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2|閱讀時間 ‧ 約 19 分鐘

《武俠故事》第二十五期

【目擊武俠】:《武道狂之詩》

  沈默之聲

  致諸位閱讀之人:
  活在一個太多價值觀交鋒的年代裡,總令人覺得混亂。
  好像怎麼做都是錯的,都會有人受傷,有人被遺棄。
  但我還是很慶幸,可以活在島國,活在這樣多元多重的國度。
  即使因為過多的資訊在眼前而茫然失措。
  至少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擁有決定自身命運的權利。
  即使要真正通往那個溫柔明亮的世界如此之困難,仍是值得的。
  我這樣深信著。
  深信人是可以有龐大可能的。
  另外,前輩武俠人柳殘陽絕版多年的武俠逸品《天佛掌》,終於有了正式授權版電子書轟然回歸。武俠衰微至此,竟還有出版社願意費時費力刪修,且隆重推出,真是讓人肺腑感動啊…
  也請各位務必用力支持這樣的壯舉。
                沈默
                  寫於105,11,30

【目擊武俠】:

〈技藝都知道──閱讀喬靖夫《武道狂之詩》卷14─17〉

             沈默/寫
  狼派武俠。很漂亮很威,也很聰明的武俠新路數設計與命名。所謂狼派,即實戰武鬥派。按喬靖夫的自述,係採用某本武術書裡的分類,一邊是養生、把功夫練成華麗之術的羊派,一邊就是生殺死戮、極盡實際格鬥技擊慘烈的狼派。
  而我一直覺得喬靖夫是個清醒的人。他相當明白武俠正處在什麼樣的頹景喪況,包含武俠為何會蕭條至此走入末世的緣由。是以,他非得擺脫既有固定老舊的武俠套路不可,他得硬生生炸出一條鮮活血路來──
  於是,喬靖夫結合融會香港動作電影與日本Jump漫畫熱血風格等等寫成《武道狂之詩》,那是有自覺地對武俠進行改造,寫出非典型武俠,寫出下一種武俠,寫出在此之前沒有人那樣寫武俠的武俠。
  當然了,他的武道跟司馬翎、黃易這一派的武道不同,也跟徐皓峰親炙形意拳傳人李仲軒的拳法道藝有所區隔,雖然彼此之間可互通有無、頗有貼近之處,但三者切中強調的地方還是不一樣的,司馬、黃的武道系譜是天人合一、宇宙至上論(與時間命運對抗,乃至於破解之從而肉身成佛破碎虛空),李、徐的武道是中國傳統武功如何練拳練出渾身的感應與意境的神妙闡述(如禪似法),喬靖夫的武道則偏向於將暴力視為未知的藝術,竭力推動筆下角色去捉摸、碰撞與闖越肉身的極限,從而揭開人之所以為人、人可以為人的深刻價值。
  我以為,喬靖夫的武道更接近日本井上雄彥《浪人劍客》式的武道。當然了,井上雄彥已經走得太遠,他業已使漫畫從通俗的面向提升到藝術的層次,他的宮本武藏在殺了吉岡七十幾人以後,經歷過受傷,逐漸復原,又前往另一個領域,如何引水耕種,與土壤、大地對話,傾聽並理解它們,進而使稻米生成,凡此種種,皆使得宮本武藏所抵達的精神境界無與倫比。
  《浪人劍客》最近幾集單行本,你甚至看不到宮本動刀用武,他就只是在凝視著思索著,他的敵人是水是土是天氣,明明沒有格鬥畫面,但我讀起來卻反而更是驚心動魄,超群非凡。也許可以說近期的《浪人劍客》根本就是沒有戰鬥描繪的戰鬥漫畫吧。《武道狂之詩》近來最有意思的修練當然是燕橫的山螺修行,他領悟到:「──『山螺』,在沒有人之處修練,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歷的陌生境地。/──可是不止。還有一片境地是我更陌生的。/──沒有劍的修練。」於是燕橫收起劍,只用樹枝,甚至手中無物的去練劍。隱隱裡,喬靖夫與井上雄彥遙遙相對呼應著。
  說起來呢,李安拍攝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也是一部(幾乎)沒有戰爭場景的戰爭電影(Ben Fountain寫的原著小說《半場無戰事》也是一本幾乎無有戰爭畫面的戰爭小說,或者也可以說不正面涉及反戰論述的反戰小說),但它的每一幕都是在對戰爭進行思辯與拆解,每一幕都堅定地暴露了美國價值(白人財富、基督信仰)的虛偽、無恥、制式與荒唐(《偉大的蓋茲比》新世紀版、戰場版、幻滅2.0升級加重版?)。
