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他鄉的年夜飯:遊子的思鄉病情結

網路無國界,身為一位嫁到法國的台灣媳婦,雖然平時可以透過電話、網路軟體和台灣親愛的家人聯繫,但總是少了一種陪伴和溫度。
我觀察到每年的暑假和聖誕節過後,臉書上許多嫁來法國或歐洲的朋友們都會密集的大顯身手做各種中式菜餚點心,從蘿蔔糕、水煎包、碗粿、年糕、包子、椒鹽蝦、滷肉、冬坡肉、鹹酥雞等應有盡有,農曆年時更是被各種豐盛的年夜菜洗版。
在法國因為飲食習慣的差異,想吃中式餐點可以到巴黎十三區的亞洲餐館,但菜色仍有限,很多想念的台灣味只能跑到專賣亞洲食材的超市,買好材料回家自己做。所以每個遠嫁國外的媳婦都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姐們,變成從夜市小吃到宴客菜都難不倒的大廚。
為什麼在這兩個時間點,大家會開始瘋狂的做家鄉菜,我的結論是大家都得了「思鄉病」。暑假過後的秋天讓人興起愁緒,而冬天團圓圍爐的農曆年近了,離家太遠的我們,紛紛開始想家。
曾經聽過一位嫁到德國二十幾年的大姐,她說自己嫁到德國的前幾年常常生病,都是一些身體上的小病痛,不是那裡酸就是這裡痛,她曾去看過家庭醫生,幾次就診下來醫生都說沒什麼問題,但她確信自己真的生病了,一直和醫生強調自己頭痛很嚴重而且胃口不好…。
老醫生淡淡的問她:「妳上次回自己的國家是什麼時候?」這位大姐回答:「是兩年前」沒想到那位德國老醫生竟然對她說:「妳是得了思鄉病,找時間回妳的國家看看家人,這些小病痛就會好了。」她聽完這句話的當下馬上愣住,眼睛就像吃了檸檬一樣酸酸的,冒出的淚水不停在眼框打轉,她看著德國醫生說謝謝,然後馬上買了回台灣的機票探望家人。
還有一次是一位嫁到荷蘭的台灣媳婦,急切的在臉書上請朋友們提供最簡單快速的滷肉食譜,大家熱心的提供各式各樣簡易食譜,但最後她卻說:「原來我是想家了!」她想念媽媽做的那道滷肉。
每當犯起思鄉病,對於自己無條件包容關愛的台灣家人,腦海中的輪廓便會清晰起來,即使住在這個萬種風情又浪漫的國度,即使法國家人朋友都很和善照顧我,法國有我自己的家庭,有愛我的先生、可愛健康的子女陪伴,但對於想念親人的那一份情感,仍是不可取代。
我是個戀家的人,一直覺得自己很幸福,「家」給我的感受始終很溫暖,在許多不同細微情緒當中,泛在心底的是一種很甜很甜的記憶和滋味。從小到大我都沒有動過一絲離家的念頭,唸書也選擇住家附近的學校每天通勤,出外旅行不會超過一個半月。
還記得曾和朋友在一次討論閒聊中,信誓旦旦的說我絕對不結婚,就算談戀愛也絕對不交外國人,結果竟然在破例交了第一位外國男友後,為愛選擇走入婚姻並遠嫁法國。我一直不能忘記家人們為我送機時,哭成一團的場面,看著媽媽哽咽的哭泣,滿嘴的叮嚀與不捨,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見爸爸的眼淚。
剛嫁到法國的第一個農曆新年,我帶著先生回台灣過年,能和我最愛的親人們團聚真的帶給我莫大的支持和力量,也讓我能夠有勇氣帶著家人滿滿的愛,繼續在異鄉生活。
大家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影子,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實際上我確實把爸媽當成自己的偶像,我相信自己可以潔身自愛、充滿正面力量,樂觀又獨立自信的成長,喜歡旅遊美食、熱愛閱讀學習…,這些都是父母對我的影響。
自從兒子滿三歲開始在法國學校上課,我很感恩每年都能利用暑假,帶著先生和小孩一起回台灣探望家人一整個月,但去年暑假爸爸突然生病了,躺在病床上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身影,在迷離的記憶裡,爸爸不曾那麼虛弱憔悴,我覺得才一年不見,強壯健康的爸爸怎麼可能會老了那麼多。
突然一句話從我心中竄起「父母在,不遠遊。」面對有一天爸媽可能會先我離去的事實,我驚覺到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常年都身在海外不能就近陪伴,對父母升起一種虧欠的罪惡感,另一方面又對自己有弟妹手足可以在台灣照顧父母,覺得格外感激和幸運。每次探親假期結束要飛回法國之際,台灣家人目送著我們往登機口走去,那紅著眼眶的聲聲道別總讓我感傷。
隨著年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思鄉病也像流行性感冒一樣,在異鄉的遊子們身上傳播,不論是追逐夢想、求學打拼、或是為愛遠嫁,我知道只要自己過的健康順心、幸福美滿,就是父母親最大的願望和安慰。
只要有愛,心永遠沒有距離
延伸閱讀:
歡迎加入「法國宅媽der不負責觀察手扎」臉書專頁,更多精彩資訊、繽紛影片不漏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想寫出能溫暖人心,或是可以帶來些許啟發的文字,包括身處在異國女性的迷人故事、法國文化符碼、社會生活時事觀察、法國教育側寫、斜槓世代的學習。將融合兩種文化做更深入的探索,和大家分享包羅萬象的生活經驗,觀察眼中閃現的光影片斷。🌹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