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不是末日,而是馬雅重生:專訪馬雅人(mayaman)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mayaman/\mayaman/\mayaman/
如果是PTT鄉民,看到上面這行字一定秒懂:「馬雅人」又被召喚成功了!
本名蔡佾霖的馬雅人,可說是現在全台灣「馬雅學」的第一把交椅,維基百科PTT鄉民百科上皆詳載他的資料;他自行經營臉書專頁「馬雅國駐臺辦事處」,以「馬雅國大使」身份認真專業地回覆鄉民問題,專治各種馬雅相關疑難雜症。
現在,馬雅人來方格子開設「馬雅重生Online」計畫,企圖讓馬雅文明在台灣重獲新生,你準備好一起來闖關了嗎?

我懂馬雅我超強?苦學成神馬雅人

有些鄉民可能以為馬雅人出身環境特別優渥,才得以投入鑽研馬雅「絕學」。但馬雅人坦言父親做水電、母親賣衣服,並不屬於那種知識階級的想像,自己一路走來全憑興趣和毅力。
關於他是怎麼愛上馬雅文化的?馬雅人說,這個過程就像戀愛一樣,有人日久生情,有人一見鍾情。他就是在小學六年級時,看到一本雜誌中介紹馬雅文明的文章,從此一見鍾情。對多數小孩來說,這就是接觸到一個很酷、很厲害的東西,但他並沒有「三分鐘熱度過了」就停下來,而是越走越踏實、越走越接近——
而那本啟動他馬雅人生的雜誌,後來神秘失蹤,卻是他往後不時有「馬雅感應」的起點(至於什麼是「馬雅感應」,就請讀者繼續看下去啦)。
「你說這過程中有什麼啟發?沒有什麼啟發,就是一見鍾情;為什麼獨鍾馬雅文化,沒有為什麼,就是『爽』啦。」
馬雅人說,自己愛看課外書,但不是成績很好的小孩,唯獨對「歷史」算有天分及興趣,而讀歷史、了解一些同年紀的小孩不知道的事,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其中最爽、但也最「孤獨」的,當然就是馬雅文化。雖然僅是自己找書來讀,也會看到像《上帝的指紋》等誇大、不太對的資料,但關於馬雅文化的知識,國中時他已自覺超過了身邊所有人,包括學校所有老師,有次還在社團活動對同學、老師介紹馬雅文化,像上課一樣講了一兩個小時。
莫名的熱愛與興趣的底層,是一點一滴的成就感,沒有太多大道理。但這中間其實仍有許多要努力跨過的障礙。
樂觀開朗的馬雅人。攝影:熊編。
就像練習寫字、背單字、算數學……一樣,馬雅人在學習馬雅文化的過程,也免不了很多的「重複性練習」。但他也認為透過這種練習,可以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對這件事有興趣,甚至是不是可以針對這個興趣做一輩子。
他以自己近來曾讀到的《恆毅力》來補充說明,裡頭寫到:一件事情做到極限時會遇到瓶頸,這個瓶頸該怎麼突破?靠的就是重複性練習。馬雅人認為自己碰到過最大的瓶頸之一,在於語言能力(英文不好)——馬雅學的中文資料實在太少了——要克服這種障礙,自然要經歷不間斷的「重複性練習」。
這過程非常無聊,會經歷不斷的練習、失敗;再練習、再失敗後突破瓶頸,接下來會遇到其他考驗,就得繼續重複性練習。現在為了直接吸收西班牙殖民時期的文獻,他也開始學習西班牙文甚至拉丁文,而要解讀馬雅文字,自然也跟其他學習其他文字一樣,需要這種硬工夫。

