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建國之後,大量流亡猶太人從世界各國聚集於這個新興國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而在這些語言中的最大公約數是希伯來文——由於「現代希伯來文」(Modern Hebrew)仍然是「古希伯來文」(Ancient Hebrew)的延伸跟補強,所有學過古希伯來文的猶太人,要學現代希伯來文並不難;加上原本英屬巴勒斯坦(Mandatory Palestine)就已經全面使用現代希伯來文,因此以色列政府並沒有做太多其他的選擇,就將現代希伯來文定為官方語言。
建國戰爭之時,以色列政府給予境內阿拉伯人兩個選擇:離開,或是取得以色列國籍。選擇留下來的阿拉伯人約佔當時人口的17%,為國內第二大族群,因而也將阿拉伯文訂為官方語言。
希伯來語、阿拉伯語都是以色列的官方語言。Photo Credit:wikipedia
以色列從建國開始,全國從幼稚園至大學使用希伯來文與阿拉伯文授課。公小學分成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學校,依小孩出生的民族,打好母語基礎,並於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第二官方語言(阿拉伯學校學習希伯來語;希伯來文學校學習阿拉伯語),大學聯考國語科則可選考希伯來文或阿拉伯文。
這個國家一直是個移民國家,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猶太人移入以色列。這使得以色列有個有趣且常常可以看到的現象:上課時學生糾正教授的希伯來文、看病時病人糾正醫生的希伯來文、或是在家時小孩糾正父母的希伯來文…...。
在語言戰爭(War of the Languages)後不到100年的今日,現代希伯來文早已蓬勃發展、深植於每個角落。以色列人使用希伯來文講話、書寫、文學創作、藝術創作…...,甚至出現使用希伯來文創作而得到諾貝爾獎的文學家。他們對於希伯來文是如此的自在與自信,以至於我碰過的以色列人都鼓勵我要在家裡教導我的孩子中文,給予小孩未來更多的優勢。和「艾利澤‧本‧耶胡達」(Eliezer Ben Yehuda)那個要求大家只使用希伯來文的年代,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而將一個民族逐漸傾向於使用某個新的語言,原本的語言也就會逐漸消失。
現代希伯來文的復興、開花結果的代價,則是猶太人使用了1000多年的「意第緒語」(Yiddish language)與「拉丁諾語」(Ladino, Judaeo-Spanish)潰散、凋零。當然,當初使用這個語言的環境與歷史背景不再。做為一個現代國家,以色列政府也只能將上述兩種流散時期的語言當做「文物」保存,而不可能「大力復興」。
「你們猶太人不會覺得可惜嗎?就讓意第緒語這樣死掉?」有次上希伯來文課,我忍不住問我的家教老師,她可是會講意第緒語的!
「意第緒語不也就是流亡民族時期的語言產物,如果猶太人沒有流亡,我們怎麼會幾千年來需要使用混合了歐洲語言的意第緒語跟拉丁諾語?猶太人本來就是使用希伯來文啊!」她聳聳肩告訴我:「再說,世界上有多少種方言與語言正在消失,妳覺得有多少人在意?除了語言學者? 」
意第緒語的打字機。Photo Credit:Susan S@flickr CC BY-NC 2.0
「至少整理、錄音、編字典?」我說:「前幾年我在特拉維夫(Tel Aviv),還有看到以意第緒語演出的舞台劇啊!」
「意第緒語還是活著的語言,老中少三代還很多人在使用,政府也不禁止學校開選修或民間出版以及藝術創作。但我相信她還是會像拉丁諾語一樣慢慢的就不見了。」語言老師說到:「至於妳說的保存,政府及民間都有很多人在做,而且妳知道嗎,德國派了不少人來以色列學習意第緒語。」
「為什麼?」我問道。雖然我知道意第緒語是德文與希伯來文混合出來的語言,但跟德國人有什麼關係?德國有德語啊!
「因為意第緒語中的德語是1000多年前的『古高地德語』(old high German),是已經消失的古德語,所以德國人也想要學習瞭解當時德文的使用方式。」老師笑著說:「拉丁諾語也是一樣,其中的古西班牙文也吸引了很多西班牙語系的學者探索學習;這兩種語言就算不再有太多人口使用,仍會是學術上學習的古語言。」
「再說語言是很動態的人類產物,」老師繼續說:「妳看現代希伯來文中融入了不少的阿拉伯文、俄文、英文與法文。未來仍然會順著人類的需求而改變。只要這個語言仍是一個維繫國家或民族情感、溝通、認同、團結的工具,她就會繼續存在著!」
語言老師的這席話讓我想起,我是個入小學之前只說閩南話的小孩。但因為父母遷離南部的家鄉,因為學校的教育與政治社會環境,我再也沒有機會使用、發展、深化我的「母語」,也就漸漸遺忘掉了。然而,偶爾有機會講起時,仍會覺得十分親切、自然。只是這樣的語言,到目前還維繫著多少人的情感認同與日常生活溝通呢?又還有多少人想要認真的復興呢?我的有生之年,還有機會看到她的活化與深根嗎?
延伸閱讀: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葉菀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