  漫遊也似的士兵親眼見證奢華到了瘋狂程度、無知與裝模作樣到了令人髮指的美國本土份子的恐怖,小說裡這麼寫著,「……只是想到還要回伊拉克便覺痛苦,那代表又回到最不堪的貧窮,那就是他此刻的感受,窮,就像邋遢的遊民小孩,突然給扔進一群富豪中間。怕死,是人類靈魂的貧民窟。若能擺脫對死的恐懼,形同精神上繼承了一億元。他真正羨慕這些人的,是這點。這些人真好命,好命到可以把恐怖份子拿來當聊天的話題,而這一刻,他為自己悲哀,悲哀到想當場崩潰放聲大哭。」
  《半場無戰事》竭盡所能地痛婊美國(夢),痛婊戰爭,痛婊好萊塢,痛婊帝國,痛婊基督徒信仰,李安的電影版《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沒那麼明目張膽地的婊美國系統的一切,他溫和一點壓抑一些,但骨子裡講的都一樣,都是對美國成為美國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與哀傷,對美國人居然還在發動戰爭且為戰爭尋求各種神聖美麗名目而絕望痛苦。
  有時候就是這樣子的,你得勇敢地背對原來的世界,走進一個嶄新的完全未知的世界,才能夠理解你所離開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究竟發生了什麼。喬靖夫筆下的武當派尤其如此,他推反了仙風道骨的舊有武當形象,給予一個如鷹似狼若虎的新樣貌,使得武當派轉生,變為不是武當的武當,包含主角群破門六劍也是,他們各有各的形塑與追求,同時也讓他的武俠一下子就脫離前輩武俠人的引力圈,獨自飛入另一個星域,展開自身孤絕的小說銀河航行。
  所以喬靖夫寫傷了老了的練飛虹:「──我還在拚命地練,到底是為了什麼?……練飛虹最大的恐懼,是有一天自己會死在病床上。有時他會回想:假如自己那夜就死在雷九諦刀下,是否才最幸福?/能夠掃去他這種想法的,就只有童靜。練飛虹表面上雖沒說甚麼,但他已然將自己餘下的生命意義,完全寄託在童靜之上。」所以他寫嫁給荊裂的虎玲蘭:「當然還要練呀。他也跟我說過,不許我就此放棄武藝。……他昨夜說:『我不希望妳以後變成了另一個人。』/『只是我以後練武的目標不同了。』虎玲蘭此際又向童靜說:『我不再為了打倒誰,而是全心全意為了保護這個家而修練。』」所以他寫一路朝著絕對目標狂奔的荊裂:「不過荊裂並沒有武當派那般巨大的征服欲。他沒想過要誰臣服,也不是要消滅哪個不服從的門派。他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最強;去攀爬那個從前看似不可能如今卻已漸現眼前的極峰;去把自己有限的人生燃燒至盡。/燃燒自己,也會燒傷親近自己的人。/可是虎玲蘭說不介意。她會擁抱這團烈火。/不管最後剩下甚麼。」……
  不理所當然地去寫武俠此前已經出現過的事物,而是去寫更多的可能性,更多被埋沒的細節,更多人的日常,更多人生處境、抉擇與歸宿,甚至為每一個人物的戰鬥賦予不一樣的意義。
  這不也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最後想說的,真正重要的事嗎──你知道你可以選擇,你知道你為什麼選擇,你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士兵也許能逃離教人挫敗與恐懼的無盡的戰事(死亡威脅),但他還是決定回到戰場,然而這一次回去的他已經不是原來的他,他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戰,他不是為了美國而戰,他戰,只是因為自己,那是他願意投入其中的命運,他對戰爭有了全新的思維觀照,僅此而已。
  那是他真實的個人戰爭,而不是更大名義更多神聖氣味的美國戰爭。
  原本呢,我對《武道狂之詩》的評價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好,主要是夢想、友情、正義、熱血、我要當天下第一這類的日系風味向來讓我很感冒,總覺得廉價無腦愚蠢乏味,再加上日本劍客小說系統佳作不斷出版,以及早十年前就已推出的《浪人劍客》,更令我有所輕忽,以為《武道狂之詩》不過是日系劍客的武俠功夫版。然到了卷14武當派跟政府勢力(明朝皇帝)對著幹被滅門以後,我才驚覺這系列分外地有意思。
  主要是,相信天下無敵稱霸武林之夢的武當派終於在明朝官府軍的轟炸與入侵下,徹底瓦解了。兩種天下無敵撞在一塊兒,哪一個才是真無敵?喬靖夫看似給了答案──畢竟武當被滅了啊不是嗎──實際上好戲還在後頭,武道的兩路人馬(姚蓮舟掌門一派,與商承羽另一派),前後都加入了預備政變的寧王麾下,「把天下都掌握在手裡──真正的『天下無敵』,從來只有這一種。」換言之,皇帝老子未必就真的坐穩天下無敵的椅子,他隨時都會被扯下來,而武當的復仇者聯盟正虎視眈眈呢。
