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4/30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創作音樂的路上不孤單:感到迷惘,找MADZINE(1)

編者前言/小樹 幾個月前,認識了一個傢伙。長髮布衣包低垂,以為什麼新世紀仙人,與他在社群上的電音導師形象完全無法連結。導師之稱,不誇張,先後有多組樂團中人,透過不同方式找他學習合成器。教學之外,他同時有個人及組合的演出,作品發表產量更是豐富。此外,他經常發文點破不少盲點,而且文末總是如此落款:感到迷惘,#找MADZINE。 本刊特邀他將歷來的發文稍事整理,配合他耶穌般的形象,為大家送上百來則音樂論語。 感到迷惘,#找MADZINE。


1. 拍子的開頭對齊是基本,拍子的結尾對齊才是Grooving的來源。
2. Grooving是一種利用休止符與反拍製造出的律動感。
3.大家都是用不同的音量在聽音樂,所以我們要時常調整監聽音量、練習小音量混音,並且關閉所有通訊軟體發出的音效。
4. 聽覺疲勞必須被重視。在聽覺疲勞的情況下耳朵將會無法讓你做出正確判斷。不要一次工作同一首歌超過三小時,如果每天會進行6-9小時音樂工作的話,試著分配給不同專案或曲目。
5. Free Your Faders.寫音量automation後fader會被鎖住導致混音不方便,不如另外掛一個gain/utility效果器來寫automation,讓fader可以自由移動。
6. Compressor很複雜,可是我們可以從壓縮比著手簡化我們的人生:單音鼓聲使用 1:8,單音節奏樂器使用1:4, 旋律樂器使用1:2, 多軌Bus使用1:1.5,然後花更多時間與壓縮門檻、時間、Dry/Wet 相處吧。
7. 想在音樂製作中取得簡化概括性的答案,只是刻意忽略藝術多樣性來欺騙自己已經習得某些知識。當你想要探求〔有沒有一個___可以解決全部的___〕的時候,盡快意識到這個東西不存在。藝術沒有簡單的答案。
8. 人生很長。假設音樂製作的錄音編曲混音後製要四萬小時精通,現階段質感不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不間斷累積創意與拓展想像。不要小看藝術,才不會讓藝術小看自己。
9. 不可使用盜版軟體。還是說穿了,你只是看大家用什麼就跟著用,壓根不想找自己的聲音而且還不想付出?
10. 混音的時候通常越低的頻率會越置中,因此稍微加上一絲絲反其道而行、音色獨特的正中央單聲道高頻Plate/Spring Reverb便能製造出聲響特色。
11. 試著每隔半年打開自己第一個完成的作品,試著完成它,並依照年份另存新檔。
12. 架構有安全感的工作環境。錄音不方便?混音聽不清楚?編曲時軟體功能不熟?列下具體的解決方式以不花錢的動作優先處理(比方說與編曲軟體混熟)目標是打開軟體有回到家的感覺。
13. 到底要加Reverb ?還是 Delay?要加哪一種?要加多少?何不把喜歡的聲音都加下去可是只加一點點(wet 5%以下),就正如這個自然的世界一般多彩。
14. 最重要的器材是聲音的Output。在想買玩具之前,先確定現有器材能讓你聽見聲音的細節嗎?