沒老師又沒夥伴,幸好還有「馬雅感應」

「大家都說你要有個夥伴才會學習比較快;但客觀來說,你其實不會有夥伴。」
馬雅文字自成一套系統,和當今世上主流的文字符號大不相同,除了要有想像力與相當大的耐心外,馬雅人甚至覺得還真要有點天分。也曾有一些朋友和馬雅人成為一起學習馬雅文字的夥伴,但大多數的人碰到第一個難解的關卡就離開了,最後留下來的,還是只有他自己。
沒有夥伴,沒有老師,中文的相關資料也不多,馬雅人是怎麼不斷自學馬雅學的呢?這就要說到前面提過的「馬雅感應」了。
  • 圖為Eric Thompson所編排的 T-number 編號表;他認為馬雅文字是單純的象形文字,依此編成這份現代的「馬雅單字表」。延伸閱讀:〈馬雅文字解讀的心酸血淚史〉
雖然認為坊間關於馬雅文明和外星人的說法,都屬無稽之談,馬雅人說起「馬雅感應」,仍覺得有點玄妙。這是一種偶爾會在他腦中閃現的直覺,好比說,他經過平常不會進去的舊書店時,會突然覺得能在這裡找到關於馬雅文化的書籍,而進去逛一逛,還真的被他給找到了!
高中時的他,也是因為有「馬雅感應」才會知道著名的馬雅考古學者David Stuart ——而且多年後,他還真的見到David Stuart這位令他敬慕的大師。回想那一天,他說自己就是無聊在看電視新聞,突然覺得探索頻道(Discovery)會有介紹馬雅文化的節目,轉過去看,正好是David Stuart在解譯馬雅文字的片段;看完節目後,他才開始去查David Stuart是誰、才進一步得到鑽研馬雅學的新方向……
也許讀者會想,這不過是一些巧合吧?「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這種小說裡的話,會是現實?但是馬雅人談起這段經驗,卻是非常認真。他說,現在自己讀過更多馬雅文化的文獻、擁有更多知識、也親自參與過考古活動,和馬雅文明有更多更實際的接觸,但那種天外突然飛來的「馬雅感應」卻已幾乎沒有了,言談中流露一絲遺憾。

是芥末日,也是冷門知識出頭日

小時候跟父母買東西,被丟在圖書區也能看歷史書自得其樂,雖然有時會要點零用錢買馬雅書籍,父母對馬雅人的興趣一向沒有什麼意見。不過,隨著他高中畢業後選讀歷史系,「讀這個真的能養活自己嗎?」父母的疑惑與擔憂也不免增加了起來。
但是進入師大歷史系後,才是馬雅人強化自己「馬雅專業」最重要的階段。
就算從小就積極研究馬雅文化,礙於中文相關資料的稀缺,馬雅人到了大學後才真正邁開學習馬雅文化的大步。包括利用學術資料庫瘋狂下載相關論文、辦信用卡在亞馬遜購買英文書籍,甚至系上教授知道他熱愛馬雅文化,讓他推薦相關書籍,在系所圖書室、期刊室建購馬雅藏書。
他笑著說:「現在你可以在師大找到較為豐富的馬雅資料,其實就是這麼來的。」
碩士畢業後,馬雅人選擇不走傳統學術路線,他加入實驗教育機構「無界塾」當老師,也以僅此一家的正宗馬雅知識到處接演講、寫專欄;近來媒體露出增多,還可以大方地說「媽!我上電視了!」這一切看在父母眼中,才終於較為安心一些。而這一切,除了從小學開始的所有累積,某方面也是拜PTT鄉民及2012末日謠言所賜。
 
2012年的到來,是PTT帳號「mayaman」升格為「PTT神人」的關鍵,也是當時仍在讀碩班的馬雅人成為「馬雅國駐臺大使」的契機。
在那一年,「馬雅末日預言」成為各大媒體必備話題,全民人來瘋,PTT八卦板的鄉民們也不例外。馬雅人在熱潮來臨前的2011年就開始上八卦板發表文章、回覆鄉民提問,到了2012年後,mayaman的每篇文章全都被推爆,也逐漸被擴散到臉書等社群媒體。此外,同一年的2012馬雅論壇、之後前往貝里斯,也讓他脫離「什麼都自己來」的孤軍奮鬥狀態,漸漸有人主動告知、介紹人或資訊給他,雖仍自認為「業餘」,他與馬雅文化、馬雅研究的關係已越來越緊密了。

