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亂華」與「漢化」之外──重看拓跋國家史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在中國史中,一旦談起北方遊牧民族,往往將他們視為野蠻的入侵者,總是以「亂華」,又或是他們因為欣羨中華文化,而被「漢化」為視角,來看待他們。然而這些視角所反映出來的,無非是漢文化的自傲,卻完全無視了中華文化的產生,其實是建立在各族群不斷互動之下的結果。在中國由漢型帝國走向唐型帝國的時期,最為關鍵的便是被稱為魏晉南北朝的亂世。我們從對這個亂世前半期的稱呼「五胡亂華」可以看到,以上史觀的反映。然而,五胡真的就「亂華」的嗎?而對這個時期的後半段,我們又會聚焦於北魏孝文帝的「漢化」,可以說從他推行漢化政策以後,原本的胡人,就逐漸融入稱為「漢人」的大熔爐之中,從此不復存在。不過,這樣的觀點,又有幾分真實?

先由結論說起。不管是從「亂華」的角度,還是以「漢化」的角度重看這段歷史,雖不能說是「錯的」,但顯然也不能說得上是「對的」。中華文化在經歷過魏晉南北朝之後,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你以為的文化相續不斷,或許有之,但更顯著的文化變易卻是沒有被察覺出來。許多被視為「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根本就不是來自中華、漢人的傳統。若少了這些遊牧民族,中華文化顯然也就少了許多「文明」的色彩。

從《唐人宮樂圖》呈現出來的景象,我們能見到一群女樂師坐在椅子上,演奏著琵琶、古箏等樂器,桌子下還有一條作為寵物的狗在趴著睡。這看起來很「中華」,但整體的景象大多卻是受到遊牧民族文化衝擊後才會出現的。畫中的椅子、琵琶都是由胡人傳入的器物;將狗視為寵物,而不是食物,是遊牧民族的習俗;女子的妝容與服裝,也深受胡風影響。可以說,《唐人宮樂圖》所呈現的景象,若不是受到胡俗影響,是根本不會出現的。

raw-image

唐人宮樂圖 軸。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CC BY 4.0 @ http://www.npm.gov.tw

而讓這個景象成真的,就是一隻被稱為鮮卑的民族。鮮卑族根據傳統說法是出自東胡,他們在遭到匈奴擊破後,其中一部退到鮮卑山,因此開始以鮮卑為名。在匈奴經歷內鬨而分裂時,鮮卑族開始茁壯,並取代他們在草原的地位。

最早登場的鮮卑國家,是一位名為檀石槐的傳奇領袖所統領的部族聯盟。在檀石槐的統治下,鮮卑形成一個與昔日匈奴汗國比肩的龐大草原行國,並對東漢帝國產生一定的壓力。不過當檀石槐死去之後,其家族成員卻無力將這個龐大的草原國家繼續整合起來,因而導致部族聯盟瓦解,草原各部林立的局面。而在這些鮮卑部族之中,一隻被稱為拓跋部的鮮卑族就從中孕育而生,這也可以說是拓跋國家的起點。

拓跋國家的發展,可以從早期的部族時代、代國時代,到之後的北魏時代,乃至於在北魏帝國滅亡之後的北周、北齊與隋、唐帝國。

拓跋國家的源起──部族時代

根據後來拓跋氏所編纂的史書(《魏書‧序紀》)中,便詳細記錄了拓拔氏的來源與文化。與同時期西歐蠻族王國所編纂的史書一樣,這個時代中國蠻族國家為自己編修的史書,也習慣將自己的祖先攀附於當地文化的神話始祖。拓跋鮮卑、慕容鮮卑於是宣稱自己是黃帝之後,而宇文鮮卑則自稱炎帝之後,以此拉近與漢人之間的關係。作為對照,薩利恩法蘭克人與不列顛人也說自己是特洛伊王族的後代,從而與羅馬帝國沾親帶故。這樣的攀附顯然政治目的大於事實的,畢竟當一個外來民族要統治另一個龐大的民族,為消彌反對,採取拉近彼此關係,建構共同血緣的方式,顯然是一種務實的手法,而這樣的方式,也絕非現代民族主義興起才有的政治敘事,因此拓跋鮮卑攀附黃帝,塑造與漢人同為炎黃子孫的概念,自然也不是甚麼新鮮事了。

