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
明明提案內容很完整、專業又具體,
卻總是被一句「我們再評估看看」打發?
甚至看著對手拿著差不多的內容,
卻能夠順利得標。
你一定很好奇:到底差在哪裡?
無法拒絕的提案
最近在熱播的戲劇《許我耀眼》中,
有一段情節完美地呈現了什麼是「無法拒絕的提案。」
女主角許妍是一位節目策劃,
她的目標是邀請難搞的企業家「瞿總」上烹飪節目。
但她沒有拿著企劃書直接衝上去求合作,
而是先打聽到:「瞿總對崑曲抱著滿腔熱血。」
為了創造共同話題,
許妍馬上報名了崑曲教室,
不論上班還是回家,
她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刻苦練習。
終於,在某天課後,
許妍完美的一個甩袖,
引起瞿總的主動搭訕,
兩人終於建立起互動和信任。
然而,當許妍表明邀約的來意時,
敏感的瞿總意識到,
許妍接近自己就是為了節目,
於是找了藉口離開。
一般的提案,到這裡也許就結束了。
但許妍沒有放棄,而是將內容再次升級。
她重新設計了一份節目企劃,
不再是單純邀請來賓,
而是讓瞿總能以「崑曲推廣人」的身份華麗亮相。
許妍洞悉了瞿總內心真正的需求,
這份量身訂做的企劃,
不僅滿足了瞿總對文化推廣的抱負,
也兼顧了她的面子與價值感。
最終,許妍不是「說服」了瞿總,
而是遞給了他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讓他心甘情願地主動點頭。
創造對方「想要的理由」
許妍的成功,不在於單純地滿足對方的需求,
而是創造了一個讓對方無法拒絕的環境與條件。
她將自身的利益、對方的需求和共同的興趣,
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一顆真正為對方著想的心,才是所有專業的起點。
如同一家高級的餐廳,
美味的菜餚只是基本,
環境與氛圍、人員與服務,
都讓人覺得舒服自在。
「這家餐廳真懂我。」
每一次與客戶的互動,
都應該是一場量身訂做的設計。
比專業更重要的,是用心
在爭取工程標案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
完成評選項目的內容只是基本,
如何站在業主的立場,多一點用心,
讓對方不只滿意,甚至被感動。
也許就是勝出的關鍵。
以建築物全生命週期為例,
在投標之前,
我們必須從規劃、設計、施工到維護等階段來通盤考量:
- 規劃階段
調查基地脈絡、地質條件、地下管線與鄰房狀況等。
用可視化的方式,
讓業主了解全案的關鍵與潛在風險,
也能了解你的專業判斷。
( 就像許妍事前能看懂「局」。)
- 設計階段
考量業主的核心需求,
設計首重住宅單元的配置以及靈活運用的公共空間。
從使用者角度思考動線、採光,
讓圖面不只是「圖」,而是「生活的想像」。
( 如同許妍的「打聽」,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和顧慮。)
- 施工階段
品質、成本、工期、安全、環境五大要素缺一不可。
更關鍵的是,
如何在這之中提出更有利於業主的方案。
比方說,在不增加業主成本的情況下,
提出替代方案,讓工期節省10%。
又或者是,採用系統化的工法,讓品質更加穩定。
( 如同許妍的「勤練」,讓雙方都能更好。)
- 維護階段
設備能耗約占建築生命週期中碳排 63.7 % ,
其中又以空調、照明最為大宗。
選擇節能設備、易於維修、操作直覺的系統,
才是真正為使用者著想的細節。
讓對方「自己發現需求」
在以上幾個階段,
若能針對個案量身訂做,
在提案時逐步引導業主「發現」自己的問題與需求,
我們就能創造出無法拒絕的價值。
許妍之所以成功,
不只是因為她聰明, 而是她懂得同理心。
在對方還沒看到需求之前,先幫他看見;
在對方還沒說出口之前,先幫他講出來。
工程提案也是如此。
當我們能讓業主自己發現問題,
他的內心會閃過這樣的想法時:
「啊!原來這個細節,能解決我未來的問題。」
「啊!原來這樣配置,能讓我用起來更方便。」
那一刻,
我們就從被比較的競爭者, 變成被信任的合作夥伴。
讓對方看見未來的問題與需求,用專業說服人心。
這,就是讓人無法拒絕的量身訂做。
祝各位都能在下一次提案中,
用真誠與洞察,
成為那位讓人眼前一亮、閃閃發光的許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