鄉民狂召喚,馬雅人不見得會理你

對於PTT帳號「mayaman」,馬雅人不太好意思地說,其實是自己英文不好,不知道馬雅人的英文就是「mayan」,因此就直覺地想「馬雅人=maya+man」。之後才知道,「mayaman」這個字在殖民時期是帶有點貶意的,也因此在被介紹給貝里斯大使認識時感到尷尬,幸好對方並不以為意,而是認可他對馬雅文化的熱愛。
馬雅人以「mayaman」活躍在PTT,並進而成為臉書上的「馬雅大使」,而他也因專業精闢地回文被PTT鄉民稱為「神人」。
但馬雅人覺得可惜的是,現在問問題的人有些僅是為了「召喚mayaman」、「捕獲野生馬雅人」,認真想了解馬雅知識並不太多,問的問題也多為天馬行空,如「馬雅人怎麼談戀愛?」、「馬雅人吃咖哩飯嗎?」等等。然而,馬雅人只要認為這問題有趣、值得回答,自己也有時間有辦法,都會認真地去回覆;但是那些真的太瞎的,他就不得不選擇忽略了。
但即使如此,馬雅人仍喜歡在PTT上與鄉民互動。
「我希望問問題的人多一點、大家一起討論,這樣就能一起理解更多的東西。若有人問到我不懂的地方,我會去找資料,如此就能學到新的東西。」
在PTT上累積的回文,某方面也變成了馬雅人另類的「資料庫」:從2012回文開始累積龐大的資訊量,有時他隔個幾年再回去看,那時回答得出來的問題,不見得現在能答覆,這對他來說也是另一種「反覆練習」的過程(也幸好板主都有保留他的文章)。
馬雅人能得到參加「BVAR」 考古工作坊的機會,也是因為認識從前也是PTT鄉民的台大人類系已故教授陳伯楨。陳教授將馬雅人介紹給當年來台參加馬雅論壇的國外學者,學者們也對馬雅人有別於一般學生的詳細提問而印象深刻;其中一位考古學者Jaime Awe甚至因此優待他參加隔年的貝里斯考古行程。

種田種到遺址,考古問題也是外交問題

馬雅論壇結束半年後的2013年春天,馬雅人便前往貝里斯參與考古工作坊。在那次考古工作坊行程,每個人會被分配挖掘叢林中的一個遺址(坑),並有一位supervisor(由碩/博士研究生擔任的監督、指導者)跟著;對這些遺址進行挖掘、調查,也會是supervisor的田野計畫或報告。每日的挖掘過程都會有不同的「驚喜」,除了要提防滿天的蚊子、飛蟲之外,偶爾還會遇到當地人打山豬(真的)。
在2013年考古團那個月,操勞的生活讓馬雅人一下子暴瘦了5~6公斤。(馬雅人提供)
時隔五年,今年三月馬雅人終於再次前往貝里斯(因為機票錢不便宜),參加由David Stuart領軍的考古團。這次參與的人和上次的工作坊大不相同,是一群爺爺奶奶,看到這些老人們跟著David Stuart上課勤做筆記、錄音錄影,孜孜不倦地學習,完全沒有因為年紀大而服老,馬雅人實在對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感到佩服。
今年考古團的經驗中較為特別的是,馬雅人得以看到剛從遺址出土的「kom kom vase」——這是一件形狀完好、整面都寫著馬雅文字「kom kom」的陶器,整個馬雅考古界都對這個新發現感到驚豔,目前仍在進一步研究,尚未在博物館展出。
貝里斯當地駐有台灣農技團,是ROC僅存的邦交國之一。但馬雅人感嘆地說,農技團投注了不少經費深耕農業合作,當地人也非常喜歡台灣人,可是農場部分與遺址重疊,有時候耕種或是開發時,就會挖掘到相關文物,在不少報告或是論文中,常常提到該遺址受到破壞。這樣的情形,不禁讓我們外交上的努力打了些折扣。或許,我們應該給予重視。

夢想起飛,跟著馬雅人去中美洲!?

