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上你看到的這幾個顏色裡,最重要的是藍色、紅色跟黃色。在 LA LA LAND 這部電影裡,黃色代表的是虛榮、金錢、朝向物質生活的概念。怎麼舉例證明呢,電影裡 Ryan Gosling 的角色在酒吧碰到 John Legend 飾演的朋友來找他,你會發現他身上穿著一件黃色的套頭毛衣,導演會選擇這樣的顏色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如果用這樣的意義去對的話,黃色代表的是一個 fame,追逐名利的感覺,紅色代表的是浪漫、有情、溫暖的感覺,而藍色代表的是我們直覺會想到的憂鬱、孤獨。當你把這三個顏色背後的概念先有各自的對應之後,我們等一下就來看這場戲,Mia 被她的三個室友說服去參加一場舞會,你會發現這整場舞會第一,導演不斷運用黃色,黃色的香檳酒、黃色的燈光、黃色的泳池,去代表舞會裡紙醉金迷的氛圍。同時裡面有幾個鏡頭有非常強烈的紅色燈光,燈光裡有人很浪漫地在跳舞,有人沉醉在夢想的想像裡,然後身穿藍色的 Mia,她的身上反而始終帶著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所以等一下當你看到她坐在沙發上面,身穿藍色,旁邊一個紅色跟一個黃色的女生,都沒有辦法跟她交談,你就可以感覺到這是我所要講的,創作者透過這場戲想要表達女主角的格格不入。
後面還會有一個很精采的鏡頭,是整個房間帶著紅色的燈光,所有人都陶醉在他們浪漫的幻想裡,只有 Mia 是一個人穿著藍色衣服,走到洗手間,當紅色燈光褪去,只剩下藍色的時候,才是她對著鏡子看待自己的瞬間。接著她又走出來,走回到紅色的環境裡,整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突然切到 Mia 背後的主觀鏡頭,非常不合理的一個紅色環境,突然變得藍藍的。我一路講了這麼多你們應該已經有一種背不起來的感覺,可是待會你看的時候一路印證,你才可以感覺到為什麼我認為導演在選擇這部電影配色的時候有他故意的地方。
▲ 《樂來越愛你》舞會片段
就連最後 Mia 帶著一身藍色的燈光走到舞會裡面,她一離開之後你會發現,所有人一散開,後面又顯露出游泳池旁邊那個黃色的燈光,我覺得這已經不只是原始的,我們對這些色彩感受到的情緒,而是透過一部電影說故事的方式,去暗示你這個顏色出現的時候代表什麼,你越沉浸在電影裡你就越容易被它說服。
第二部我覺得很值得拿來談顏色的電影,是《瘋狂麥斯:憤怒道》。這部片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不確定現場大家是否有在戲院裡看這部電影,導演堅持在沙漠用實景拍攝那些精彩的飛車追逐戲碼,那樣的一個艷陽天,烈陽底下的紅色黃色沙漠,畫面是非常震撼的。我相信如果在場各位有到戲院,或是用夠大的螢幕去看(或是有夠好的投影機看)的話呢,你可能就會有印象這部電影帶給你的視覺震撼。但是在那之後沒多久,導演又自己推出了另外一個版本 "black and chrome",是黑色與銀灰色、銀白色這樣的一個版本。他認為在他心目中,這更是《瘋狂麥斯:憤怒道》這部電影應該要被看到的顏色呈現,我沒記錯的話這個版本當時應該在金馬影展有播過,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選擇,我後來也在網路上找到有人把瘋狂麥斯的彩色版跟黑白版做了顏色的比較,大家可以一起來看一下這段影片。
做這支影片的人,不僅僅要告訴你這兩個版本有什麼不同而已,你可以看到 black and chrome 那種有一點魔幻的強烈對比感,做這個影片的人還做了第三個版本,把彩色版的彩度降到最低,也就是我們直覺所想像的「黑白影片」,他把他拿來跟 black and chrome 做一個對比。也就是說,左邊是「彩色版本的沒有色彩」,右邊是導演所選擇的 black and chrome。我覺得這兩者的對比其實就可以回答一個問題:黑白電影不就是把彩色的顏色抽調嗎?答案是錯的。黑白電影有它自己所想要的亮度跟對比,或者是像剛剛阿堯導演講的,黑白裡面的層次,作為一個導演,他要去挑選亮要多亮、暗要多暗,我想要加強什麼樣的對比讓某些細節消失,造成更像是身處夢境的感覺。
我們剛剛已經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顏色非常豐滿,把顏色拿來說故事的好萊塢電影,另一個 Mad Max 給你看到的是魔幻感,如何用黑白描述抽離現實的另一種情境。第三段要給大家看的是《海上花》,侯導是出了名的希望電影裡的畫面通通都要非常寫實的一個人,當初在拍的時候,他不希望他的畫面經過太多的後製,例如事後增加的光線等等,那些看起來不像真實世界會有的東西。他在拍《海上花》這個片段的時候,他要重現中國古老的,所有人在一個餐桌上都只是拿著燈,就可以照亮一個空間,那樣的一個時代。但是那個時代的光線是什麼樣子?它被攝影機拍下來,能看嗎?這就變成攝影師李屏賓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要給大家看的這個片段不是《海上花》的正片,而是在《乘著光影旅行》這部紀錄片裡面的片段。我不確定在場有多少人知道這部片,這是講李屏賓這位國寶攝影師生涯的紀錄片,這部片不只介紹他的生涯歷程、成長和家庭背景,也講他藝術的哲學,我認為這部片很大一部分你可以看到他跟侯導是如何一路合作並彼此一起互相成長,拍出了那麼多部作品。
給大家看這個例子是因為,我們前面講了很多是電影創作者在視覺上的選擇,他想要呈現出一個跟現實不一樣的東西,不管是比現實多還是比現實少,總之是一種抽離的、非日常的空間,藉此達到某種藝術目的。可是如果今天他想呈現的就是現實的樣子,因為拍攝技術、成本考量,或是像剛剛那樣的場面,你如果只是很寫實地拍那些油燈的話,真正人眼是沒辦法看那個畫面的。想要辦到某種程度的寫實,也是需要稍微作弊一下或是做一些設計。這就會讓你,或至少是讓我,後來在看電影的時候,你感覺這是一個很日常的場景,看起來好像自己隨便在家拿起手機拍攝也可以得到的東西,但其實在這背後,為了要製造一個日常感,或所謂的現實的東西,反而讓 production design 和美術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阿堯導演:沒有勵志啦,我之前都會跟人家講,例如說我們有些人要去爬山啊,去哪裡玩啊,然後就想說先買一雙登山鞋啊,買一件 gore tex 外套啊,存錢再買一件羽絨衣啊,存了三年終於買齊了,後來熱情也過了,於是三年沒有爬山。一定要有登山鞋,一定要有 gore tex 的外套,一定要有羽絨衣你才可以去爬山嗎?不一定嘛,你看很多人也是穿著雨鞋,穿著布鞋,穿著雨衣就去爬山,所以你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所有的東西都買齊呢?等到你買齊了可能都過了好久了,那不如我們現在有什麼就來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