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 短篇小說集 一九四三年》-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是第一次讀張愛玲的書,而也讓我覺得,我可能再也讀不到比張愛玲更美的文字了。這本集冊,收有八篇張愛玲的著作,我不特別偏愛哪一篇,因為無從擇選。
無論是人物的特徵、現實的冷峻、不完整的愛情、偏傾的人格、湖水、海洋、光、氣味、山、飾品等等,任何對象與場景在閱讀這本書時,確確實實的在我的腦海裡出現了,而我從沒有閱讀過一本書能讓我能那麼清楚的看見故事。
《茉莉香片》中主角對於自身身世的悔恨所生的自卑,進而傷害了愛著他的人也好,《心經》中的父女畸戀,因此而使父去愛戀上了相似與女兒的好友,母親與女兒都愛著的同一個人,卻拿他無可奈何也好,又或者是《傾城之戀》中去探問究竟是因為愛情而生的戰亂還是因為戰亂而生的愛情,還是《金鎖記》中受盡人怨的曹七巧的惡毒與悲苦所產生更多的艱恨,每一個故事都不一樣,但每一個故事都一樣的悲悽。愛情百態,又或者,從來沒有愛情?
文集裡的文字所呈現出來的故事與場景,比現實還要誘人,我寧願不看眼前的景物,也想閉著眼去望著故事裡的人物。這就是我認為張愛玲的文筆迷人之處,讓人情願脫離現實,也要一頭栽入故事之中。那個年代並不像現在有這麼多的新奇事物,也就沒有過多繁贅的語詞,文字都是陳舊的,卻有濃厚的復古美,這也讓人驚艷到,原來文章可以造化到這種鬼斧神工的地步。張愛玲的文筆,是我看過最美的語言。
avatar-img
83會員
387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打從國中起,我就愛上了張曉風先生。若要問我是怎麼受吸引的,老實說,我已經忘記了,只知道凡是她的新書,我非買不可。現在回想起來,應當是因為她的作品屬於美文吧。美好的事物,有誰不喜愛呢? 當時,對張曉風先生的《步下紅毯之後》印象深刻,讓我以為她年紀大概只大我一二十歲而已。等我知道她的年齡以後.....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果子離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他筆下的好文佳作多如牛毛,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以下這篇情書,纏綿悱側令人動容,每每讀罷不勝噓唏。
張愛玲是民國初年文壇的異數。當時比張更受歡迎的作家,大半已被時代淹沒,倒是毀譽參半的張愛玲,反而成了華文文壇永恆的巨星。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始終有人將張的作品改編為影像,讓張愛玲的作品與當代觀眾跨界對話,同時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 電影相對成功的,倒是張較不出名的短篇小說《色,戒》。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什麼是好的散文?這個問題有簡單的答案與複雜的答案。」——〈散文課〉周芬伶。 對散文的啟蒙,是林奕含的〈石頭之愛〉與〈在好久好久以前〉。高中初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尤其被書裡刻意誤用而精確的字詞、細節到掐出血色的描述、表面無關但並置精準的比喻等手法所折服,與其他我還沒能力說明的元素。 成癮的原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張愛玲筆下描述紅玫瑰王嬌蕊的「那一抹蚊子血」向負盛名,過去少讀書的我最近終於看完了這篇經典。自認沒什麼能力寫書評,而且八十年來相關的優秀書評不在少數。出於我的驚奇,我只是沒有想到,文章一開頭就破了題,把「聖潔的妻」以及「熱烈的情婦」開門就寫了出來: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打從國中起,我就愛上了張曉風先生。若要問我是怎麼受吸引的,老實說,我已經忘記了,只知道凡是她的新書,我非買不可。現在回想起來,應當是因為她的作品屬於美文吧。美好的事物,有誰不喜愛呢? 當時,對張曉風先生的《步下紅毯之後》印象深刻,讓我以為她年紀大概只大我一二十歲而已。等我知道她的年齡以後.....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果子離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他筆下的好文佳作多如牛毛,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以下這篇情書,纏綿悱側令人動容,每每讀罷不勝噓唏。
張愛玲是民國初年文壇的異數。當時比張更受歡迎的作家,大半已被時代淹沒,倒是毀譽參半的張愛玲,反而成了華文文壇永恆的巨星。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始終有人將張的作品改編為影像,讓張愛玲的作品與當代觀眾跨界對話,同時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 電影相對成功的,倒是張較不出名的短篇小說《色,戒》。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什麼是好的散文?這個問題有簡單的答案與複雜的答案。」——〈散文課〉周芬伶。 對散文的啟蒙,是林奕含的〈石頭之愛〉與〈在好久好久以前〉。高中初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尤其被書裡刻意誤用而精確的字詞、細節到掐出血色的描述、表面無關但並置精準的比喻等手法所折服,與其他我還沒能力說明的元素。 成癮的原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張愛玲筆下描述紅玫瑰王嬌蕊的「那一抹蚊子血」向負盛名,過去少讀書的我最近終於看完了這篇經典。自認沒什麼能力寫書評,而且八十年來相關的優秀書評不在少數。出於我的驚奇,我只是沒有想到,文章一開頭就破了題,把「聖潔的妻」以及「熱烈的情婦」開門就寫了出來: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