初次來方格子寫作,向讀者收費壓力大,但馬雅人覺得值得一試。他認為自己其實不擅長寫作,主題也不屬於大眾市場,但他反而更想挑戰。他自嘲:
「像這麼冷僻又無聊的東西,到底能推到什麼程度,我自己也挺好奇的。」
「馬雅重生Online」除了介紹馬雅文化之外,之後也將有馬雅人從演講中、旅遊回來後得到的一些反思,因此若對馬雅文字、曆法等專精知識感到難以入口,或許也能從其他類別的文章開始吸收。
計畫的第五關「前進馬雅」中寫道:達成每月3萬的目標時,會帶著鄉民前往貝里斯探索馬雅文化。許多人感到好奇,達到訂閱目標時,馬雅人真的會實現這個計畫嗎?對於這個疑問,馬雅人倒是胸有成竹,表示正在規劃相關行程,也與旅社接洽中,相信屆時達標時就能前往中南美洲考古。
更深入一點地問:就算金額沒有達標,還是會去考古嗎?面對這個問題,馬雅人回答得十分快速:「會啊!」聽起來是不假思索,卻也是他思考已久的答案:「考古是我個人的願望,就算沒有達標,我還是會準備出發。」馬雅人期望自己能每一到兩年參加一次考古,每年不斷增進馬雅相關知識。
但光是前往中南美洲還不夠,馬雅人最終極的夢想,是成為馬雅考古學家,對馬雅學術有所貢獻。
談起夢想,馬雅人眼神閃爍著光芒。
在這個未知的領域上探索,沒有任何人帶路,未來的一切都無法捉摸,樂觀的馬雅人倒一點也不擔心。即使有人不看好、不認為他能研究出什麼名堂,他只覺得「別人的意見就只是他的意見,沒必要因為這樣影響自己的想法」。
從小開始研究冷僻的馬雅文化,在台灣幾乎找不到第二個人跟他一樣有如此熱情;褪去了網路名人光環,他其實是一般的普通人,只是專注在喜歡的事情上,沒想過放棄這件事。在探索馬雅的旅途上,馬雅人已自行開疆闢土一陣子了,未來想必會持續進行;你也想加入探險行列,見證馬雅文明重生的奇蹟時刻嗎?
採訪/攝影:熊編
撰文/編輯:熊編、宅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4.3K會員
3.0K內容數
哈囉,歡迎來到方格子 vocus 的官方沙龍! 在這裡你可以參與方格子 vocus 的發展旅程,接受到所有關於 vocus 的最新動態,包含平台重大功能更新、活動消息、各房間發佈的最新內容,甚至是徵才資訊等等,現在就按下「加入」,與 vocus 一起展開精彩的創作冒險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什麼這次以本名「彭樹君」而不是筆名「朵朵」在方格子寫作?樹君說,她以本名創作散文及小說,「朵朵」則像是另一個屬於《朵朵小語》的人格;而在方格子開設的專題「開花的樹」,是她在「朵朵小語」外,展開新單元的嘗試……
玫怡在方格子開設的專題「沒疑問生活提案」已持續超過一年了,他的作品與生活緊緊相扣,圍繞著生活出發的創作令讀者親切有感;這一年中,他嘗試了哪些生活的可能性?同時身兼媽媽、創作者、店老闆,他又有哪些對於理想生活的想像?
如果不是開始在網路上寫部落格,小劉醫師不會知道自己能集結眾人之力,讓自己在意的議題讓越來越多人關注;而對外科的興趣、熱情以及家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持,讓他能一路堅持至今。
「我以前是文青,但是我太早接受現實,因為我們以前的父母不會接受我們追求自我。」他回顧起威權統治的成長時光,他的那一代因為不允許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不會對未來產生惶恐,並且一路走上制式的人生──傻傻地唸書、上大學、出社會找工作、結婚生小孩,外加搭配台灣經濟起飛,股市從一千點飆升至上萬點。
人們總說林達陽是「恆溫系作家」,他在 SOSreader 的訂閱專欄卻轉了個彎,取名為「傷心時區」。「傷心時區」是他能安靜面對讀者的心靈實驗室,「『傷心時區』紀錄了幽暗的世界,但也因為這樣,出現在裡面的人或物就會變得鮮明,陪伴就更溫暖了……」
小樹,這個名字對於愛聽音樂的你來說一定不陌生。他曾任Hinoter映象集總編輯、Hit FM Chill-Out Zone DJ,及多屆金曲獎、金音獎評審委員,你可以在平面雜誌上看見他的樂評觀察,在每
為什麼這次以本名「彭樹君」而不是筆名「朵朵」在方格子寫作?樹君說,她以本名創作散文及小說,「朵朵」則像是另一個屬於《朵朵小語》的人格;而在方格子開設的專題「開花的樹」,是她在「朵朵小語」外,展開新單元的嘗試……
玫怡在方格子開設的專題「沒疑問生活提案」已持續超過一年了,他的作品與生活緊緊相扣,圍繞著生活出發的創作令讀者親切有感;這一年中,他嘗試了哪些生活的可能性?同時身兼媽媽、創作者、店老闆,他又有哪些對於理想生活的想像?