  這裡面,就可以看出喬靖夫獨到的意圖,他讓天下無敵之爭之辯躍升到新的層次。不再是一人一派的無敵,而是涉及一帝國政治權力的無敵。你的無敵跟我的無敵,一種天下跟另一種天下,究竟誰比誰更強,更舉世無雙呢?
  《浪人劍客》最精彩的的論述是:天下無雙是幻影。是的,天下無雙不過是執念,不過是人對天下失去想像力、將天下平面化的自我規限作為。實際上,你能擊敗時間,你能擊敗光與黑暗,你能擊敗自然,你能擊敗一座山一條河?
  所謂的天下無雙其實是有限的概念──
  但天下是有限的嗎,天下難道不是無限的嗎?
  井上雄彥在他的訪談集《空白》裡說道:「我想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同的。明明有太多無限的事物,因為人類想要把它變得更簡單易懂,於是畫地自限,或是讓它變小、變得方便觀察,甚至方便搬運。……」
  喬靖夫無疑也走在這樣的暗夜行路,摸索著天下是什麼,武道又是什麼。
  而王陽明現身也是《武道狂之詩》變得具有豐饒深度的表徵之一,譬如侯英志想要刺殺王守仁的描寫:「這個人,就像整片天。/而你要怎樣殺死『天』?……王守仁神色泰然。/心中雖有未竟之志,還有對蒼生的顧念,然而陽明先生明白,人生命中的一切,不是都能掌握。/──無愧天地,足矣。」陽明所倡的知行合一不只是聖儒之學而已,也是喬靖夫武俠之道的體現。
  守仁與陽明二詞,自也是武俠的精神狀態,是故,喬靖夫透過王陽明的口說:「只為一己而戰者,永遠勝不了為別人而戰的人。」另外,他又寫:「虎玲蘭一直只視『物丹』為敵人,是與她愛人荊裂不共戴天的仇家;然而與錫曉巖結識之後,她才猛然醒悟:仇敵也是人,也有人的感情,也一樣會為他們所愛而戰鬥。/──那我們互相攻殺決戰,到底意義何在呢……?」
  喬靖夫對戰鬥意義的思索,以及對自我存在格局與定義的捉捏,都是對人與及生命的辨識與照看。他穿過了人生那些幽微難言的境況,轉嫁在歷史縫隙裡,捏塑出二十一世紀武俠的新語義新章節。
  而武道是人生(經驗與體悟)的轉喻,承載著複雜絕倫的生存事實。
  《逝去的武林》李仲軒講:「六部,就是上下左右前後。練形意拳的劍法,可不只是一根劍呀!方方面面都要有東西的!形意拳的劍法刀尖都用尖,但並不只是一個尖。形意拳又叫六合拳,六合就是四圍上下。還要練出隱藏的劍尖,一遇非常,可以八面出鋒。/練拳也是四面八方地練,一個鑽拳出去,在練的時候,不是只有衝敵人的下巴,全管。這樣才能隨機應變。……」
  喬靖夫透過《武道狂之詩》四面八方地寫人,也寫人的四面八方──
  而四面八方,不就是一種天下嗎?
  喬靖夫實際上也是個練家子(確實精通武術,包括空手道和菲律賓魔杖),他練出了一家之言。練,是重點。練出了延續,練出了長期,練出了氣,練出了神,練出了境界,練出了溫柔,練出了明亮,練出了天地。
  李仲軒老人在《逝去的武林》又說:「比武就是比誰先知道,形意拳的後發制人,不是等對方動手了我再動手,而是對方動手的徵兆一起,我就動了手。不是愛使甚麼招就使甚麼招,要應著對方,適合甚麼用甚麼,平時動心思多練,一出手就是合適的。只有練拳時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動到,在比武電閃雷鳴的一瞬,才能變出東西來。」
  我想是這樣子的了,知道是一件最本質的艱難之事。
  而身體都知道,心靈都知道,技藝都知道──
  知道,是一種艱苦重複的錘鍊,是一種細膩深邃的思維。
  武俠是修練知道的技藝。
  武俠一直是知道的,天地不仁,唯人為仁。
  對萬物自然有情,就是仁。
  武俠不止是寫給人讀的娛樂作品,武俠是寫人的各種知道──認識理解人的總和,甚至擴充人的定義,從單一的人類觀點往外擴散,廣及非人,如曾經不被視為人的女人、孩童、同性戀、其他膚色地域人種、動植物等等。
  是了,武俠確實是對人的擴充。
  人可以是無限的,人不必把自己縮減為人類,人可以是生命的龐大可能。
  而武俠對各種各樣的生命,充滿同情悲憫愛憐。
  武俠乃仁的藝術。
  而仁,即是人的藝術。
  在「武當野望篇」、「破門六劍篇」、「愛與戰鬥篇」以後,《武道狂之詩》邁入了第四部曲,也是此一小說系列的最後一部──這一步會跨出怎麼樣的壯麗人性驚艷風景呢?我非常期待。

