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在一場會議中,你感覺節奏越來越不順,氣氛有點怪。那種說不上來的壓力像霧一樣飄在空氣裡,你只好硬著頭皮報告完, 最後等著你的,不是冷場,就是一連串「建議」...
我們講好聽一點是指教,講白了就是被電。
提案和面試的最終目的, 其實都是一樣的。就是希望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真正的職場老鳥,都有一套自己的密技。先說~我可不靠應酬那一套,噁心...($.$)
要說我自己的訣竅~就是靠一點點「幽默感」。還有就是:覺察現場的氣氛的洞察力。
(血輪眼~中二開)
(PS:如果你簡報能力很爛~這文章你先不急著看,你讀了也無法裝備!因為你等級太低了,建議回去新手村在練練巴。)
想要做到這件事,第一步可以先從:讀懂現場的氣氛。在報告當下講者說的每一句話,聆聽的人們,或多或少都會在臉上傳遞出微妙的反應,這個反應同時也會影響現場的氛圍。例如:皺眉、搓鼻、撇頭、低頭。 這些小動作,其實比說出口的言語,都更真實。
有些人嘴上說「不錯」,但眼神早就飄到天花板。有些人點頭頻頻,其實只是想趕快結束。 能察覺並判斷這些細節,你的提案力就已經升級。

覺察現場的氣氛的洞察力,今天由我來分享三個小訣竅:
一、皺眉與搓鼻:代表對內容「有疑慮」
心理學家艾利克・華曼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受試者在臉上裝設肌肉感測器。結果發現,當他們看到不喜歡的臉時,眉間的肌肉動作竟然和「聞到臭味」時一模一樣。
皺眉這表情~在設計提案或面試現場,這個反應其實很常出現。下一次各位也可以觀察一下其他與會者,尤其當你的內容太浮誇、或是懷疑簡報內容真實性時,皺眉往往就會出現;而搓鼻,通常是某種「抗拒」的反射,就像聞到臭味一樣會直接的捏住鼻子。
有些設計師或學生在發表提案說明設計邏輯的時候,如果簡報的關聯性很牽強或是內容太灌水,台下的人大多已經開始皺眉成一排,如果脾氣比較火爆~或是沒耐心的人甚至會直接打斷這場會議了。此時這場會議的發表瞬間就變成打搶大會了....
如果下一次你看到1位~2位~3位~都在皺眉了,建議可以對應時機調整內容~別硬講下去。例如可以問一句:「各位對提案的內容是否有什麼疑問,我可以先和各位說明。」 這樣反而能把「對方的疑慮」轉成問與答「對話」的開始,避免疑慮越積越多~也可以提前為自己的內容洗白。在被別人攻擊前~先自己攻擊自己才能持續掌控主導權。
二、撇頭與目光閃避:代表不認同與抗拒
當對方開始看手機、看窗外或看手錶,也許不是他們分心,而是他們用行為在表示內心「不滿」這個提案的項目。心理學家安德魯・湯瑪斯研究過,人如果被迫聽不感興趣的話題,頭部和視線會自然轉開。
我在設計提案現場就看過最經典的一幕。客戶一邊聽,一邊滑手機。設計師卻還在拼命講投影片,滿懷信心地說:「這個地方是特色之一,是我們設計最用心的地方。」 但現場高層早就 Game Over。
如果對方持續出現這些舉動,可以針對報告內容調整節奏。例如:「這部分我們先跳過進入下一個主題~直奔講重點。」 這樣能用節奏的變化,讓對方的注意力先拉回來。
題外話:我在課堂上會看到許多不敢與我目光交會的同學,因為怕被我點到要回答問題~所以眼神的閃躲是最學生們最直接的拒絕(但我最愛點這些學生了...)
三、抬頭與低頭:代表興趣有感高或低
在我對外講座的經驗裡,只要講到大眾最關心的事...像是
爭取加薪的訣竅?
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此時聽眾的頭都會同時抬起來。總會讓我想起池塘的魚群們~只要你做出丟魚飼料的動作,魚群會馬上群聚在一起~每一隻魚都張大嘴巴想要吃!,這是種生物直覺的生理反應。「抬頭」代表想聽更多,「低頭」代表無感或沒興趣。
在面試現場也一樣。如果面試官聽到你講「我曾在某品牌設計互動活動,那案子三天內提升3倍的轉換率」如果此時面試官時抬頭+眼神閃亮,你就可順勢補一句:「我這邊還有活動的數據資料,各位有興趣的話會後也可以在與各位分享。」 這樣不只是順勢加分,更能把好奇轉成信任。
在職場與職場外20多年來~我見過太多設計師或是PM在提案時,滿腔熱血地講著自我理念與創意多棒~用戶會有多喜歡。此時回後看看台下的與會者們~可以慢慢感受到大家的表情從一開始的假性微笑,慢慢變成困惑皺眉+低頭~此時你要察覺到:「有問題正在發生中」。提案現場不只是你表演創意的舞台,同時也是一場「現場讀心術」。你能否察覺那個眉頭、那個視線、那個微笑背後的真實想法,才是決勝點。
今天分享的這三個小訣竅練習起來並不難。從今天開始,觀察各位的主管們在聽你報告時的變化。
是皺眉、撇頭還是抬頭。 每一個反應,都是線索。將每個反映連接到最後的結果,筆記下來生成屬於自己的職場攻略小紅書。
對應三個小秘訣,再追加這兩招讓自己在職場--東方不敗!
1.永遠都要有B方案。2.下次會提供。
不管任何形式的發表,都該簡短、有重點,並且隨時準備好事實與數據,確保真實性百分之百。再來,永遠要有備案。如果真的沒有備案,也一定要讓人感受你真的有備案才行...
當結果不如預期或對方想要針對會議內容攻擊時,切記用耐性慢慢地聽完後,在會議結束前記得投出最後一個變化球(備案+下次會準備)。往往能讓對方措手不及,卻又再次記住你。有時,搞不好下一次的轉機就藏在那個瞬間。因為有時,那個「印象」本身,就是未來再次合作的開始。
速成句庫(五句可以救場的話)
- 「這是很好的意見,能否請您舉一個例子讓我更明白?」
- 「如果您擔心的是成本,我這裡有幾種不同的成本結構可以考慮。」
- 「如果大家覺得場景太抽象?我可以用一個真實使用者案例說明。」
- 「您剛剛提到的擔憂,我有兩個替代方案可以在會後再發給您。」
- 「謝謝您的提醒,我想先把這點補充完再繼續,這會更清楚。」
最終小叮鈴與小叮噹
資深老狐狸會把這套心法逆向操作著用,沒想到吧!!這就是另一個商場如戰場的~心理攻防戰了,這是另一層更高深的心理操作術了...(總覺得很多天才轉為罪犯~就是想要有這種高超的成就感阿)
靈感出處:《看穿內心情緒的行爲暗示心理學》(日本:中野信子) 心理學研究參考:Vanman, E. J.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Facial muscle activity and emotional evaluation study.Thomas, A. P. (New York University). “Nonverbal rejection cues in commun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