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永定國小 光明分班, 1953-1996|新北石碇|廢校|那美好年代的國教|埋沒在竹林的小學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因為昨天寫大坪國小溪底分班,感嘆好好的校舍如今草比人高的荒廢,讓我馬上想到另一所更是淹沒在竹叢荒草的校舍,找了好久的硬碟才找到這所,永定國小光明分校

在尋訪永定國小(#889)時得知她有一所分校已經裁廢。

記得那天詢問學校老師也沒得結果,只好在網路上找資料,結果還是無所得,以「永定國小」、「光明分校」或是「分班」查詢都沒結果。

皇天不負苦心,竟然在永定國小紀念司令台「綠森堡」的大事記中尋得蛛絲--1974年光明分校遷建「共成橋」邊。


原以為這是關鍵字,但是輸入「共成橋」根本沒有圖資和資訊,但卻意外在某山友2021年的石碇環狀登山路記錄中看到資料,他有經過這光明分校,才讓我有了約略的地點。


那天週三下午請了假就奔去。


國5下106市道後找到山友出發的三才靈芝農場,但我因為沒有裝備,不可能跟隨他的GPS路線走,因為要越溪攀嶺,只好看他的地圖找到大概的地點停車尋找。

raw-image

土地公左側過去就是共成橋,紀念碑在右邊

學校的資料「共成橋」後來才發現是在1930年興建的一座水泥簡易拱橋,橋側有一座土地公廟,廟邊有紀念石碑,而學校就在廟後方,目前已然掩沒在竹林芒草裡,雖然土地公廟前有水泥小徑,但在外只能隱約可視。

raw-image

勇敢的徒手穿過這比人高的雜草

校舍只有一棟水泥建築,一間教室配上一間廁所和茶水間,目前窗破門崩,留有黑板和風琴及散落的書本,姑婆芋、水厥、芒草和竹林、藤蔓已然成了她的夥伴,毫無人跡和動物蹤跡。
raw-image

土地公廟後方竹林深處隱約的校舍


raw-image

穿過叢草才看到的校舍遺跡

立校之時,這邊是礦業、林業發達的地方,居民絡繹於途,未免娃奔波三公里多外的永定國小,政府就一位老師在此設立分校,隨著產業沒落、人口外移,降格為分班,最後剩一位小娃在籍之後,終是裁撤。


raw-image

教室目前現況(拍攝於2022年6月)

進入校舍要經過一段叢草,越過後發現身上也給芒草割了小口子,我沒有感覺痛,因為心底比較疼,每每探索這樣的窮鄉僻壤的廢校,即使是像眼前只有一棟教室的分班,當年的政府都不吝在國力維艱的經濟狀況下,為國民教育付出,不論管事單位還是來此任教的教師,精神和眼光都卓然可佩。

raw-image

一間教室,還有一間廁所

反觀一甲子後的當今政府,卻是斤斤計較、錙銖必計的算計所謂的教育成本,何等愚癡和短見,國之強盛乃是靠每個國民的民智素質,國民素質也是從國民教育培養開始,重高教、輕國教一直都是這偏頗天平的國家教育算計,這社會哪能企求與日提昇?


