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章:黑暗中的一盞溫暖黃光
彰化的夜裡,一位乘客狼狽地坐上王國春的計程車。他從雲林騎車來彰化找朋友,卻諸事不順:摩托車半路拋錨,要找的朋友聯絡不上,整趟旅程充滿了挫折與疲憊。一上車,他便不停抱怨著倒楣的一天,並向王國春探詢:「司機大哥,我是做工的,這趟車資能不能算便宜一點?」
從彰化到雲林,跳錶顯示的車資是880元。王國春看著這位皮膚黝黑、滿臉倦容的乘客,沒有絲毫猶豫,爽快地說:「沒問題,算你600元就好。」
事後有人問起他這麼做的原因,王國春的回答簡單而深刻,道出了一種溫柔的人生哲學:
「如果他可以讓這位乘客在倒楣的一天中,感受到一點點的溫暖,那不是件很好的事情嗎?」
這位選擇用善良點亮他人灰暗時刻的司機,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王國春。他不僅是一位計程車司機,更是一位作家,用自己的筆和方向盤,努力扭轉社會對「小黃司機」的負面標籤。
然而,在這位充滿陽光與同理心的司機背後,隱藏著一段截然不同的、在混亂與漂泊中掙扎求生的少年歲月。

2. 風雨飄搖的童年
名為「顛沛流離」的動詞
對大多數人來說,「顛沛流離」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戰爭或苦難。但對王國春而言,這四個字是他童年真實上演的「動詞」。
他的家庭組合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不穩定。母親是來自緬甸的新住民,為了取得台灣的合法身份而遠嫁;父親則是一位年長母親30歲、領有終身俸的外省老兵。這段婚姻建立在「各取所需」的基礎上,缺乏穩固的感情,破碎也來得迅速。
1. 三歲分居: 家庭穩定的概念,在他記憶尚未清晰時便已瓦解。
2. 六歲離婚: 他正式被交由母親監護,從此跟著媽媽生活。
3. 不斷的搬遷與改嫁: 他跟隨母親在不同的「繼父」——同樣是外省老兵——的家中來回遷徙,生活充滿了動盪與不安。
後來,母親染上了賭博的惡習,微薄的家底很快被輸光。這不僅讓家庭經濟徹底崩潰,也為接下來的拋棄埋下了伏筆。一個不穩定的家庭,即將變成一個只有他獨自面對的世界。
3. 一個人的世界:在城市中漂流
從國中(約13、14歲)開始,王國春就過著一種奇特的獨居生活。母親時常往外跑,一整個禮拜只會回家一次。
她回家的目的,是幫他洗掉堆積一週的髒衣服,然後留下一千元的生活費。有時候王國春不在家,他回來時會發現:
母親把1000元夾在飯桌的杯子底下。
那張薄薄的鈔票,成了那段時間裡,他與母親之間唯一的交集與聯繫。
這樣的日子,在他國三那年戛然而止。一天,母親跑到他常去的網咖,在門口問他:「國春,你要不要跟媽媽走?」當時年少的他無法理解這句話背後的深意,直覺地拒絕了:「我朋友跟同學都在這邊,為什麼要跟你走?」
他看著母親「步履蹣跚的背影」漸行漸遠,以為這不過是又一次短暫的離別。直到幾天後,房東上門用力敲門,怒吼著催討積欠已久的房租時,他才恍然大悟——母親是「跑路」了,而他,被徹底拋棄了。
- 求生之路
失去唯一的經濟來源後,王國春開始了長達兩年真正的「顛沛流離」。為了活下去,他必須獨自面對世界的殘酷。
• 無家可歸: 他睡過火車站、公園,甚至是公廟。外界常對聚集在公廟的人貼上負面標籤,但對當時的王國春來說,那裡神明的門永遠敞開,是唯一願意接納他的地方。這段經歷在他心中埋下了同理心的種子,因為他深刻體會到:「其實當時有法律義務要照顧我的人都不知去向,反而是他們接納了我。」是這些被視為「邊緣人」的哥哥們,教會他超越標籤、理解他人處境的第一課。
• 打零工: 他透過在網咖認識的大哥們,接一些特殊的工作。例如在幫派大哥的告別式上充當「黑衣人」,穿上黑衣黑褲站在路口指揮交通,營造排場;或是在大哥的婚宴上擔任「招待」,別上胸花引導賓客入席。這兩份工作,一次都能拿到500元,但極不穩定,畢竟不會有人天天出殯或結婚。
• 販賣盜版光碟: 這是他當時最穩定的收入來源。在那個年代,夜市的盜版光碟生意興隆,這份工作讓他身上隨時能有近萬元的收入。然而,也正是這份工作,將他推向了人生的第一個深淵。
這段在社會邊緣漂流求生的日子,將他推向了人生的深淵,卻也正是在谷底,他才得以望見那道改變一切的微光。