新書資訊:如來神掌正宗原著、絕版逸品《天佛掌》終於歸位!!!

Readmoo × 日初出版 獨家推出 絕版逸品,電子書唯一上架
https://store.readmoo.com/campaign/2016/12/the_buddhas_palm/index
鐵血江湖派暴力美學+香港電影漫畫原型 名聞天下的「如來神掌」,正是出自柳殘陽筆下⋯⋯

天佛掌:邪神門徒(上下冊合售) 

醜陋並不妨礙誰,但從小自卑不安的姜青卻還是因此失去繼承門派的資格與一直心儀親密的師妹。
如果還能選擇一次,他渴望自己受世界眷顧,然而披霞戴冠卻不是站在他身旁的女子斷送了這一切念想。姜青在一次打鬥中跌落山谷,他以為如此一輩子也完了,醜陋以及卑微,回首已不堪,只能不停墜落,不意在谷中遇見已於武林銷聲匿跡的邪神-厲勿邪,甚至與之結為義父子。
六十年前,一邪二飛三絕掌無人能出其右,其中「邪」更是創下許多驚世傳說,功力深厚不在話下,六十年後,厲勿邪傾盡所能教授姜青,包含失傳已久的絕學「天佛掌」,成就如今令江湖風聲鶴唳之火雲邪者!
火雲邪者的強悍無匹引起江湖軒然大波,各大門派處心積慮潛匿暗處,等待時機欲將邪者一舉擒殺。危機四伏,陰謀無聲而至的武林,誰能留到最後?雙飛島是最後的龍門宴,還是背後另有其人?

天佛掌:如來八法(上下冊合售) 

改頭換面、功力倍增的姜青如今已是火雲邪者, 於江湖闖蕩路上結交了紅顏知己夏蕙與眾多兄弟, 有人志同道合同行,也有人踩著六十年前的仇恨而至。
在雙飛島誤闖毒室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時,遇見敵人之女意外援手, 仇恨難解,情愛卻更難。 姜青因此踩進了更大的陰謀裡, 雙飛後人與武林各大幫派再次對姜青展開圍攻,刀光血影,一步江湖。
而退讓無果,恩怨情仇交錯,這之間又是誰,帶著歷史深沉的怨恨從黑暗中現身? 六十年前的孽緣使邪神再出,武林動盪。無可抵擋的強悍力量, 一甲子前的武林傳說,一邪二飛三絕掌-他,回來了。