當然《魏書‧序紀》不只談到神話,也提及拓跋鮮卑自身流傳的歷史。比如《魏書‧序紀》便提到他們曾居住於大鮮卑山,甚至在太武帝時代還曾經派員到故土所在的石室中刻石祭祖。而這個石室(嘎仙洞)還真的被考古學家發現,並且還有當時的刻石作為實證。

raw-image

拓跋部的形成,大約在公元3世紀中期,當時以拓跋氏為核心的十個氏族共同形成拓跋部。他們在部落首領拓跋力微的領導下,逐步茁壯。拓跋力微最初繼承的是一個弱小的部族,在通過吞併周圍的沒鹿回部、白部等,從而壯大為一個強大的部族聯盟。拓跋力微死後,其地位由他的三個兒子先後繼承,並在傳至拓跋祿官時,與兩位侄兒拓跋猗㐌、拓跋猗盧分割治理,於是拓跋部便一分為三。

當拓跋部一分為三時,西晉帝國正因八王之亂與隨後的亂局,帝國走向崩解。拓跋猗盧則在繼承叔兄之後,再次統一,並趁此良機,與西晉并州刺史劉琨結盟,從而獲得以盛樂為中心,今日山西北部的領地,之後又進一步獲得西晉政府封為代王,從此被納入中華體系的一員。不過,雖說如此,新生的代國其實是披上中華國家外皮的部落聯盟。

拓跋國家的轉型──代國時代

在代國參與到中華世界的時候,西晉帝國也在匈奴的漢趙帝國進逼下,走向覆亡,外部局勢益發混亂。而在代國內部,拓跋猗盧強力推動集權化政策,卻遭到反噬,代國再次陷於繼承危機,原本與拓跋部結盟的賀蘭部、宇文部、慕容部與後趙等勢力紛紛參與到這場內爭之中,使得代國局勢更加混亂。

在一片混亂之中,拓跋什翼犍方重新整頓國家,使代國重新步上正軌。拓跋什翼犍主政後,為了強化統治,一方面仿照晉制,設立百官,另一方面,又保持遊牧民族的傳統,組織類似日後蒙古帝國怯薛制度的內朝。與此同時,為增強對歸順各部的統轄,又設置北部大人與南部大人加以管理。可以說,此時的拓跋國家是個混合農業與草原舊俗的國家。

raw-image

隨著代國益發穩固,代國也重新向外擴張,然而此時他們雖然陸續擊敗高車、鐵弗部等,卻也引來更為強大的前秦帝國的入侵。強敵壓境誘發的內部動亂,使代國很快便遭到覆亡。

拓跋國家的再起──北魏帝國的建立

代國滅亡後,拓跋珪因年幼而獲得獨孤部的庇護,與此同時,前秦帝國也走向覆亡,華北再次出現割據之局。成年後的拓跋珪在娘家賀蘭部的幫助下,得以重建代國。重建代國不久,拓跋珪便將國號由代改為魏,更進一步採取向中華靠攏的政策,更使之進一步捲入華北的亂局之中。

原本採取守勢的北魏,在參合坡之戰後迎來轉機。在擊敗後燕帝國的威脅之後,北魏轉而採取攻勢,於戰後的第二年,便奪取後燕首都鄴城,並獲取皇帝六璽,隨後便登上帝位。擊敗後燕的北魏帝國,無疑地同時獲得鮮卑與中華的法統。北魏在此時的政治傳統上,仍因襲西郊祭天、鑄造金人、帝室季移等草原舊俗。

