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認知作戰三個視角(台灣/日本/全球)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三個視角(台灣/日本/全球) 的: 🟥 第一視角:台灣篇 🌕《白居易版》——台灣視角 中國治臺,多用心術。 或以假消息亂民心, 或以網路挑人怒, 或以經濟作威脅, 或以戰機示張揚。 其意不在戰, 在使臺人自亂。 使其疑美、疑日、疑政府, 終至疑己。 然臺人歷百年風浪, 見多、習多、心亦堅。 知其術者,不隨其聲; 懂其意者,不落其套。 故曰: 破敵在識,不在力; 守心者勝。 --- ⚡《Z世代翻譯版》——台灣視角 中國打台灣,主要不是飛機—— 是 資訊、情緒、輿論、心理戰一起上。 怎麼打? ✔ 假訊息洗你 ✔ 社群帶風向 ✔ 經濟威脅你 ✔ 媒體製造恐懼 目的不是讓你痛, 是讓你 不相信自己、不相信盟友、不相信未來。 但台灣人不是第一次被玩這套。 我們早就練到免疫系統升級。 破解方法很簡單: 看懂它,就不怕它。 它想你亂,你就穩; 它想你怕,你就清醒。 清醒,就是防空洞。 --- 🟦 第二視角:日本篇 🌕《白居易版》——日本視角 日本因台灣之事言語不合, 中國遂以海鮮為刃、旅遊為繩, 繫之、勒之,以示不悅。 官媒鼓噪曰:「日本已付代價。」 意在示仁外人: 犯我者,必痛。 然日本民心未必如其算中。 國人知其威脅, 反思自身國防與盟友之義。 壓之過猛,反令其堅。 制之過狠,反促其強。 --- ⚡《Z世代翻譯版》——日本視角 日本講了台灣,中國馬上翻臉。 海鮮不買、旅遊喊停、官媒放狠話: 「日本已經付代價。」 這不是反應,是套路。 先讓你痛,再讓你怕。 但問題來了—— 日本人不是吃素的。 你越壓,他們越靠美國; 你越嗆,他們越想強化防衛。 效果是什麼? 本來想威嚇對方, 結果變成 把對方推回陣營更裡面。 簡單講: 這招對日本越來越不靈了。 --- 🟩 第三視角:全球篇 🌕《白居易版》——全球視角 中國之術,不止一國。 澳洲以酒麥見其手, 立陶宛以外交見其鋒, 歐洲以科技見其勢, 韓國以商貿見其脈。 其術皆同: 以經濟困之, 以輿論逼之, 以外交劍之。 天下多國皆已識其道。 雖畏其力,卻防其心。 故世道有變: 人不止求益,亦求清醒。 --- ⚡《Z世代翻譯版》——全球視角 中國不是只對日本這樣。 全球都玩過一輪: 澳洲:紅酒大麥被制裁 立陶宛:外交被打壓 韓國:薩德事件 歐洲:科技與市場所綁 套路大同小異: 經濟壓你 → 媒體吵你 → 社群放大你 → 讓你自己慌。 但世界慢慢看懂: 這不是力量,是模式。 不是天意,是策略。 所以現在各國反而開始思考: 「我怎麼不被帶風向?」 「我怎麼不被情緒操縱?」 全球共同升級一件事: 資訊免疫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嘉賓的沙龍
1會員
37內容數
李嘉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24
🟦 1️⃣ 最佳情景:烏克蘭守住底線 → 台灣獲益 烏克蘭版(最佳) 歐洲方案成功壓過美方案 最終協議: ❗ 不割地 ❗ 不縮軍到危險程度 ❗ 不強迫放棄北約路線 「現有戰線談判」成為準則 美國與歐洲達成共識 → 不犧牲烏克蘭 俄羅斯無法從侵略中獲利 台灣版(最佳) 西方確認:「絕
2025/11/24
🟦 1️⃣ 最佳情景:烏克蘭守住底線 → 台灣獲益 烏克蘭版(最佳) 歐洲方案成功壓過美方案 最終協議: ❗ 不割地 ❗ 不縮軍到危險程度 ❗ 不強迫放棄北約路線 「現有戰線談判」成為準則 美國與歐洲達成共識 → 不犧牲烏克蘭 俄羅斯無法從侵略中獲利 台灣版(最佳) 西方確認:「絕
2025/11/24
🟦 烏克蘭 vs 台灣:對照表 項目烏克蘭台灣 地緣位置 陸接俄羅斯 毗鄰中國、海隔 侵略者定位 俄羅斯擴張 中國統一框架 國際地位 主權國家 事實國家、地位模糊 安全承諾 核心條約被毀 美國模糊承諾 國際支持 歐洲戰後援助 美日為主、看美政局 衝突形態 直接