天佛掌與如來神掌
「如來神掌」堪稱香港武俠電影最著名的神奇武功,卻鮮少有人知道,柳殘陽《天佛掌》系列就是這套武功的原型!
1964年,富群影業公司出品五集《如來神掌》系列,1968年又拍攝《如來神掌再顯神威》(系列第六集)、《劈魔平九派》(系列第七集)。1982年香港邵氏電影公司首次拍攝《如來神掌》電影,黃玉郎在1980年代推出《如來神掌》漫畫,1990年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再度推出《摩登如來神掌》,如來神掌電影第三次登上大螢幕。2004年周星馳的電影《功夫》,再次引用《如來神掌》劇情,周星馳飾演神掌傳人,而火雲邪神則是他的敵人。2013年周星馳的電影《西遊降魔篇》,用天殘腳、素女劍及無定飛環再次向《如來神掌》 致敬。
無論是任何時代的「如來神掌」,回溯其源頭,就是柳殘陽的《天佛掌》。由於柳殘陽創作了這套武功,才造就了武俠漫畫、影視最著名、最神奇的掌法,深受讀者與觀眾的喜愛,影響深遠,至今不衰。
故事摘要
本系列為《天佛掌》系列,分為「邪神門徒」、「如來八法」和「邪神外傳」。男主角原名「江青」,因與中國某政治人物相同,故改為「姜青」。
《邪神門徒》和《如來八法》為情節連續的故事。面貌醜陋的姜青,因為相貌奇醜,而被奪去心愛的師妹和掌門人的位子。他心灰意冷之下,恰好又路見不平,捨身相救,而掉下了懸崖,被六十多年前名震江湖的邪神厲勿邪所救,並將他收為義子。善良的姜青為了治癒義父多年的宿疾,因此甘願冒險深入寶洞,為其義父求取靈藥。歷經驚險,屢得奇遇,他居然變成一位美男子。並在厲勿邪的教導之下,學得絕世武功:天佛掌。
藝成之後,姜青闖蕩武林時,便因為他義父的聲名,以及武功卓絕,受到了多方人馬的圍攻。姜青憑著驚人的本事,將對手通通打得灰頭土臉,卻結下更多的怨仇。但他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戰千羽、白孤、祝頤等朋友,並結交了紅粉知己夏蕙。眾人為了解決邪神當年的恩怨,一起遠赴雙飛島,卻中了敵人的陷阱。姜青為了救出好友,硬闖機關重地而受了重傷,幸好為仇人之女全玲玲所救,兩人也因此而發生了感情。此外,東海的霸主衛西,因為聽說姜青被困而趕來救援。雙方人馬大戰之後,姜青的朋友全部安然無恙的被救出。
後來幾經波折,終於毀滅了雙飛島的勢力,而姜青也和夏蕙、全玲玲二人結成連理。

柳殘陽其人其書
柳殘陽(1941—2014)
本名高見幾,山東青島人,生於重慶,早年隨父來台。少年時曾加入黑道幫會,耳濡目染江湖中的恩怨仇報、義氣相結。1960年,他在員林崇實高工畢業前夕,試投其處女作《玉面修羅》,被四維出版社看中,列為「周年紀念特選佳作」,從此踏入武壇,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武俠作家之一。
柳殘陽擅長描寫性格剛硬狠辣、作風強悍、冷酷絕情的主角,小說內容多半是江湖的門派鬥爭、私怨仇報,以及腥風血雨、拳拳到肉、激昂兇悍、趕盡殺絕、屍積如山的殺戮畫面。人與人之間為名、為利、為門派、為道義,以力相鬥,只有強者才能存活。因此柳殘陽筆下的主角,往往都是武功最高的人,以一擋百,強壓對手,無論多少人,他都能把他們全部打得血肉橫飛,令之喪膽屈服。柳殘陽創造的,是彷彿昆丁.瓦倫提諾似的血腥世界。暴力、暴力再暴力,血腥、血腥、更血腥,讓讀者看得熱血沸騰,大呼過癮。
無可諱言,柳殘陽的小說,情節發展往往缺乏變化,人物造型也難脫少數幾種樣板。但他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強烈速度感,驚悚性與撲鼻而來的血腥氣,不愧為『暴力美學』的代表作家。
柳殘陽共有二十一部作品,代表作有《天佛掌》、《梟霸》、《梟中雄》等。其中「天佛掌」為「如來神掌」的原型,1960年代被改編為香港暢銷電影「如來神掌」,漫畫家黃玉郎亦由電影改編成漫畫推出《如來神掌》系列作品,影響武俠世界非常深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武俠電子報」是由幾位愛好武俠的朋友輪流撰寫,內容包括書評、影評等各式評論。只要是與「武俠」相關,或能以「武俠」的視角切入的各種事件,都是武俠電子報的守備範圍。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