15. 說明書有英德日文版的確為這些母語使用者帶來很大的優勢。鼓勵學習外語的自己同時不忘記繼續精進語言以獲得更多知識。
16. 購買MIDI控制器之前先思考軟體上的哪一個具體功能需要被控制?如果無法精確回答就表示對軟體還不熟悉,目前還沒有購買的必要。
17. 簡述Compressor的功能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 讓聲音的動態更強/更穩定
  • 修改音色
  • 潤色與增加平均音量
先放了Comp才思考要做什麼(X)
想要達到上列目標時反射動作打開Comp(O)
18. 音樂是泛音頻率/音量/時間的交乘變化,而工程師的工作是在浪漫中找出科學的詮釋法。
時不時將音樂試著代換成具體的參數來解決問題吧。
19. 沒有不好聽的音色,只有不會用的人;好聽的音色直接聽都不會好聽,但是可以做到在音樂中畫龍點睛。可以的話都應該試著為每一首音樂創作設計一個獨特的、只適合這曲子的重點音色。
20. 低價位產品就表示在某些地方要做妥協。人往往會自欺欺人的告訴自己可以得到什麼,而不是將會失去什麼。考慮CP值的時候想清楚自己能夠接受這些妥協,這樣投資才會真的有報酬。
21. 任何藝術上的想法都需要有深厚的基礎做後盾,如此一來就更容易把天馬行空的發想做成完成度高的作品了。
22. 不要害怕與別人分享自己,因為成就藝術仰賴雙向的溝通。
23. 在音樂中加了合成器又覺得太電,只是想要迷幻的感覺?你需要的可能只是更好的Delay和Reverb,以及把他們的參數弄熟。說到底很多聲音的取得都只是把手上有的工具弄熟而已。
24. 突然大家就不聽 CD 了。
突然大家的平板/電腦連USB都沒有了。
所以我們在開啟新檔時,是不是也可以挑戰一下比48k Hz更高的解析度呢?
25. 買教學軟體、上課、收集音源,都不如好好做出一個聲音可以學到的多。不要把做音樂變成是一個可以逃避的壓力,認清這是一個要花數十年精通的課業,然後從最小的單位去慢慢完成他。
活動現場的MADZINE(圖中最左)。
26. 不知從哪一個編曲軟體入門?挑中文資源與教學多,或是有朋友在用可以讓你不孤單的吧!
27. 想加入合成器世界不知道要買什麼琴?買沒有鋼琴音色的就對了。
28. 聲音的泛音列就是基礎音高頻率的2倍、3倍、4倍……換算成音高則是高八度、高八度再加七個半音、高兩個八度……。
以這個概念衍生,想要一個聲音變厚除了補最低音也可以從第二、第三泛音著手。
把聲音拆成最小的頻率單位來看,很多事會輕鬆很多。
解決問題時利用自己目前擁有的能力從最小限度開始處理,有時候問題就會鬆動了。
29. 平常的習慣是睡2am-8am,因此常常被說早起了不起然後得到一點點小小成就感。代換到正在做的事情,聚集自己一些這種會被稱讚的特點,也許就能做出自己的風格並且被人喜歡也說不定?
30. 在與朋友討論、討教時記得靜下心想想:我是在尋求肯定、還是尋求進步?就像聽Mixing 一樣,人腦可以藉由切換想法來改變對資訊處理的方式,試試吧。
31. 不要焦急於創作力枯竭與瓶頸,但要焦急於自己對於情感與音樂內化的貧乏。音樂做不出來就是腦中藝術的資料庫不夠用了,多多攝取藝術並且慢慢變成自己的東西吧。
32. 演出前的出門準備:不是在演出前準備,而是像midi,micro USB,thunderbolt,USB to lightning這些特殊線材平常就放在一個小包包工作日就帶著吧!
33. 可能的話盡量把每天工作的時間固定在同一個時段,讓身體習慣什麼時候要切換成藝術家或工程師,減少角色轉換時腦子熱機消耗掉的時間、增加工作效率與維持創造力。
34. 接納不夠好的自己繼續走下去需要花費極大的勇氣,不要忘記給充滿勇氣的自己與他人鼓勵,如果遇到撐不下去的朋友也要給予肯定與支持。
並不是一定要撐下去,人類是被允許軟弱的。
35. 接納每一個面向的自己,好的、壞的、勤勞的懶散的、光明的負面的,然後適時往外尋求幫助。
36. 編曲軟體非常的複雜,所以有很多功能不會用,以及害怕動到什麼東西壞掉是很正常的心情。
適度在嘗試—學習—交流—忽略之間找尋平衡,將會是使用編曲軟體這輩子永遠無法逃避的課題。盲目地只想複製成功人士的工作方式通常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吶。
37. 利用大鼓與hihat/clap定出音樂的大小吧!把Sub的尾音調緊/短,好好地定在正中間,把hihat/clap利用Delay放到最寬。訂出整個音樂的深度與寬度,然後其他的樂器都要放在這個範圍之內就不太容易出錯了!