2025/11/24
🟦 烏克蘭 vs 台灣:對照表 項目烏克蘭台灣 地緣位置 陸接俄羅斯 毗鄰中國、海隔 侵略者定位 俄羅斯擴張 中國統一框架 國際地位 主權國家 事實國家、地位模糊 安全承諾 核心條約被毀 美國模糊承諾 國際支持 歐洲戰後援助 美日為主、看美政局 衝突形態 直接
2025/11/24
🌕《提前醒來者・三部曲》 第一部:生不逢時者 —— 覺醒太早的命運 (歷史的規律篇) 核心命題: > 世界不是沒有天才,而是天才常常來得太早。 主軸: 從古代到近代,歷史中那些被壓制、誤解、錯殺、邊緣化的人, 共同特徵不是沒能力,而是: 看得太早 想得太深 心太誠實 比時
2025/11/24
🌕《提前醒來者・三部曲》 第一部:生不逢時者 —— 覺醒太早的命運 (歷史的規律篇) 核心命題: > 世界不是沒有天才,而是天才常常來得太早。 主軸: 從古代到近代,歷史中那些被壓制、誤解、錯殺、邊緣化的人, 共同特徵不是沒能力,而是: 看得太早 想得太深 心太誠實 比時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曾深深傷害你的人再次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心可能再次掀起風暴。你不必急著原諒、也不必強迫和解。本文融合心理學與佛法,提出五個溫柔又有力量的智慧:分辨寬恕與和解、善設界線、身體的記憶、遠離靈性逃避、讓傷痕成為力量。願你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仍能保持慈悲與清明。
Thumbnail
當曾深深傷害你的人再次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心可能再次掀起風暴。你不必急著原諒、也不必強迫和解。本文融合心理學與佛法,提出五個溫柔又有力量的智慧:分辨寬恕與和解、善設界線、身體的記憶、遠離靈性逃避、讓傷痕成為力量。願你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仍能保持慈悲與清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給每一個勇敢走過傷痛、努力拼湊自己破碎心靈的你。你或許已經習慣了平靜,學會了獨處,甚至在廢墟之上,為自己建起了一座小小的花園。然而,就在某個尋常的日子,一則突如其來的訊息、一通陌生的來電、一個熟悉的頭像申請,那個曾經傷害你至深的人,毫無預警地再次敲響了你心靈的大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給每一個勇敢走過傷痛、努力拼湊自己破碎心靈的你。你或許已經習慣了平靜,學會了獨處,甚至在廢墟之上,為自己建起了一座小小的花園。然而,就在某個尋常的日子,一則突如其來的訊息、一通陌生的來電、一個熟悉的頭像申請,那個曾經傷害你至深的人,毫無預警地再次敲響了你心靈的大門。
Thumbnail
這是一件極為奇特且出人意料的事件,它以很不尋常的方式發生: 阿姜措本打算留在某個特定的石窟裡修沙門法(Samaṇa–Dhamma),但就在他動身前往石窟之前,當地的村民警告他那個洞窟裡住著一條黑色的毒蛇,而且牠盤踞在彼處已很多年。他們說,這條蛇的身軀粗細不過如手電筒電池,但身軀非常的長,甚至超
Thumbnail
這是一件極為奇特且出人意料的事件,它以很不尋常的方式發生: 阿姜措本打算留在某個特定的石窟裡修沙門法(Samaṇa–Dhamma),但就在他動身前往石窟之前,當地的村民警告他那個洞窟裡住著一條黑色的毒蛇,而且牠盤踞在彼處已很多年。他們說,這條蛇的身軀粗細不過如手電筒電池,但身軀非常的長,甚至超
Thumbnail
