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鴻海科技日(HHTD25)帶來前所未有的重量級合作訊號——
OpenAI CEO Sam Altman(奧特曼)雖未親臨現場,但透過影片「隔空喊話」,明確表示將與鴻海深化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 AI 訓練與推理硬體基礎設施。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罕見強調:
「未來美國在地製造的 AI 硬體,鴻海一定會參與。」
這兩句話,其實宣告了:
鴻海正在成為 OpenAI 最重要的 AI × 製造合作伙伴,AI 時代的「實體基建巨頭」。
一、奧特曼隔空喊話:OpenAI 的 AI 夢,需要鴻海的製造肌肉
奧特曼在影片中明確提到:
- OpenAI 正在建立超大型 AI 訓練中心
- 未來模型規模(GPT-Next、Sora-Next)將暴增
- 需要比以往更多、更快、更高效的 AI 設備製造能力
他點名鴻海的三大關鍵能力:
1. 大型 AI 伺服器量產能力
鴻海是全球 AI 伺服器市占第一,客戶包括:
- Meta
- Amazon
- Microsoft
- 多家美國雲端巨頭
OpenAI 的巨大算力需求,自然需要鴻海的產能支援。
2. 模組化資料中心(Modular Datacenter)
奧特曼表示 OpenAI 未來需要:
- 快速部署的 AI 集群
- 可被全球複製的標準化模組
- 高功率、高密度的散熱與電力配置
鴻海現有技術能直接對接。
3. 美國本地製造能力(非常關鍵)
美國政府要求:
- AI 伺服器
- 半導體設備
- 電力管理系統
優先在美國在地製造。
鴻海的威州工廠、俄亥俄州產線,正好完全符合政策。
奧特曼這次的喊話,其實就是:
「OpenAI 未來要建的百萬 GPU 超級中心,鴻海準備好了嗎?」
答案是——準備好了,而且鴻海非常願意。
二、劉揚偉回應:美國 AI 基建浪潮,鴻海一定在場
劉揚偉的回應同樣火力全開:
「美國 AI 硬體製造鏈一定會有鴻海。」
這句話透露了三件事:
1. 鴻海已接近拿到大型 AI 設備訂單
包括:
- GPU 伺服器
- AI 機房模組
- PDU 電力系統
- 液冷散熱
這些都是 OpenAI 與 Microsoft、Meta 未來最缺的設備。
2. 鴻海擴大「美國在地製造」投入
劉揚偉提到,美國市場是:
- 高毛利
- 高 AI 需求
- 高資本支出
- 高政策補貼
對鴻海來說是最適合的客戶市場。
3. 鴻海從代工廠升級為「AI 產業基建供應商」
這是鴻海轉型的重要象徵:
不再只是:
- 手機組裝
- PC 組裝
而是更高價值的:
- AI 雲端
- 超級計算集群
- 高效能散熱
- 模組化資料中心
這些領域的毛利遠高於傳統電子代工。
三、鴻海 × OpenAI 深化合作的三大核心內容(投資重點)
根據目前公開資訊與產業推估,合作包含:
(1)美國本地化 AI 伺服器制造
這將是未來 5 年鴻海最重要的獲利引擎之一。
AI 伺服器 ASP(平均售價)超高:
- 一台伺服器價值 30–50 萬台幣
- 一台 AI 訓練伺服器集成 GPU 後價值可破百萬
- 數千台 → 一個集群
- 數十個集群 → 一個 OpenAI 訓練中心
這是千億級市場。
(2)AI 資料中心模組化建置(MDX)
未來資料中心建置將:
- 3 年 → 壓縮成 6 個月
- 100% 客製化 → 模組化
- 大量散熱需求 → 液冷技術全面導入
鴻海可提供:
- 標準化 PDU
- 機櫃
- 液冷交換系統
- 預製資料中心模組(Prebuilt Datacenter)
OpenAI 需要什麼?鴻海都能做。
(3)協同開發下一代 AI 伺服器硬體平台
GPT-Next 需要什麼樣的硬體?答案可能是:
- 更密集的 GPU 排列
- 更快速的 NVLink
- 更強散熱
- 更高功率輸入
- 更高穩定性的電源管理
這些都是鴻海近年投入的重心。
未來鴻海有機會參與 OpenAI 專屬伺服器平台的共同設計,帶動更高毛利的 JDM(共同研發製造)收入。
四、對投資人來說最關鍵的信號:鴻海的「估值重新定義」
鴻海過去的本益比受到「電子代工」定位壓抑。
但現在:
1. AI 伺服器成為營收主力
AI 伺服器營收比重快速上升,毛利更高。
2. AI 資料中心是長期大趨勢
預估 2025–2030 全球需要上千座新式 AI 機房。
3. EV、機器人、AI 產線將成為第二、第三成長曲線
鴻海不再只有一條路。
4. 與 OpenAI 的合作讓鴻海的「技術價值」被重新看見
AI 生態系要落地,離不開鴻海。
更重要的是,劉揚偉的那句話,代表鴻海未來 10 年最重要的敘事:
「AI 時代的製造大國,美國一定需要鴻海。」
五、AI 的戰爭已經開始,而鴻海站在最前線
OpenAI 需要更大算力、更多設備、更多伺服器,
鴻海正在提供最快、最大、最便宜的製造能力。
奧特曼的隔空喊話,與劉揚偉的強勢宣示,其實都在說:
下一代 AI 海嘯的基礎設施,鴻海會是最重要的建造者之一。
對投資人來說,這不再只是題材,
而是:
鴻海估值結構性改變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