校舍這邊臨永定溪,雜草甚多,我走一段路過共成橋,往前無法行,草已蔓過小徑,蚊蟲甚多已不堪擾,只好回身上邊的大路。


@新北石碇,碇南路

raw-image

地圖上沒有圖資,紅X處就是教室所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ralk Chung的沙龍
118會員
849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Claralk Chu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09
走北28鄉道上山看萬里有名的繡球花園,經過這廢校,當時沒有注意,因為路口早已沒有任何的標誌。 後來看登山山友資料走富士坪古道,才知道原來登山路口上去就是學校校舍所在。 富士坪古道是上大尖山的道路,終點一大片草原,而大尖山是火山,遠見像是富士山,日據時代就稱小富士山,古道沿山稜而行,終點草地一
Thumbnail
2025/11/09
走北28鄉道上山看萬里有名的繡球花園,經過這廢校,當時沒有注意,因為路口早已沒有任何的標誌。 後來看登山山友資料走富士坪古道,才知道原來登山路口上去就是學校校舍所在。 富士坪古道是上大尖山的道路,終點一大片草原,而大尖山是火山,遠見像是富士山,日據時代就稱小富士山,古道沿山稜而行,終點草地一
Thumbnail
2025/11/08
這也是一所換皮,主從易位的學校。 碧雲分校創校之初稱白雲國小,1969年設白雲國小橫科分校(即#030白雲國小),到1974年,因為鹿窟事件還有產業沒落關係,人口外流嚴重,將橫科分校改成白雲國小,白雲國小改為碧雲分校,至1984年裁撤。 1992年,人本教育基金會從汐止鎮公所接手校舍,改裝後
Thumbnail
2025/11/08
這也是一所換皮,主從易位的學校。 碧雲分校創校之初稱白雲國小,1969年設白雲國小橫科分校(即#030白雲國小),到1974年,因為鹿窟事件還有產業沒落關係,人口外流嚴重,將橫科分校改成白雲國小,白雲國小改為碧雲分校,至1984年裁撤。 1992年,人本教育基金會從汐止鎮公所接手校舍,改裝後
Thumbnail
2025/11/07
從紅葉村走東36鄉道紅谷路蜿蜒下山就進入桃源部落,這是一個整齊若棋盤規劃寧靜的布農族部落,學校正位於最外圍馬路邊。 校門就讓人眼睛一亮,雙短柱矮牆,右牆白字體書寫中、英文校名和地址;左側,行草黑體寫「桃源」二字,附上校徽和KIST字體,這是國內最大的實驗教育體系,以公辦民營方式協助鄉村小學轉型的教
Thumbnail
2025/11/07
從紅葉村走東36鄉道紅谷路蜿蜒下山就進入桃源部落,這是一個整齊若棋盤規劃寧靜的布農族部落,學校正位於最外圍馬路邊。 校門就讓人眼睛一亮,雙短柱矮牆,右牆白字體書寫中、英文校名和地址;左側,行草黑體寫「桃源」二字,附上校徽和KIST字體,這是國內最大的實驗教育體系,以公辦民營方式協助鄉村小學轉型的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學校裡有很多很多的樹,而且這些樹非常非常受到重視。基本上學校不會發生砍樹這樣的事情
Thumbnail
學校裡有很多很多的樹,而且這些樹非常非常受到重視。基本上學校不會發生砍樹這樣的事情
Thumbnail
我記得看過一個對旅遊的形容,「就是從一個自己活膩的地方、到一個別人活膩的地方。」雖是帶著比較詼諧逗趣又略帶誇張的成份在內,不過仔細想想,形容得相當傳神及到位。 2023年為期21天的日本散心之旅,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的來到北海道大學參觀。
Thumbnail
我記得看過一個對旅遊的形容,「就是從一個自己活膩的地方、到一個別人活膩的地方。」雖是帶著比較詼諧逗趣又略帶誇張的成份在內,不過仔細想想,形容得相當傳神及到位。 2023年為期21天的日本散心之旅,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的來到北海道大學參觀。
Thumbnail
美語的聲音,就像是中文的線條,當然有所謂的對錯,但這些對錯,都會落入某種「區段、光譜、範圍」,都遵循著某種「共識、默契、潛規則」,都讓母語人士有某種「衡量權、裁決權、心證權」,某種「度」。
Thumbnail
美語的聲音,就像是中文的線條,當然有所謂的對錯,但這些對錯,都會落入某種「區段、光譜、範圍」,都遵循著某種「共識、默契、潛規則」,都讓母語人士有某種「衡量權、裁決權、心證權」,某種「度」。
Thumbnail
這麼大的題目,我們來小小做; 小小做,累積成兆上億,也就大了; 更何況,這題目,從來沒人小小做。 大大做,也沒有。 都馬是亂亂做,草草做。 大話說很多;大餅畫很多;大多是夢囈。
Thumbnail
這麼大的題目,我們來小小做; 小小做,累積成兆上億,也就大了; 更何況,這題目,從來沒人小小做。 大大做,也沒有。 都馬是亂亂做,草草做。 大話說很多;大餅畫很多;大多是夢囈。
Thumbnail
再次閱讀董家驊著作的《21世紀使命門徒》,從書名可以大概想像書的內容,但我最大不解的反而是書名為什麼要用21世界?看起來有點噱頭但想想21世紀已經進入2023,也就是快過完四分之一,這個命名的吸引力相對就薄弱一點,先前也閱讀過《21世紀門徒現場》,大概可以知道21世紀意義有限。
Thumbnail
再次閱讀董家驊著作的《21世紀使命門徒》,從書名可以大概想像書的內容,但我最大不解的反而是書名為什麼要用21世界?看起來有點噱頭但想想21世紀已經進入2023,也就是快過完四分之一,這個命名的吸引力相對就薄弱一點,先前也閱讀過《21世紀門徒現場》,大概可以知道21世紀意義有限。
Thumbnail
這次到日本旅遊一個月,特地去參觀了三間知名的大學。東京大學最有名的就是赤門及校園內的樹林。偽文青之行,來去東京大學逛逛吧。
Thumbnail
這次到日本旅遊一個月,特地去參觀了三間知名的大學。東京大學最有名的就是赤門及校園內的樹林。偽文青之行,來去東京大學逛逛吧。
Thumbnail
晚安~又到了每週一信的時刻 勞動節連假大家有沒有好好休息到呢? 希望大家在假期過程,好好睡飽充電。 這幾週的銀色大門去了哪邊~又做了什麼呢? 就讓我們一起放鬆心情,閱讀本週的每週一信! 【本週與您分享👇】 【台灣綠燈籠運動-食材募集零錢箱:出發送達農民愛心捐贈食材】 記得今年度銀色大門入選:
Thumbnail
晚安~又到了每週一信的時刻 勞動節連假大家有沒有好好休息到呢? 希望大家在假期過程,好好睡飽充電。 這幾週的銀色大門去了哪邊~又做了什麼呢? 就讓我們一起放鬆心情,閱讀本週的每週一信! 【本週與您分享👇】 【台灣綠燈籠運動-食材募集零錢箱:出發送達農民愛心捐贈食材】 記得今年度銀色大門入選:
Thumbnail
這週二榮町執行長載著疊滿整台車廂,與雲林西螺小農契作的有機轉型土耕蔬菜。透過我們收到的愛心蔬菜媒合需求,運送到 嘉義市興村老人食堂。看到夥伴們回報捐贈的現場紀錄,想到滿載的愛心蔬菜不知道能溫飽多少位長輩和社區需求者,就覺得很溫暖。
Thumbnail
這週二榮町執行長載著疊滿整台車廂,與雲林西螺小農契作的有機轉型土耕蔬菜。透過我們收到的愛心蔬菜媒合需求,運送到 嘉義市興村老人食堂。看到夥伴們回報捐贈的現場紀錄,想到滿載的愛心蔬菜不知道能溫飽多少位長輩和社區需求者,就覺得很溫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