重新建國的拓跋國家,為重新整合,因此下令重編部族,將原有各部打散,改組為八國,分別由各部大人統轄。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形成核心統治集團──代人集團。

拓跋國家統一華北與邁向「漢化」

拓跋燾繼位後,陸續消滅位於華北的其他國家,歷史也進入魏晉南北朝的下半場──南北朝時代。

raw-image

隨著帝國的擴張,北魏皇帝也開始以不同的面貌統治其帝國及其風俗各異的子民。另一方面,隨著統治漢人疆域的擴大,北魏皇帝也必須面對如何治理漢人的難題。由於草原的國家體制無法有效治理廣大的農業帝國,因此自文明太后掌握政權開始,北魏帝國便開始走向轉型。

在文明太后執政下,北魏開始推行改革,逐步將草原舊俗從政治體制中剃除。受文明太后教養成人的孝文帝拓跋宏接續他的腳步,進一步加深漢化,以終結長期以來的胡漢並存體制。不過,雖說如此,拓跋宏並非意圖消滅自身文化,讓胡人被同化為漢人,而是將胡族世族等同於漢人世族,從而形成以門第危基石的等級制社會。與此同時,拓跋宏也意圖引進漢制,以破壞草原議事傳統,強化君主獨裁。

北魏帝國的衰亡

拓跋宏的漢化政策與遷都洛陽,無疑強化新的政策走向,卻也造成代人集團的分裂。遷都洛陽後,代地的地位直線墜落,原本作為拱衛核心地帶的軍鎮──六鎮,反而成為流放犯人的場所。政治地位的轉變,使得被派往六鎮的鎮都大將不再經過嚴格挑選,因而庸才輩出,最終激成兵變。

從北魏中樞的政爭開始,帝國統治階層日益腐朽,靈太后的亂政更加速了帝國統治的鬆動。北魏帝國無力抗禦柔然的滋擾,更進一步激化六鎮鎮民的不滿,六鎮因此率先在懷荒鎮民起事之後,像骨牌效應一樣,接連起事。

六鎮之亂雖然在爾朱榮的強力鎮壓下得以平復,但出身六鎮的軍事集團,卻已在此時成形,並被吸納制爾朱氏軍閥之中。在爾朱氏與中樞對抗的亂局之中,暫且被收編的六鎮軍閥,又再次活躍起來,並在一連串戰亂下,形成武川鎮集團與懷朔鎮集團兩大山頭。

