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能結婚嗎?韓國僧侶爭取結婚權利的爭議事件。
韓國佛教界對於僧侶是否應該結婚的爭議,不僅是宗教戒律問題,更是一場長達一個世紀的宗派分裂、財產繼承與法律鬥爭。
韓國的主流佛教宗團「大韓佛教曹溪宗」,堅持嚴格的「獨身」戒律。
但在歷史上與當代社會中,仍有許多僧侶爭取或踐行「帶妻」生活。
一、歷史的例外:元曉大師與韓國佛教的傳統
在討論當代爭議之前,必須回顧韓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破戒」人物——元曉大師(617-686年)。 元曉大師是新羅時期(約隋煬帝大業年間前後)的韓國佛教思想巨匠。
他以創立和諍思想(強調佛教宗派間和解)和推廣淨土信仰而聞名。
他最著名的事蹟,就是與新羅王室的瑤石公主同居,生下兒子薛聰(被譽為新羅十大賢人之一)。
元曉大師在經歷了「開悟」的洗禮後,放棄了嚴格的僧侶生活還俗,自稱「小姓居士」,走入民間弘法。
元曉的例子展現了韓國佛教歷史中一種「通佛俗」的傳統,即雖然他打破了比丘的獨身戒律,但他的開悟與對佛法的貢獻並未因此被否定。
然而,這僅是一個歷史上的例外和象徵,並不代表韓國佛教的主流宗派可以容忍僧侶結婚。
二、爭議的根源:日據時期與淨化運動
現代韓國僧侶結婚爭議的根源,不在於元曉大師,而在於二十世紀初期的制度衝擊。
1. 日據時期的制度改變(1910年代)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佛教(允許僧侶結婚)的制度被引入朝鮮半島。
1911年,日本政府頒布的《寺廟令》(사찰령)正式允許朝鮮僧侶結婚、生子,並將寺院財產視為可繼承的私產。
在制度的允許下,大批當時的僧侶選擇結婚,形成了龐大的帶妻僧(대처승)群體。
2. 淨化運動與宗派分裂(1950年代)
1945年,日本戰敗後,以堅持獨身比丘僧為核心的力量,發起了一場激烈的淨化運動(정화운동)。
他們認為帶妻僧是日本殖民統治遺毒,違背了釋迦牟尼佛的原始戒律。
在韓國政府(李承晩總統)的支持下,獨身僧團透過法律訴訟和暴力驅逐物理衝突,將帶妻僧驅逐出主要的古老寺院,並成功取回了這些寺院的財產與法統。
結果: 堅持獨身的僧人,成立了當今韓國最大的宗團:「大韓佛教曹溪宗」,確立了獨身作為核心戒律,並掌握了韓國最主要的寺院資產。
而留存下來的帶妻僧,也成立了「韓國佛教太古宗(태고종)」.....等等小宗派,在法統上分立,他們保有傳統大寺院外的一些小廟,並維持僧侶結婚的傳統。
三、近年來的爭議與法律挑戰(1980-2025年)
自淨化運動以來,曹溪宗內部嚴格禁止僧侶結婚,但個別的爭議事件仍不斷爆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1. 軍僧結婚爭議(1980年代至2020年)
這是最代表性的權利爭議。
曹溪宗宗憲(門規)曾在一段時間內(1980年代)對擔任軍隊中宗教官(군종장교,軍僧)的僧侶開綠燈,允許他們結婚。
衝突點: 曹溪宗於2009年修訂宗憲,廢除了軍僧結婚的例外條款,要求所有身為曹溪宗的僧侶,都必須獨身。
法律結果: 大批在修改門規前後結婚的軍僧,因此被宗團開除僧籍並被軍隊解除「宗教官」職務。
他們提起行政訴訟,但韓國最高法院最終在2020年確認,宗團有權決定其僧侶的資格,支持宗團對違反戒律的軍僧解除職務的處分是正當的。
2、知名僧侶的私生活爭議
近年來,即使是享有盛名的曹溪宗高層僧侶,也被爆出違反獨身戒律,遭到嚴厲的懲戒和社會譴責。
其中最近的是 2023年,常上電視弘法講道的著名曹溪宗「道然」僧人(도연스님),原本是帶妻僧的小廟出身,卻被爆出,加入曹溪宗後,卻與前妻又生下第二個孩子的秘聞。
結果曹溪宗宗團因輿論壓力,要求其進行親子DNA檢測,以證明清白的情況下,道然僧侶最終選擇提交「還俗除籍願」(환속제적원),放棄曹溪宗僧侶身份,以平息爭議。
結論
韓國近年來關於「和尚能否結婚」的爭議,清晰地體現了傳統戒律(獨身)與現代個人權利之間的張力。
對主流的曹溪宗而言,僧侶結婚不僅是違背戒律,更是對淨化運動(宗團合法性根基)的挑戰。
宗團與法律系統在近年來的判決中,都堅定地支持曹溪宗維持其獨身戒律的權力。
因此,在現代韓國,僧侶的結婚權利已經不再是法律問題,而是宗派選擇:
獨身僧屬於曹溪宗,而帶妻僧則屬於太古宗等其他宗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