🌱 關於這隻寶可夢 多邊獸是一般屬性寶可夢,身高0.8公尺,體重36.5公斤。作為「虛擬寶可夢」,擁有複製、下載或分析特性。這是人類首次成功以最先進科技創造出的人工寶可夢,其身體完全由程式碼構成。 ✨ 特色特徵 由多邊形組成的幾何外形 紅色的頭部和後軀幹 藍色的嘴部和胸前區域 菱形的
Thumbnail
🌱 關於這隻寶可夢 多邊獸是一般屬性寶可夢,身高0.8公尺,體重36.5公斤。作為「虛擬寶可夢」,擁有複製、下載或分析特性。這是人類首次成功以最先進科技創造出的人工寶可夢,其身體完全由程式碼構成。 ✨ 特色特徵 由多邊形組成的幾何外形 紅色的頭部和後軀幹 藍色的嘴部和胸前區域 菱形的
Thumbnail
阿姜曼達到最終的成就之後,在靜坐中回憶了一段他個人的往事 —— 一段他以前不太有興趣提的往事。這裡我要說的是有關阿姜曼過去前生的往事。我覺得如果遺漏這樣一則有趣的故事會很可惜,尤其是這類型的關係可能會如影隨形跟著你們每一個人,就算你們沒有注意到也是一樣。如果敘述這段故事有任何不當之處,就請責怪作者思
Thumbnail
阿姜曼達到最終的成就之後,在靜坐中回憶了一段他個人的往事 —— 一段他以前不太有興趣提的往事。這裡我要說的是有關阿姜曼過去前生的往事。我覺得如果遺漏這樣一則有趣的故事會很可惜,尤其是這類型的關係可能會如影隨形跟著你們每一個人,就算你們沒有注意到也是一樣。如果敘述這段故事有任何不當之處,就請責怪作者思
Thumbnail
如果說,生命中沒有偉大靈魂的存在, 我們真的能看見彼此的善良跟溫柔嗎? 如果說,我們害怕失敗、害怕讓他人受傷,害怕被發現自己很奇怪、很怯懦, 害怕被發現自己很無聊、很普通,害怕被發現自己其實心裡有很多的生氣, 那麼⋯⋯ 我們還值得被愛嗎? 到底,怎麼樣的人值得被愛呢? 如果今天
Thumbnail
如果說,生命中沒有偉大靈魂的存在, 我們真的能看見彼此的善良跟溫柔嗎? 如果說,我們害怕失敗、害怕讓他人受傷,害怕被發現自己很奇怪、很怯懦, 害怕被發現自己很無聊、很普通,害怕被發現自己其實心裡有很多的生氣, 那麼⋯⋯ 我們還值得被愛嗎? 到底,怎麼樣的人值得被愛呢? 如果今天
Thumbnail
反生育主義(Antinatalism)認為,人們應該避免生育,這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因為生育行為在道德上是錯誤的。我們經常有「不應該把人生下來受苦」的想法。哲學家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抓住這個想法,提出了強的反生育主義論證,他主張無論人的生活品質如何,出生永遠是傷害。
Thumbnail
反生育主義(Antinatalism)認為,人們應該避免生育,這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因為生育行為在道德上是錯誤的。我們經常有「不應該把人生下來受苦」的想法。哲學家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抓住這個想法,提出了強的反生育主義論證,他主張無論人的生活品質如何,出生永遠是傷害。
Thumbnail
小魚阿寶和朋友們,在海底發現一艘古老的沉船,牠們準備上船探險時,一隻又老又醜的怪魚冒了出來,把嚇得大家四處逃跑!只有勇敢的阿寶,決定留下來聽魚爺爺說故事。 原來外表醜陋的魚爺爺,也曾經是一隻快樂的小魚,在成長過程中,自己和親友突然身體畸形,於是決定啟動一段旅程找出原因,最後魚爺爺會怎麼找出原因呢?
Thumbnail
小魚阿寶和朋友們,在海底發現一艘古老的沉船,牠們準備上船探險時,一隻又老又醜的怪魚冒了出來,把嚇得大家四處逃跑!只有勇敢的阿寶,決定留下來聽魚爺爺說故事。 原來外表醜陋的魚爺爺,也曾經是一隻快樂的小魚,在成長過程中,自己和親友突然身體畸形,於是決定啟動一段旅程找出原因,最後魚爺爺會怎麼找出原因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