實地意貫心
人我之間諸般緣
鑑古知今明未來
分說人心見三維
~Yujen Wang
有了同學贈詩提醒,我重新整理了諮商學派的三維軸線,並試著與 LMA(拉邦動作分析)結合:
重力因素(Weight Effort)指的是身心靈的 Z 軸,往上越輕,關注生命意義、存在、超越經驗、靈性苦痛、Self(自性) ,往下則是越重,創傷、情緒、無意識…這些不是只存在腦袋,更多是「儲存在身體裡」。 想當然耳,講究自性的榮格分析心理學派歸類在上方,近十多年流行的迷走神經理論(Polyvagal theroy) 則在下方。此為「腳踏實地意貫心」。
空間因素(Space Effort)指的是距離個人遠近的 X 軸;靠近自己的操之在己、離自己遠的操之在人,例如:我是誰?我內在的衝突與需求是什麼?離自己遠的外在環境,我們的關係如何形塑我?社會力量如何影響心理?在心理治療學派裡,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取向看重自己、離自己近;家庭系統治療、社會建構等學派,離自己遠。此為「人我之間諸般緣」。
時間因素(Time Effort)指的是歷史時間的 Y 軸,說的是板上釘釘的陳年往事,例如八歲尿床歷歷在目、五歲目睹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四人網內互打大亂鬥、十三歲中學時期大隊接力滑棒被公幹…或是展望未來、期待自己有什麼改變。
在諮商理論上,這命題相對容易回應:首先是執牛耳的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取向,然後是遠古到阿公的阿嬤的阿祖的曾曾曾祖母以及許多其他人的集體無意識的榮格分析心理學、延伸自 Harlow 找鐵絲媽媽喝奶抱絨毛媽媽休息的 John Bowlby 的依附理論、聚焦過往未整合創傷記憶的 EMDR,以及看重過往經驗的心理劇;至於認為未來發展更重要的學派,首推生命意義的存在主義治療、次推社會興趣的 Adler 個人心理學、以水晶球魔力聞名的解決導向短期治療(SFBT)、追問《你在做什麼 》的現實療法,甚至是強調戒治效果的動機式晤談 MI。此為「鑑古知今明未來」。
流力因素(Flow Effort)是動作分析的另一個向度,難以列入心理治療學派分類裡,但很直觀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或生活過得約束(Bound)或自由(Free),對生活滿意度也有些影響。套用依附理論的說法是,獲得安全依附(bound)的個體,向外探索的能力(free)會越高。如何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則是一輩子的功課。
這樣的切分很武斷,但芭蕾BOY 就像是剛拿到新玩具的孩子,開心把玩著 LMA,這裡推、那裡敲。至於是不是拿著新鐵槌在工藝店裡玩耍,或者拿著新的遙控車在精品店裡橫衝直撞…,「分說人心見三維」,是個嘗試。

芭蕾BOY倒掛中
看著學姐青蔥般的玉指揮動,芭蕾BOY幾乎要癡了;
同樣的手部動作,發動的位置不同,質地還真的有些兒不同哩。
以這個片段,具象為心理治療學派的話,可以這麼描述芭蕾BOY(當事人)的狀況:
當事人身為異性戀直男,可能在過往的生命經驗缺乏足夠良好且穩定的客體關係,以致無法克制自己的力比多(古),看見異性就容易興奮;進入中年,未能建立起良好自我認同、且長期戴著個性溫和的面具(我),未能整合童年陰影、達成自性的任務(心),經常感慨年紀消逝,因而遭遇統整的挑戰,無法控制自己的眼光。然而,這並不排除當事人從小目睹家庭衝突且長期經歷案母缺席,而特別容易注意年齡相仿於當年案母缺席時的異性,將恨意/愛欲轉嫁其上。
面對當事人深藏的不理性認知,「每個孩子都該受到良好的照顧」,可在理解當事人的童年困苦後,予以適當挑戰,並舉證逆流而上的小魚或是遭父母留下只有貧窮卻仍出人頭地的例子,鼓勵當事人。此外,也可提醒當事人追問《你在做什麼 》,促進當事人的現實感(今),必要時,可以鼓勵當事人改換工作環境(人)、減少與年輕異性的相處,降低刺激源,甚至討論化學去勢(實地)、從生理上降低當事人對異性的興奮,此為釜底抽薪之計。假以時日,芭蕾BOY必定能被掰彎(free),不再將目光焦點聚集於年輕異性上(bound) 。(這!!!!)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神鵰俠侶》
獨孤求敗四十歲之後不再隨身帶著那把重得要命的玄鐵重劍,改用輕便的木劍甚至是隨手可得的樹枝竹枝。
厲害的不是語言文字或是竹枝木劍,重點在心法,是心法呀!
什麼樣的諮商學派也不重要,重點在關係,是關係呀!
至於 Aldous Huxley 服用迷幻劑麥司卡林——又名「啟靈藥」(Psychedelics)之後 ,引用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詩句,將親身經歷寫成《眾妙之門》(The Doors of Perception),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
‥
‥
‥
*三維笛卡兒座標系
https://www.storyofmathematics.com/3d-coordinate-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