如果不是開始在網路上寫部落格,小劉醫師不會知道自己能集結眾人之力,讓自己在意的議題讓越來越多人關注;而對外科的興趣、熱情以及家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持,讓他能一路堅持至今。
「我以前是文青,但是我太早接受現實,因為我們以前的父母不會接受我們追求自我。」他回顧起威權統治的成長時光,他的那一代因為不允許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不會對未來產生惶恐,並且一路走上制式的人生──傻傻地唸書、上大學、出社會找工作、結婚生小孩,外加搭配台灣經濟起飛,股市從一千點飆升至上萬點。
人們總說林達陽是「恆溫系作家」,他在 SOSreader 的訂閱專欄卻轉了個彎,取名為「傷心時區」。「傷心時區」是他能安靜面對讀者的心靈實驗室,「『傷心時區』紀錄了幽暗的世界,但也因為這樣,出現在裡面的人或物就會變得鮮明,陪伴就更溫暖了……」
小樹,這個名字對於愛聽音樂的你來說一定不陌生。他曾任Hinoter映象集總編輯、Hit FM Chill-Out Zone DJ,及多屆金曲獎、金音獎評審委員,你可以在平面雜誌上看見他的樂評觀察,在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馬雅文字是中美洲馬雅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馬雅文字源自於更早的中美洲書寫系統,諸如奧梅克文字、瓦哈卡河谷的文字等系統。馬雅文字大致上在前古典晚期開始發展,大量使用於古典時期(A.D. 250年~800年)。
Thumbnail
承上篇 記得要上下篇一起閱讀喔! 我最能體會的一句標語 就是: 有意義的事都是困難的 還有: 當你開始計較,你就輸了! 這學期依然過得忙碌 但卻特別有成就感 我完成了國二性別課程及國一人際溝通課程的重編 也協助學務處完成導師會報的親師溝通分享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階段 我
Thumbnail
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馬雅文化,那麼就一定要連同墨西哥谷地一起理解。 這句話看起來沒什麼,卻是我在研究馬雅文化多年後的體悟。經歷了2018年,與馬雅考古學家David Stuart 前往墨西哥市一帶考察後,更加體會這個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從文化、人群互動的角度來說,中美洲內部的族群移動與互動,還有很多未
Thumbnail
以家族、祖先的視角 來理解那些無形中背負著的壓力及承襲而來的創傷 還有我們能怎麼終止它? 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才能在傳承美好的同時 不將痛苦延續給後代? 若你和米雅一樣有自己熟悉的靈性工具/系統 那就更好了! 如果沒有也沒關係 作為認識代際創傷/家族模式 此書的內容介紹依然是很完整全面的
Thumbnail
第一次上更深澳的課程, -馬雅曆- 一樣隨著靈魂想要選擇的路走, 因為某些因素我臣服了! 就來上吧!一切都安排的很剛好, 剛好隔天沒有什麼工作, 真巧... 後來來上課後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命功課了, 也更了解與孩子之前的調性 我跟孩子之間是光譜調性, 他是走感觀路線得, 才恍然大
Thumbnail
我叫馬樂Madal,是一名喜歡學習文化及古調音樂的音樂人、文化人、教育人、社工人等多重身分者,阿美族的音樂是我現階段很重要的生命泉源。本篇透過分享馬樂踏入族語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從古調裡能產出非常多美妙的樂章,跟大家說說我的音樂故事。
Thumbnail
一直好奇馬雅13月亮曆的流年是甚麼?聽朋友分享完自己的流年,我也找了可愛來看看我的流年,雖然我沒有學馬雅,但可愛說的很白話讓我做起筆記算是很容易,但聽完流年解盤後,忽然開始想要學習碼雅13月亮曆了。
Thumbnail
本篇內容為 vocus 創作者成長學院邀請「一直玩的馬摩」 分享,他在過去一整年從頭開始經營自媒體,至今已在臉書累積超過 3.5 萬追蹤者,馬摩是如何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亮眼的成績,這背後心態不斷變化、調整、重新聚焦並持續創作的過程,只要是經營自媒體的人都會深有所感,一起來看看馬摩這篇創作復盤大補帖!
Thumbnail
