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國的文學發展出不同的語詞和形容方式,使人對世界的認識更為精緻和恰當。
- 形似和體物都是對事物的再現。
- 在謝靈運之前,山水園林詩已經有一兩百年歷史,主要由世家貴族子弟書寫。
- 張華是太康詩壇的盟主,具有領導力。但真正文學作品的寫作上比不上其他詩人。
- 《詩品》認為張華詩風源出於王粲,「兒女情多,風雲氣少」。謝靈運評:「雖復千篇,猶一體耳。」
- 張華的樂府詩模仿漢賦,未有突破變化,故可視為漢賦詩化的過渡時期作品。
- 張華以「情」作為詩題,在古代屬於相當罕見。
- 陸機雖然在感物詩學上取得巨大成就,但其實感物詩學是六朝文學裡一個普遍的創作現象,因此不能忽略其他文學家的地位。
- 張協筆下的是現實的自然,能夠動蕩人心,而不是遊仙的世界。
- 歎逝是《古詩十九首》的主題,也是感物詩學的核心。
- 感物美學,就是以物和情的關係作為核心的物色論及言情說,心中的情興發與物色有關。
- 朱自清認為緣情說與五言詩的興起有密切關係。
- 感物的「物」,並非一般的物,而是「節物」,隨季節而改變消逝的物。
- 感物詩是多發生在秋冬季節夜晚的悲歌,主調就是感物而悲。
-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緣情和體物其實是可以互通的。陸機的賦是以體物的手法完成緣情的特性,或以緣情的特性完成體物的內容。因此緣情和體物是互文的關係,而非二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