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粉樣變性心肌病變:診斷與治療的重大突破
疾病基礎:兩種主要心臟相關蛋白澱粉樣變性 (Amyloidosis) 意指蛋白質在特定器官細胞間沉積。這是一個非特異性的術語,就像「呼吸急促」一樣。在所有已知 42 種可能導致澱粉樣變性的蛋白質中,僅有兩種與心臟高度相關:轉甲狀腺素蛋白(ATTR)澱粉樣變性,以及輕鏈(AL)澱粉樣變性。
AL 澱粉樣變性是由漿細胞產生輕鏈所致。儘管產生這些輕鏈的漿細胞克隆數量可能很小,但其產物對身體具有極高的毒性。當輕鏈沉積並引發心衰竭時,這通常被視為醫療急症。幸運的是,若能及時診斷,病患的預後與壽命已因治療進步而大幅改善。
而 TTR 蛋白則天然存在於人體內,由肝臟分泌,並以四聚體形式循環。當生物學出現錯誤,無論是因遺傳缺陷(帶有胺基酸缺陷)還是僅僅因為年齡增長,這些四聚體會分解成單體,並沉積於心臟、神經、手腕(導致腕隧道症候群)及肌腱。
臨床警訊與系統性思維的必要性
診斷澱粉樣變性心肌病變需要採取系統性的方法,而非僅限於心臟本身。臨床醫師必須詢問病患是否存在肌肉骨骼方面的表現,因為這些是重要的「紅旗」:
- 單側或雙側腕隧道症候群,特別是發生在 60 歲以上且無明顯暴露史的病患。
- 肌腱斷裂(如二頭肌或阿基里斯腱)。
- 多發性板機指或無法解釋的周邊神經病變或顯著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 已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且合併左心室肥厚(LVH)的病患應考慮進一步檢查,因為約有 10% 的病例存在兩種疾病共存。
此外,對於非裔美國人或西非血統的群體,應特別注意 V122i 突變,該突變攜帶率高達 3.4%,且主要引起心臟疾病。另一重要警訊是:原本患有高血壓的病患,其血壓在沒有改變用藥或生活方式的情況下突然恢復正常。這是因為澱粉樣變性會降低心搏出量,導致血壓下降,這實際上暗示著病情惡化。
簡化的診斷策略
目前,診斷流程已趨於簡化,即使沒有心臟活檢也能確診。對於高度懷疑的病患,應迅速執行兩個關鍵步驟:
- 核子骨骼閃爍造影 (Bone Centigraphy/PYP/HDP): 用於檢測 TTR 澱粉樣變性。必須進行 SPECT 掃描,以確保示蹤劑被心肌而非血池腔吸收。
- 排除輕鏈型 (AL): 需排除 AL 型,這要求檢測血清游離輕鏈以及血清和尿液免疫固定電泳。應注意的是,這並非標準的血清和尿液電泳 (SPEP/UPEP),因 AL 病患的克隆通常非常小。
其他輔助線索包括:心電圖 (EKG) 顯示低電壓(在 II、III、aVF 導聯中 QRS 波群小於五個小方格),但沒有嚴重肥胖或 COPD。超音波顯示瀰漫性向心性左心室壁厚度增加。如果收縮期 S 波速度低於 6 厘米/秒,則可能預示著整體縱向應變受損。另一個重要指標是 NT-proBNP 升高與症狀的不一致性(病患症狀輕微但 NT-proBNP 極高)。
治療現狀與新興療法
在過去幾年,澱粉樣變性心肌病變的治療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目前市場上已有三種針對心肌病的核准藥物。治療策略主要針對 TTR 蛋白的生命週期:
- 穩定劑 (Stabilizers): 例如 Tafamidis 或 Acromidis。這些口服藥物的目的是穩定 TTR 四聚體結構,防止其分解和沉積。臨床試驗顯示,Tafamidis 帶來了心臟病學史上最大的藥物對死亡率的絕對影響(死亡率和心衰竭住院風險降低 35%)。
- 沉默劑 (Silencers): 這是透過選擇性關閉肝臟中 TTR 的生產途徑來發揮作用。例如 Vutrisiran,它是一種注射劑,已證明可改善死亡率和減少心血管住院率。
對於 AL 澱粉樣變性,治療通常涉及使用相對溫和的化療方案。對於年輕且出現心源性休克的病患,心臟移植仍是重要的救命選項。在支持療法方面,利尿劑、MRA 和 SGLT2 抑制劑在兩種疾病中均非常有用。
持續挑戰與未來願景
儘管治療取得進展,但仍存在重大的未滿足需求。在追蹤期間,約 50% 的病患仍會死亡。即使是高齡病患,其中約 70% 的死亡原因仍是心血管相關。這驅動了新型療法的開發:
- 基因編輯 (Gene Editing): 正在進行使用 CRISPR-Cas9 技術的試驗,這是一種一次性給藥方法,旨在永久性地阻止 TTR 蛋白的生產。
- 澱粉樣纖維清除: 正在探索使用單株抗體直接從心臟中移除已沉積的澱粉樣蛋白。
- 疾病預防: 目前正進行針對無症狀基因突變攜帶者的試驗,目的是評估是否能通過早期治療預防疾病發展。
- 新型影像學: 新型 PET 示蹤劑(如 Evasumide PET)顯示出巨大潛力,因為它們可能在傳統的 PYP、超音波或 MRI 檢測到病變之前,就發現早期病理學變化。
整體而言,目前的趨勢是朝向更早、更精確的診斷,以及結合穩定劑和沉默劑的靶向治療策略。美國心臟協會 (AHA) 也認可,仍需要更多證據來評估該領域的成果與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