raw-image

在兩大山頭對立的局面下,北魏帝國也因此走向分裂。東魏帝國受制於懷朔鎮集團的高歡,西魏帝國則在武川鎮軍閥宇文泰的掌握之下。前者日後成為北齊帝國,後者則成為北周帝國。北周帝國在北朝內戰中勝出,其後隋、唐兩代的開國君主也出自同一集團,因此趙翼便在《廿二史剳記》中點出「北周隋唐皆出武川」,而這一統治集團,也就是谷川道雄所提的「武川鎮軍閥」,或是陳寅恪所稱的「關隴集團」,可以說北魏帝國即使覆亡,拓跋國家仍存在於隋唐帝國之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柯達的歷史頻道:Gasta Marcus Hobbitia
10會員
130內容數
這一個以講述歷史為主的網站 本站關注的歷史議題大多十分特別。
2025/10/24
本文詳細闡述了唐朝高僧鑑真歷經九死一生,六次東渡日本,最終成功傳播佛教戒律,對日本佛教產生深遠影響的傳奇一生。內容涵蓋鑑真的早年生涯、其在日本推動戒律制度建立的過程,以及他對日本佛教文化所做的貢獻。
Thumbnail
2025/10/24
本文詳細闡述了唐朝高僧鑑真歷經九死一生,六次東渡日本,最終成功傳播佛教戒律,對日本佛教產生深遠影響的傳奇一生。內容涵蓋鑑真的早年生涯、其在日本推動戒律制度建立的過程,以及他對日本佛教文化所做的貢獻。
Thumbnail
2025/05/07
徐繼畬以中國傳統史書對王朝建立者的描述筆法,介紹華盛頓,盛讚華盛頓一生的功業,讀來還頗有幾分親切感。同時,他也大大推崇將美國的選舉制度,並將之類比為堯、舜、禹三代的禪讓制度。雖然現在讀來不免不倫不類,但這卻是過去中國人傳述西方概念的一種作法。
Thumbnail
2025/05/07
徐繼畬以中國傳統史書對王朝建立者的描述筆法,介紹華盛頓,盛讚華盛頓一生的功業,讀來還頗有幾分親切感。同時,他也大大推崇將美國的選舉制度,並將之類比為堯、舜、禹三代的禪讓制度。雖然現在讀來不免不倫不類,但這卻是過去中國人傳述西方概念的一種作法。
Thumbnail
2025/04/28
在琉球王國第一尚氏王朝動盪未定的時代,百度踏揚作為王女,注定了她的一生將與權力與背叛糾纏。從政治聯姻的犧牲者,到叛亂風暴中的關鍵證人,再到王朝更替後隱退鄉野的孤影,她的一生映照出琉球王國初期血雨腥風的歷史縮影。透過百度踏揚的命運,我們得以窺見15世紀琉球政局的深層動盪與王朝興衰的無情。
Thumbnail
2025/04/28
在琉球王國第一尚氏王朝動盪未定的時代,百度踏揚作為王女,注定了她的一生將與權力與背叛糾纏。從政治聯姻的犧牲者,到叛亂風暴中的關鍵證人,再到王朝更替後隱退鄉野的孤影,她的一生映照出琉球王國初期血雨腥風的歷史縮影。透過百度踏揚的命運,我們得以窺見15世紀琉球政局的深層動盪與王朝興衰的無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一次簡介南北朝到隋,中南半島的記錄。
Thumbnail
一次簡介南北朝到隋,中南半島的記錄。
Thumbnail
高句麗,百濟,新羅。 自漢代以來就與中國發生著密切關係的朝鮮半島,在經歷了南北朝之後,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高句麗為何又成為了大隋不得不滅的敵國呢?
Thumbnail
高句麗,百濟,新羅。 自漢代以來就與中國發生著密切關係的朝鮮半島,在經歷了南北朝之後,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高句麗為何又成為了大隋不得不滅的敵國呢?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SrWwZyEo 「厓山之後,無中華」─談「近代中國的蠻族化」 2024.05.17~鰲峰筆 前言: 「現在的台灣好似南宋末年。"台灣一定會投降""台灣人已經充滿恐懼,很多人已經準備投降""只要解放軍越強悍,台灣就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SrWwZyEo 「厓山之後,無中華」─談「近代中國的蠻族化」 2024.05.17~鰲峰筆 前言: 「現在的台灣好似南宋末年。"台灣一定會投降""台灣人已經充滿恐懼,很多人已經準備投降""只要解放軍越強悍,台灣就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五 從十九到廿世紀,大多數的歐洲語言學家對中國語的研究態度彷彿都離不開一個考古的視覺,視中國語為一個原始部落遺留下來的一套原始符號。「原罪」來自中國語「沒有文法」,即非屈折語。下面有四個同義短語的例子,讀者不妨思考一下﹕ 中國語﹕ 活地‧亞倫的一齣新喜劇。 英語﹕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五 從十九到廿世紀,大多數的歐洲語言學家對中國語的研究態度彷彿都離不開一個考古的視覺,視中國語為一個原始部落遺留下來的一套原始符號。「原罪」來自中國語「沒有文法」,即非屈折語。下面有四個同義短語的例子,讀者不妨思考一下﹕ 中國語﹕ 活地‧亞倫的一齣新喜劇。 英語﹕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