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要不要吃素?
林燃(創作小說家) 今天的文章讓我想起這問題。
這問題在漢傳佛教裡,好像跟呼吸一樣理所當然;但你只要翻開歷史,就會發現,這其實是梁武帝替漢地僧人規定的「梁朝僧人的素食政策」。 佛陀本人怎麼說呢?
很單純: 托缽乞食,信徒給什麼,就吃什麼。
(佛陀哪知道後世僧人,會為了一碗牛肉麵鬧到教育部熱線去?) *******
佛教界中,關於素食的八卦:
一、泰國佛教會議的午餐是「烤乳豬」大餐!
有位台灣的出家師父,曾分享他去泰國開佛教國際會議的經驗。
一早到了會議現場,他還以為是到什麼大型戶外燒烤活動現場! 因為旁邊的大廚,正在精神抖擻地烤乳豬。
不是烤個小串,是整隻的那種,他忙著心中一直念阿彌陀佛。 等午齋時,南傳比丘們排排坐,信徒恭敬地把香噴噴的烤乳豬塊放進他們的缽裡。
但這算犯戒嗎?
不算。 因為在南傳佛教界,只管托缽,不管菜色是什麼。
由在家信徒放進缽中是什麼,他就吃什麼。
(只要不是自己開口點餐,就沒事。)
(咦?不知這信徒的供僧功德跟殺業,那一個比較重要?) 幸好,主辦單位知道漢傳師父吃素,所以還貼心準備素食便當。
這情境有點像是我常碰到的:「婚禮喜筵時,全場吃葷食,但會在旁邊留一份素食愛心餐給你」。
二、藏傳喇嘛到金山老街吃牛肉麵。 僧人吃肉的問題,還不只在東南亞。 2000年左右,法鼓山承辦教育部「漢藏交流班」,教一批藏傳喇嘛學中文。
法鼓山招待這批藏傳喇嘛,食宿貼心、環境清幽、餐食清淨。
但藏傳喇嘛因為藏地的海拔高、天氣冷,蔬菜無法生長;不吃肉,沒有其他主食能吃。
所以藏傳喇嘛不吃素。 於是畫風開始變得很有意思。
常常會有喇嘛在午餐時或傍晚下課後,揹著背包,三五成群下山,到金山老街吃外食。
畫面大概也像一群外國遊客,尋找喜歡的食物,只不過他們穿的是藏傳僧袍。 很快金山老街的店家都困惑了:
「咦?這些穿袈裟的喇嘛跑來吃牛肉麵,可以嗎?」
於是常常會電話打到法鼓山: 「師父,我們這裡來了幾位喇嘛,說是在你們那裏上課的。他們要點牛肉麵……我們能賣嗎?」 知客師父只能無奈地回答: 「喇嘛本來就不吃素,你就賣給他們吧!」 店家聽完應該也受到了衝擊: 原來喇嘛不吃素! --- 三、結語: 所以啊,佛法說無常, 僧人吃什麼?怎麼吃? 在各地發展千年之後,變成: 有人托缽吃烤乳豬。 有人吃素吃到只吃樹上自然掉落的水果。 有人吃牛肉麵吃到台灣教育部都接到投訴。 有人吃三淨肉、有人全素、有人奶蛋素.... 因此,吃什麼不重要, 重要的是別吃到分別心變太重。 畢竟連食物都無常了,人怎麼可能固定不變? 不如笑笑,看每一種飲食規矩,都反映一方文化的善巧方便。 也算是另一種「吃飯禪」。

〈敦煌本〉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