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王丹書架》權力的變遷及其利弊:評《微權力》

前不久,曾擔任國防部副部長的林中斌在接受中國《環球時報》採訪時表達的觀點:「一旦中國對台動武,台灣將毫無招架之力」在台灣媒體上出現了一些討論。就軍事實力而言,台灣與中國有相當大的差距,一旦中共對台動武,台灣將居於劣勢。但是,台灣真的會像外界所說,那樣不堪一擊,甚至「三個小時就會被佔領」嗎?我完全無法同意這樣的看法。

 

我不是軍事專家,因此,我的質疑不是來自軍事上的理解。但是,戰爭從來都不僅是單一的軍事行動,戰爭的勝負還包括了很多的因素,其中,就有權力變遷的問題。對此有興趣的讀者,我推薦大家閱讀一本書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這本書,就是美國著名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總編輯,曾經擔任委內瑞拉產業貿易部長和世界銀行執行董事的摩伊希斯.奈姆(Moisés Naím)撰寫的《微權力》一書。

 

摩伊希斯.奈姆。Photo source : wikipedia CC BY SA 2.0 

 

在這本書中,作者引用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在1800年至1849年間發生的強弱懸殊的戰爭中,兵力及武器裝備較弱的一方實現戰略目標的比例只有12%。但是,情況在1950年至1998年間出現了轉變,弱勢一方報捷的比例急升至55%。受多種因素影響,敵對雙方的政治及軍事戰略角力成為左右勝負的主因,軍事實力的差距反而沒有那麼重要。

 

人民「微權力」時代來臨

 

作者指出,這樣的轉變,是因為弱勢一方低成本重傷亡的攻擊能力大增。他舉了一個例子: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簡陋爆炸裝置,雖然談不上任何高科技成分,但曾在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一名駐阿富汗的美國海軍將領估計,其下屬百分之八十的人命傷亡都是由這些製作簡單的爆炸裝置導致的;而在伊拉克戰爭中,這種裝置造成盟軍三分之二的傷亡。就算美國國防部不惜斥巨資採取應對措施,包括斥資170億美元購置5萬台無線電頻率干擾器,以期干擾簡易爆炸裝置的遙控引爆設備(手機,車庫門開關器),但爆炸裝置的殺傷力還是略勝一籌。

 

我當然不是認為兩岸一旦發生軍事衝突時,台灣可以依賴簡陋爆炸裝置成功抵擋中共軍隊的進攻。我只是如同《微權力》一書的作者一樣,希望讀者注意:當今的時代,各種各樣的權力,包括建立在軍事力量基礎上的強權,都已經不再像歷史上那樣無往不利了。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權力,包括軍事強權,正在衰退。那種因為擁有強大軍隊和高科技軍事力量,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想法,已經脫離了時代的軌跡而成為自我安慰的迷幻藥——這正是《微權力》一書要告訴我們的事情。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王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