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8/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孔雀觀後感:等價交換與階級複製

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孔雀劇照
公視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引起了廣泛的家長討論,而我今晚看到的『孔雀』絕對是針對家長量身定做的戲劇,因為除了最淺層的觀影感想:『這位媽媽也太誇張了吧』,其劇情張力也絕對是飽足的,幾乎是到了恐怖片的程度了,所以,成年人看就好。而深層一點來看,這部劇絕對滿滿是思考點的作品。可能重複再看第二次的時候,又會發現一些新的細節可以咀嚼。孔雀是以『經濟上相對弱勢的家庭』拼了命將孩子送進私校為出發點,雖然構築了一連串誇張又帶點奇幻的劇情,但絕不是想要把追逐私校的家長給妖魔化,我們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馬上把『送進私校』這件事,貼上對與錯的二分法標籤。雖然本劇思考點很多,但有兩個是我在觀看時一直想到的:等價交換與階級複製。

等價交換:你想要得到,就必須有相對的犧牲
這個名詞出現在是日本漫畫家荒川老師的作品鋼之煉金術師(以下簡稱鋼鍊),這套膾炙人口的奇幻冒險漫畫,有非常多人就其哲學、宗教意義上做討論,沒看過鋼鍊這部漫畫也沒關係,因為這個概念,自古以來就普遍被相信:你想得到什麼,就必須拿什麼來換!我們希望孩子出人頭地,能夠躍上更高的社會階層,賺取更豐厚的收入,要拿什麼來換:是自己辛苦賺取的金錢,還是健康?還是犧牲孩子的體育或娛樂活動,或者更多的快樂時光?劇中的那位媽媽說了:『辛苦國、高中的六年,享受六十年!』孩子辛苦六年,父母也更辛苦,既然大家都吃苦受折磨,那換來的東西,一定是想像中美好的人生吧?
可是啊,劇中那隻神秘的孔雀,跟你交換的東西,真的等價嗎?看過劇情的人可以好好想想,其實孔雀的交易,在我們的觀念中多半是極度不公平。(就連鋼鍊這部漫畫裡面,決定等價與否的,是所謂的真理之門,不是我們。)那我們作為父母,真的可以判斷:犧牲哪些東西,就能夠換來什麼呢?打個比方:
加班工作,犧牲健康,可以換來財富?
為了拓展人脈,到處應酬,犧牲家庭生活,可以換來事業成功?
同理,觀賞此劇,念私校的種種犧牲:除了金錢,還包含多種自由(帶東西的自由、發問的自由等)多種時光(孩子的體育時光、家庭聚餐、旅遊時光等),父母期待換來的會是什麼呢?這值得好好想想。
孔雀劇照

想要突破階級複製的苦痛
我們對於社會的觀感,若可以粗暴的分為左右兩派,那麼左派的人會說:社會很不公平,這些上等人因為出身好,佔領更高的階級,而且他們的子女得到豐厚的資源,能繼承他們的階級,這就是階級複製!而右派的人則認為社會很公平,努力就能成功,『愛拼就會贏』,俗話說英雄不怕出身低!
而劇中的想法:英雄『就怕』出身低,為了怕變成『狗熊』,所以要想盡辦法突破階級複製,於是把『送孩子唸私校』當成晉升的不二法門。我個人的觀點是,在台灣孩子真想要讀書,門檻不是那麼高,讀台大不像去讀哈佛,需要準備一大筆錢才能進去。我父親是自由工作者,靠著樂器表演賺錢,我母親是輕度殘障,在那個年代沒什麼保障工作,只能做好家庭主婦。他們一生中最大的榮耀,莫過於我和弟弟皆為台大研究所畢業。而少年時我家到處租屋,繳不出房租和學費的壓力,也可能是我刻苦讀書的動力之一。
你的身邊聽過這樣的例子:像是豆花店的女兒考上北一女、計程車司機的兒子台大畢業?多少有吧!
我這樣講並不表示我很右派,我想講的是:很多階級無法逆轉,是因為孩子生長在『文化不利』的地區!例如父母覺得:『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或者是家庭根本沒有溫暖,使得孩子早早出去混日子,沈迷於結交酒肉朋友。這才是階級無法翻轉的根本問題。劇中的父母因為自己的早年經歷,感覺被困在階級當中不能翻身,而希望孩子讀好書攀升上流階層。
其實送不送到私校好像也不是這麼重要,講難聽點:真的想念,環境再差也唸得下去,不想念,父母費盡心思『春蠶到死絲方盡』,孩子反倒要恨父母。想一想,還是多注重品行和興趣發展吧,劇中的爸爸說:我只要你『平安健康』就好。可能光這四個字,等價交換也換不了,因為這根本無價的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