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股與美股4大指數跌破季線,說明過去一段時間市場大多數人的平均成本,正在被破壞。當價格跌破月線(20MA),代表短中期的買盤開始退潮;而當價格連季線(60MA)也守不住時,意味著三個月的大部分投資人都從獲利轉為套牢。
因此,四大指數與台股同時跌破關鍵均線,不是單純的短線震盪,而是整體資金態度明顯轉弱的訊號。當這些重要指標一一被跌破,趨勢是否仍站在我們這一邊,值得更加謹慎留意籌碼面釋出更多訊號,適時做出持股配置與調整。
在市場裡,透過K線就能清楚表達每天的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這是很了不起的發明。
☉今天誰比較強?買方還是賣方?
☉今天市場緊張還是樂觀
☉價格有沒有被壓、被撐
☉多空力道在哪裡拉扯
每天市場都充滿不同的氛圍,有時充滿樂觀,有時藏著恐慌,也有人在其中保持觀望。每天的漲跌,千變萬化,只能從成交平均成本找尋可判斷的資訊。
移動平均線的存在,就是把每天的雜亂、破碎的交易訊息重新整理,連成一條可以被看懂、被解讀的趨勢方向線。
均線之所以重要,從來不是因為它有甚麼神的魔力,也不是因為它能預測未來,而是因為均線反映的是「大多數人的行為」,持單的平均成本,而市場的方向,永遠由大多數人決定。
用實例說明:均線基本原理
想像某檔股票最近5天的收盤價分別是:
100、102、104、103、105
5日均線(5MA)就是:
(100+102+104+103+105)÷5=102.8
第二天如果收盤是108,
新的5日均線變成:
(102+104+103+105+108)÷5=104.4
你會看到:
☉股價從100漲到108
☉5MA也從102.8移到104.4,並呈現明顯上彎
☉代表短線資金持續買進、情緒偏強、追價意願較高。
5日均線(5MA)短期均線反映的是「最近幾天的急速買盤」。
當價格長時間站在季線之上,代表過去三個月的大部分買家都處於獲利狀態,自然願意持有甚至加碼——這就是「市場相信未來」的表現,多頭趨勢也因此形成。
但當價格跌破季線,那些原本只是小賺或打平的投資人,會瞬間轉為虧損者。而虧損者是市場中最容易被情緒推動的一群,
他們的持單虧損狀態會帶來額外的賣壓,讓市場從原本的樂觀,快速進入「懷疑期」。
當季線徹底下彎,那已不只是跌一天、兩天的問題,而是過去整整三個月的市場成本全被壓住。此時,投資人的心態會從猶豫轉為悲觀,趨勢也不再是短期修正,而是反轉正式成形。

均線不會告訴未來會怎麼走,但它誠實地呈現「現在」市場多數人的成本位置、資金態度與情緒。成本資訊比任何單一K線或短期波動都可靠,畢竟是投入真金白銀不是口號,也是為什麼在判斷大方向時,均線永遠值得被放在最前面。
月線(20MA)與季線(60MA):在價格分析中,分別代表市場的中期成本與長期結構趨勢,都是由一段期間的平均價格形成,它主要用來觀察:
☉中期方向是否開始產生轉折
☉資金動能是否正在集中
☉一段時間的平均成本是否被有效推升
無論行情多複雜,只要回到均線,看見的就是市場大多數人的真實價格成本位置與真正動能。
而看懂「大多數人往哪走」,自然就能跟著走在更安全、更順勢的方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