可愛將馬雅13月亮曆帶進自己的生活中去洞察和落實,用著他溫暖正向的眼光去看見每一個人的獨特,讓我感受到這些都是我的特質,屬於我個人生命的禮物,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禮物都好不同呢!
Thumbnail
學習馬雅13月亮曆,馬雅是探索自我、瞭解天賦的工具,經過一連串學習後,凱如發現應該先從天賦開始發展,逐漸擴大,藉著天賦,不僅容易找到方向,在前進的時候,心態上也更確定。
Thumbnail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馬雅文字是中美洲馬雅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馬雅文字源自於更早的中美洲書寫系統,諸如奧梅克文字、瓦哈卡河谷的文字等系統。馬雅文字大致上在前古典晚期開始發展,大量使用於古典時期(A.D. 250年~800年)。
Thumbnail
承上篇 記得要上下篇一起閱讀喔! 我最能體會的一句標語 就是: 有意義的事都是困難的 還有: 當你開始計較,你就輸了! 這學期依然過得忙碌 但卻特別有成就感 我完成了國二性別課程及國一人際溝通課程的重編 也協助學務處完成導師會報的親師溝通分享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階段 我
Thumbnail
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馬雅文化,那麼就一定要連同墨西哥谷地一起理解。 這句話看起來沒什麼,卻是我在研究馬雅文化多年後的體悟。經歷了2018年,與馬雅考古學家David Stuart 前往墨西哥市一帶考察後,更加體會這個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從文化、人群互動的角度來說,中美洲內部的族群移動與互動,還有很多未
Thumbnail
以家族、祖先的視角 來理解那些無形中背負著的壓力及承襲而來的創傷 還有我們能怎麼終止它? 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才能在傳承美好的同時 不將痛苦延續給後代? 若你和米雅一樣有自己熟悉的靈性工具/系統 那就更好了! 如果沒有也沒關係 作為認識代際創傷/家族模式 此書的內容介紹依然是很完整全面的
Thumbnail
第一次上更深澳的課程, -馬雅曆- 一樣隨著靈魂想要選擇的路走, 因為某些因素我臣服了! 就來上吧!一切都安排的很剛好, 剛好隔天沒有什麼工作, 真巧... 後來來上課後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命功課了, 也更了解與孩子之前的調性 我跟孩子之間是光譜調性, 他是走感觀路線得, 才恍然大
Thumbnail
我叫馬樂Madal,是一名喜歡學習文化及古調音樂的音樂人、文化人、教育人、社工人等多重身分者,阿美族的音樂是我現階段很重要的生命泉源。本篇透過分享馬樂踏入族語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從古調裡能產出非常多美妙的樂章,跟大家說說我的音樂故事。
Thumbnail
一直好奇馬雅13月亮曆的流年是甚麼?聽朋友分享完自己的流年,我也找了可愛來看看我的流年,雖然我沒有學馬雅,但可愛說的很白話讓我做起筆記算是很容易,但聽完流年解盤後,忽然開始想要學習碼雅13月亮曆了。
Thumbnail
本篇內容為 vocus 創作者成長學院邀請「一直玩的馬摩」 分享,他在過去一整年從頭開始經營自媒體,至今已在臉書累積超過 3.5 萬追蹤者,馬摩是如何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亮眼的成績,這背後心態不斷變化、調整、重新聚焦並持續創作的過程,只要是經營自媒體的人都會深有所感,一起來看看馬摩這篇創作復盤大補帖!
Thumbnail
可愛將馬雅13月亮曆帶進自己的生活中去洞察和落實,用著他溫暖正向的眼光去看見每一個人的獨特,讓我感受到這些都是我的特質,屬於我個人生命的禮物,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禮物都好不同呢!
Thumbnail
學習馬雅13月亮曆,馬雅是探索自我、瞭解天賦的工具,經過一連串學習後,凱如發現應該先從天賦開始發展,逐漸擴大,藉著天賦,不僅容易找到方向,在前進的時候,心態上也更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