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王丹:中國資金的圍堵與逃亡

說起來,中國資金的大舉逃亡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國有資金的外流在90年代就成為嚴重的經濟問題之一。
近幾年來,中國的資金外流問題呈現出三個新的特點:
  1. 資金外流的速度和規模都呈現快速增長,完全是末世大逃亡的景象;
  2. 90年代以來,當局對資金外流雖然也設立種種防範措施,但是並未嚴格執行。但是現在,資金管制幾乎已成為當局金融政策的首要任務,似乎已經下決心要把資金堵截在國內;
  3. 過去的資金外流以國有資金為主,現在的中國資金外流已經是全民行動。民間資本已經成為逃亡的主流,尤其是中產階級,紛紛想方設法規避管制,用盡一切手段把資金匯出境外。
以華人移民的聚集點洛杉磯來說,過去比較委外人關注的還是貪官的「二奶村」之類,現在投資移民越來越多,已經成為新移民的主體。
去年,彭博新聞的專欄作家穆克吉(Andy Mukherjee)曾撰文舉了錦州銀行為例,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文中說,在香港上市的錦州銀行,存款基礎達2000億人民幣,因此該行看起來擁有充裕的現金存款。但事實上,中國銀行業的流動性純粹是透過會計手法做出來的。
錦州銀行的客戶存款還不足以支撐其2130億元的影子貸款,該行將這些債務歸類為應收帳款。為了彌補缺口,該行向其他金融機構拆借1420億元,其中短期融資比重高達78%。若將影子貸款納入,標準普爾預估,2015年底錦洲銀行的存貸比高達153%。穆克吉的文章進一步指出,錦州銀行並非中國唯一一家粉飾流動性的銀行,幾乎所有銀行都有大量偽裝成硬收帳款的貸款。因此,支撐一家銀行龐大資產所需的存款,也不會在其他銀行出現,而是大舉流向影子貸款裡。標普預估,中國銀行業真正的存貸比已升至80%,比2013年激增10個百分點。
這個問題才是中國金融問題的真正的「灰犀牛」之一。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儲蓄是他們安置自己的家庭財產的唯一渠道。一旦金融危機爆發,如果銀行無法提供充足的資金供應,對很多普通家庭來說是滅頂之災。
金融問題是顯而意見的「灰犀牛」問題:既存且有待解決的威脅,卻受到忽略。
今天的中國,如果出現全國範圍的大規模銀行擠兌事件,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很多銀行用戶將發現自己的存款其實已經不翼而飛。一旦老百姓發現自己的存款不見了,大規模社會動盪是不難想像的,當局除了暴力鎮壓之外,也許只有濫印人民幣以填補銀行缺口一個辦法,這無疑會是飲鴆止渴——不僅會加劇恐慌,且會引發更令人擔憂的通貨膨脹。
這樣的前景,其實已經傳說了很久了,久到慢慢地大家已經麻木,認為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所有的數據都表明,這樣的可能性不僅是存在的,而且一步步逼近。這就是中國當局現在不斷加強資金管制的原因所在。
過去,中國人在海外消費,幾乎是沒有資金限制的,拿一張信用卡就可以肆意採購;現在不一樣了,國人在海外刷卡已經有了額度的限制,有錢也別想花出去太多。至於帳戶上的資金轉移,目前已經來到一年最多五萬美元的標準,傳言未來還將經一步降低。類似海航集團這樣的大型國企現在只能把相當於在中國資產的30%匯出,較先前百分之百可匯出的情況是大幅緊縮。
但是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方面中國金融管制不斷加強,另一方面,中國中產階級也各顯神通,找各種辦法把資金不斷匯往海外。我最近與幾位已經移民海外的原中國國內的金融業企業家聊天,問他們是不是已經來不及把資金帶出國外,得到的答案都是「我們自有辦法」。
看來,這場世紀末一般的中國資金大逃亡和國家大圍堵的較量,國家與民間之間誰勝誰負,目前還很難下結論。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