4. 最黑暗的時刻,最微弱的光芒
門縫中的陽光
在被房東催租、意識到自己被拋棄的那個晚上,絕望籠罩了王國春。他手裡握著一把刀,腦中閃過自我了結的念頭。他把自己蜷縮在角落,整夜不敢合眼,深怕房東隨時會破門而入。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直到清晨來臨。第一道陽光從老舊鐵門無法密合的門縫中照射進來,灑在他身上。那一刻,這道微弱的光芒彷彿帶著奇蹟般的力量,讓他瞬間覺得「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了」。他放下了刀,也放下了輕生的念頭,離開了那個家,再也沒有回去。
拘留室裡下的決心
逃過了輕生的劫難,卻沒能逃過法律的審判。因為販賣盜版光碟,他終究被抓了。被抓的過程充滿了荒謬與無奈,他只是幫大哥「頂罪」。當時警察在夜市周邊查緝,放話「今天一定要抓一個人走」。於是,在場的一群人開始「協商」該由誰去頂罪。
王國春,滿18歲,沒有前科。。。好,就你去!
就這樣,他被推了出去。然而,由於他「居無定所」,法院的傳票永遠寄不到他手上。幾次開庭未到後,他成了通緝犯。某天,兩名警察直接衝進他借住的朋友家,將還在睡夢中的他從床上揪起,上了手銬帶走。
法庭上,法官的態度極其嚴厲,不斷地斥責他。王國春沉默地承受著,心中充滿了無奈。直到法官脫口而出那句壓垮他的話:「你家裡是沒大人是不是啊?」
這句話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他積壓多年的委屈與憤怒。他情緒徹底崩潰,將十幾年來學會的所有髒話,一股腦地朝法官吼了回去:「對!我家就沒大人!有大人的話我會變這樣嗎?」
法官嘆了一口氣,大手一揮,他被法警帶進了法院後方的拘留室。在那裡,他看到角落有一個用L型磚塊砌成的、半開放式的蹲式馬桶。他深刻地體會到,「犯人是沒有隱私的」——為了防止那些江湖大哥自殘或傷害他人,獄警必須能隨時看見拘留室裡的每一個角落。
看著那個馬桶,感受著失去自由與尊嚴的滋味,一個堅定無比的念頭在他心中升起:「以後我不要再進來這個鬼地方。」
這個在人生最低谷時許下的簡單決心,成為了他生命的分水嶺,引導他走向一條截然不同的重生之路。

5. 結語:選擇成為那道光
多年後,拘留室裡那個下定決心的迷途少年,已經蛻變成了計程車裡那位選擇善良、為陌生乘客減免車資的溫暖司機。
王國春從未忘記那段在邊緣掙扎的歲月。正是因為親身經歷過,他學會了不輕易用「對」與「錯」來簡化地評判他人,而是去理解每一件事情背後發生的「脈絡」。這段經歷沒有擊垮他,反而讓他變得更有同理心,更能理解他人的不易。
他的故事,為所有正在迷茫或身處困境的年輕人,帶來了三個深刻的啟示:
1. 你的過去不能定義你的未來: 無論你的起點多麼艱難,充滿了多少混亂與不堪,未來的道路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過去的經歷可以成為養分,而不是束縛。
2. 一個決定可以改變一切: 在最黑暗的時刻,一個簡單而堅定的正面決心——「我不要再過這樣的生活」——擁有扭轉人生的巨大力量。這個決心,就是你為自己點亮的第一道光。
3. 選擇善良是一種能力: 經歷過黑暗的人,往往更能理解光明的可貴。當你從深淵中走出來,你便擁有了選擇成為那道光的能力,用自己的溫暖去照亮那些和你一樣,正在經歷倒楣一天的陌生人。
#無所不試無樂不作 #王國春 #霸王車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