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日常生活用品和塑膠袋的結合將永續的觀念帶給大眾。
—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嘿親愛的,或許設計不只是解決問題,也是一個尋找可能性的過程,那麼廢棄的物品除了走向焚燒和掩埋之外,是否還能創造別的可能性,成為活在日常的美好。
圖片來源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facebook
三位來自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的學生,擷取 plastic bag 的 bag 結合 go,成立了品牌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音譯bagel貝果) bag是「塑膠袋」,go有「繼續」的涵義,所以bago名字的意味著:希望塑膠袋的生命能夠延續下去,同時能讓塑膠袋貼近生活並且帶著走。
(左圖「珠光紙」的主原料也是塑膠,符合bago的理念而特別選用。)
bago 的創辦人一開始給了我們四個數字:180、782、2.14、7
想想是什麼意思,來來猜一猜吧。
那麼先來談一下bago 這個永續品牌創立的契機,影片中有提到是來自畢業專題,但告訴你們,更早是始於外帶小李子的蛋花湯(不要問我在哪裡),老闆直接裝了塑膠袋,那麼閒聊中發現,恩我早餐也帶了一個塑膠袋欸。那還是我們題目做塑膠袋。
沒錯。一切就是這麼開始的。
來來,你說說,你今天用到幾個塑膠袋。我先說,我今天用了一個。是午餐。因為我沒吃早餐哈哈
好的~2.14就是這樣來的。我來說說那四個數字吧。
台灣一年會用掉180億個塑膠袋,平均一人用782個,一天2.14個,但回收率只有7%
我想說的是這些塑膠袋慢慢殺死我們的海洋生物,塞滿海龜與鯨豚的胃部,無法進食痛苦至死。我們索取的一次方便就是一刀, 然後我們一刀一刀的慢慢殺死這些海洋生物。然後是的,我也是共犯。 我知道,但我還是為了方便索取了塑膠袋。
當bago 的創辦人提到說:現代便利的生活,讓我們時常忘記要去珍惜身邊的事物。
我想所以我們必須常常有意識地提醒且督促自己。有意識是不舒服的,因為謀殺了一直以來舒適的習慣,但也正是這樣的不舒服的意識,才能提醒我們更重要的選擇。
圖片來源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facebook
以塑膠袋為主要素材,運用塑膠遇熱融化的特性去做熨燙加熱技術,透過清洗、裁剪與整燙的方式,討論版型打樣後,製作成包包、零錢包、鑰匙圈,甚至是鞋子和衣服。而每個商品獨特的圖案花紋與質感,都是源自不同材質與軟硬度與顏色的塑膠袋熨燙後的模樣。即使商品破損,只要送回bago,都能透過重新剪裁與熨燙,賦予又一個獨特的樣貌。直到塑膠袋本身脆化,無法再熨燙修補,bago才把它丟棄,以此扭轉塑膠袋「一次性」的使用習慣。
抱持理想之餘,不要忘記把現實考慮進去,堅持下去。
—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bago的創辦人坦言最初很想要台灣設計,當然也要台灣生產,但現實上的事實是,第一批的商品因為量小台灣廠商大多是不接單,好不容易找了一家小型代工廠來製作,當時某款商品不斷強調要將背帶多車幾次才穩固,但客人買後沒多久即反應斷掉,才發現品質不如預期,但價格卻是非常昂貴,後來透過親戚的介紹,換了一家中國大陸的廠商,結果製作的品質和價錢都比第一批在台灣出產的產品好很多。
圖片來源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facebook
初期的瓶頸在於蒐集塑膠袋的困難, 因為沒有願意合作的回收廠,所以bago使用的回收塑膠袋只能透過親友和網路去募集,且要排除沾有油漬及其他雜質,還有過於厚的塑膠袋,然後時間耗費的熨燙過程,所以手工製作的成本其實不小。(過厚的塑膠袋在熨燙過程有臭味讓bago很害怕有毒物質,但後來研究證實是沒有的。)受限於塑膠袋材質的特性,商品的透氣度以及韌性相對低,但也保留了抗汙與耐用的優勢。
圖片來源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facebook
鞋子所運用的塑膠袋材質與包包所選用製作的材質與厚度是不同的,所以研發初期,代工合作的廠商說無法車因為線會斷掉,才讓她們重新研究同時更加認識塑膠袋這個素材。不斷嘗試後,最後選用薄的皮革作為內層,加上塑膠袋材質的外層,完成了這雙手工「塑膠」紳士鞋。
(這讓人不禁聯想以100%來自海洋垃圾的addidas跑鞋,來自台灣遠東的技術將回收寶特瓶再製紗線用在鞋面上。)
bago的創辦人提到很多人質疑明明就是隨處丟棄零成本的塑膠袋,為什麼單價卻那麼高時,那個表情很受傷。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是很了解一件商品背後可以看到的層面,我們看不到一件便宜T桖的背後是勞工被剝削對待所換來的,也看不到偏貴的塑膠包背後是過濾多少汙染的現實才得來的。而沒有相關背景的他們,第一批的訂價沒能衡量成本,也沒有車縫或是材質相關專業,很多都靠摸索。而其中一位創辦人甚至去報名了實踐大學服裝的課程。
而當面對校內與校外的質疑與批評,憑著一股想爭口氣,bago報名了德國的紅點設計,同時也獲得了得獎肯定。但最大的驚訝不在於獲獎,而在於遠赴德國領獎時,發現德國很少人在用塑膠袋,大部分的人都會自備購物袋。或許這跟消費者與生活型態有所關聯,所以bago希望能讓台灣丟掉一個塑膠袋前,想一下我們還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延續塑膠袋生命之外,也延續永續生活的型態。
然而並沒有延續到bago品牌的生命,面對提問未來品牌是否繼續做時,bago創辦人眼神堅定的表示肯定,但迫於現實無奈bago一直處於虧本的狀態,她也表示,但bago的三個創辦人目前其實都各自有正職工作,其餘時間則是繼續經營bago品牌,bago坦言不在乎品牌生命週期能持續多久,但在乎的是拆下塑膠袋「一次性」的標籤,扭轉台灣的消費意識。
圖片來源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facebook
當店員問「要紙袋還是塑膠袋?」
基於環保考量,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我們會看到「紙袋其實不比塑膠袋」又或是「環保袋真的環保嗎?」這類標題的文章,這讓我們感到困惑。
紙袋不耐用,材料產出的廢水與砍樹問題對環境傷害。
布質購物袋需要使用131次才能抵銷使用一次性塑膠袋造成的環境衝擊。
最後,送上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的可愛教學DIY餐墊影片。
#願我們能以一種溫柔的方式進行一場時尚革命。
分享心得 2018.4.10 王國媚新浪潮運動 零廢棄時尚之二 END
後記
今天早上看到BBC新聞說6月5日是聯合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提出的一個口號是:
不能再次用,那就拒絶用。覺得剛好很符合這篇文章介紹的品牌想傳達的理念。
(BBC 知識篇:有關塑料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同時我在查相關資料時,關於店員問要紙袋還是塑膠袋,來自《環保一年不會死!不用衛生紙的紐約客減碳生活日記》這本書裡面的一段內容,有興趣可以去看。
很多的時候我也沒有做到環保,買了環保吸管與餐具,但還是常常忘記帶,可能很多消費者會覺得這麼貴,我不如買便宜的塑膠袋。但不買也罷,因為我也沒做到,只是希望有一天若有個契機,一則報導的震撼,或一次環境破壞的意識,還是bago品牌的理念也好,我們都能有意識的去練習思考怎麼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