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自由定價的剩食餐廳:真的垃圾食物計畫

想像一間咖啡廳,你進到裡面,可以隨自己喜好去點蛋糕、輕食、濃湯還有咖啡,吃完以後,到了櫃台準備要付錢,卻發現上面寫著「想付多少就付多少」(Pay as you feel),當你正在猶豫著到底該給多少錢時,跟在你後面進來的兩個客人,一個人吃完飯後,很自然地脫下襯衫到廚房裏頭幫忙洗碗;另一個則帶著他家冰箱一些用不太到的食材過來,準備變成明天的菜單。然後你抬頭看了一下招牌,上頭寫著:「真的垃圾食物計畫」(Real Junk Food Project)
然而,才短短不到2年,這瘋狂的點子不再是什麼烏托邦式的社會實驗,「真的垃圾食物計畫」已延燒至英國其他地方,像是曼徹斯特(Manchester)、布里斯托(Bristol)、索爾泰爾(Saltaire),甚至到了洛杉磯、華沙和蘇黎世等地,串聯了110間相同概念的咖啡廳。
從2013年12月,英國的利茲(Leeds)出現了第一間像這樣子PAYF(Pay As You Feel)的咖啡廳。如今,這間咖啡廳已經供應了9萬份的餐點給超過6萬位民眾。Photo Credit: The Real Junk Food Project Facebook
「想付多少就付多少」並不代表免費,而是要人們去衡量生產出這個食物所需要的人力、資源、時間、跟環境,然後付出你覺得這些食物到底值多少,你必須為你的食物做些什麼。只是在這邊,除了金錢以外,時間和勞力也都可以被視為貨幣。」
「所以,有的人會擦窗戶、拖地,還有人會換電路管線;他其實可以付錢,但對我們來說,他幫我們換管線的價值比直接給我們錢還要高。」
然而,這個計畫另外一項重點,從他本身的名字就看的出來了:「真的垃圾食物計畫」。也就是說,餐廳裡面所供應的食物,真的都是被當成垃圾的食物!

「如果你改變不了你的小鎮,你要怎麼改變這個世界?」

「食物銀行非常誇張,很多人覺得食物銀行是個好方案,它在社會層面上真的很好,但在環境上……他們其實浪費了非常多的食物。所以每個禮拜,他們會到咖啡廳把食物給我們,請我們拿去給民眾吃。我問他們,為什麼不能給弱勢吃?他們說因為日期錯了不能給,但是卻可以給我們、給一般民眾吃。這兩年來,這些所謂『不能吃的垃圾』供應了上萬民眾豐富營養的食物,但從沒有一個人吃壞肚子過。」
「真的垃圾食物計畫」供應可能會被丟棄的食物給一般民眾吃,而餐廳營運所需的人力,也幾乎全部都由志工與來吃飯的顧客協力完成,從清潔、採集食物、運送,到料理。他們盡量用最簡單的方式料理,一方面維持食物的原味,一方面試著教育來吃東西的客人怎麼自己料理食物──他們認為,英國許多人會飢餓,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料理食物──現代人嚴重缺乏料理及生產食物的知識。
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可以聚在一起,沒有金錢,也就沒有利害關係。人們開始成立「真的垃圾食物計畫」,因為他們已經受夠了這個社會,開始關心周圍的人們。Photo Credit: The Real Junk Food Project Facebook
這是我最想要嘗試的模式,常常有人聽到我在做的事情,都會說:「喔!這個東西很多慈善團體或宗教團體都有人在做了──快到期的食物有食物銀行會回收、舊衣服或是物資也都有人願意提供給災民或弱勢族群、許多寺廟及教會也會提供食物給遊民吃,這些需要的人都已經有非營利組織幫忙了。」
但是,我並不想要當好人或是善心人士。
驅使我想要做這些事情的,一直都不是同情心,而是──憤怒。
我憤怒的,是媒體整天遊說我們說你很醜、很失敗,要穿這個要吃這個要買那個才可以,我們消耗了一大堆資源、剝削了一大堆員工生產、設計、運輸這些物品,卻還是不斷蠱惑人們把可以用的東西丟去給慈善團體,再去買新的好促進發展。
我憤怒的,是我們汙染了那麼多土地、水源,傷害了那麼多動物,付出了那麼多農民、工人的勞力,生產了這麼多的食物,又消耗了那麼多能源、石油在運送這些食物,再加上包裝跟冷藏,最後卻把這些心血理所當然地拿去當堆肥,然後嘆口氣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我憤怒的,是那些人不管再怎麼努力工作都養不活自己的現實,而這社會卻放任這些情況持續惡化,同時逼著那些人拋棄自己的自尊,去倚賴社會福利和慈善單位。
「真的食物計畫創辦人」 Adam Smith的TED演說:「我們要餵飽這個世界,而且在我們達到之前我們不會停止。」
「真的垃圾食物計畫」不想要用憐憫的方式發送食物給窮人吃,它想要創造出每個人都可以有所貢獻的空間,無論是用金錢、勞力、時間或技術都可以,對有工作、賺錢的人來說,隨意付個幾百塊對他來說完全沒問題,他甚至有機會在這邊吃到也許過期但其實更健康更安心的食物;沒工作或是比較沒錢的人,則可以來一起幫忙料理或是清潔,他們也會因為自己能參與其中而感到驕傲,而不再只是一味地受別人同情。
法國最近通過新法案,規定超市不准把還可以食用的食物拿去丟掉,必須捐給食物銀行或是慈善團體之類的。我本身認同這個法案,至少政府終於願意在政策上面對這個嚴重的問題了,但同時也擔心是否會衍生出新的問題──如果所有的超市或食品廠都把食物銀行當成最終解決方案,把剩餘的食物丟給他們換取減稅,卻不正視「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食物被淘汰」這個真正的問題,而食物銀行沒辦法處理那麼多的食物,反而成了浪費的最末端……
現實是,浪費掉的食物遠遠超過弱勢族群所能消耗的量啊。
延伸閱讀:
編輯:葉菀菱、蔡宜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