38. 有太多種語言可以溝通、太多種編曲軟體可以做音樂。語言能力不好可能只是不擅長這種文法的思考,編曲軟體用不順可能只是不擅長這種工作流程。
找尋適合自己的方向,不要放棄啊!
講個實例:大學時日文系的朋友通常日文越好的英文就越爛喔。
39. 不要把事情拖到明天,好好的排好行事曆與工作進度,然後專注在今天要做的事。這是為了不要讓明天被昨日的罪惡感牽制,保持平靜舒適的心情工作吧。
40. 在一本教材中看到18種Disco的節奏型態。我們太常忽略使用更多變化的節奏型態,以及從節奏變化中隱藏的編曲好點子。
41. 覺得作品完成度不夠的話,就把製作期拉長。
覺得身邊找不到同好的話,就把世界看大。
42. 現在妥協,可能可以在接下來三個月到半年的製作期輕鬆一下,但成品出來卻會遺憾一輩子喔。
43. 靠自己去建立藝術的風格,不要讓風格帶著自己走。
44. 記得自己受到稱讚的感覺,不要吝於對美好的作品釋出善意,這可能是成就未來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助力。
45. 想做的事現在就開始進行。
46. 創作音樂與研究器材是平行的,不要忘記持續創作,也不要麻木了對聲音的追求。
47. 音色的厚度指的是泛音量多寡,通常可以使用微量的Overdrive與疊錄不同的 Take達到音色飽滿的效果。
於是乎,比較冷靜的橋段可以試著用EQ把聲音削薄一點來製造張力。
48. 從預算挑器材吧!同樣價位的產品通常只有個性差異而沒有高下之分。先了解類比合成器通常會有發聲數的限制,也沒有內建Acoustic樂器的音色
一萬以下的類比合成器有基本類比音質可是缺乏變化性,一~三萬間的單音類比合成器基本上都有不錯的表現,想要和弦好聽就要五萬起跳,而且廠牌選擇非常的少了。
49. 從預算挑器材吧!同樣價位的產品通常只有個性差異而沒有高下之分。先了解監聽喇叭要能發揮實力,需要房間內防音處理的配合。
一萬五一對的監聽喇叭基本上可以聽到所有聲音的頻率,三~四萬一對的喇叭低頻結實、聲音清晰、而家用旗艦款,在錄音室也有機會看到的喇叭通常座落在六萬左右的價位。
然後不要把喇叭靠著牆壁放啊!
50. 從預算挑器材吧!同樣價位的產品通常只有個性差異而沒有高下之分。了解監聽耳機設計的目的通常是要讓錄音的樂手聽到更清楚的樂器,而不是拿來混音。
三千元左右的耳機可以聽到比一般耳機更多細節,六千左右的耳機高頻與低頻反應更快、景深比較深,再往上就是景深更深、音質更好了。
(待續)
               【作者介紹】
MAD(MADZINE),Synthesizer Sound Designer。主要在台日韓活動,與世界各國藝術家合作,2015-2016 曾以《梁香》與《楊鐘》Project 於全日本巡迴,2016 年末以《amelie electronic set 》巡迴於台日韓。 在參與劉冠詳編舞作品《棄者》(雲門劇場製作)《我知道的太多了》(海外巡演版)的聲音統籌、音效設計後,2017年開始以模組化合成器個人演出為主,發表個人專輯《STARMAN RETURNs》並與各國友人一同進行巡迴。2017年10月成為首位登上日本直播平台DOMMUNE演出的台灣藝術家。曾任政大數位音樂創作社講師、台中科技大學電子音像社講師、東海DJ社講師、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數位音樂課程講師。


【航向聲源的怪物船】是由小樹掌舵、SOSreader協助推行的線上音樂誌。每月皆有固定專題與不定期邀稿,歡迎你與我們一起搭上這艘船,體驗各種音樂新生態。
【精選文章】


所有圖片來源:MADZINE
編輯:熊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怪物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