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找到人與動物的最適距離—顏聖紘談《和動物說話的男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Photo by Teddy Kelley on Unsplash
文/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上生物課時,大家可能都聽過「印痕行為」(Imprinting),最知名的案例就是「小鴨一孵出來時會把第一眼看到的移動物當成媽媽,並會本能地跟著牠走」。這個現象之所以知名,其實全拜本書作者勞倫茲所賜。他在一九四九年所著的《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Er redete mit dem Vieh, den Vögeln und den Fischen)以及在一九八八年才問世的《雁鵝與勞倫茲》(Hier bin ich-wo bist du?),鉅細靡遺地描述了印痕行為的迷人之處,也讓他的著作與知識在我們的教育中占有一個小小的角落。
許多人對勞倫茲的印象,可能源自《所羅門王的指環》中所描繪多采多姿且誘人的動物行為世界。還記得這本書的中文版在一九九三年出版時,我反反覆覆看了大概十次,裡面所提到的生物雖然多數不產於臺灣,但在他的生花妙筆(再加上翻譯的功勞)下,讓我自此深深著迷於動物行為學。
同樣在一九九三年,勞倫茲在一九五○年所著的《和動物說話的男人》(So kam der Mensch auf den Hund)中文版也首度問世。不過在那個年代,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社群平臺在臺灣並不普及或尚未出現,因此一九九三年的版本除了「愛貓愛狗人」收藏之外,並沒有引起更多有關動物行為、動物福祉,甚至是人與犬貓關係的討論。
在進入本書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勞倫茲的背景。他是出生於奧地利的動物學家、鳥類學家、動物心理學家,而且也建立了現代動物行為學的基礎。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他的研究一直被稱為「動物心理學」,即後來的本能理論(Instinct Theory)。一九三六年,他遇見了尼古拉斯.廷貝亨(Nikolaas Tinbergen),並一起研究野雁、家鵝及其雜交個體的行為。勞倫茲也經常引伸這類的實驗結果,並詮釋人類社會中的現象,好比說他認為:「集體飼養的動物在飲食與求偶行為上漸趨同步,但個體間原本多樣化的社交行為卻會漸漸消失,而類似的過程可能會出現在人類文明中。」
廷貝亨在一九六三年時稱勞倫茲為「動物行為學之父」,而勞倫茲對於動物行為學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他認為我們可經由動物的形態結構與解剖構造來推測動物行為的模式。一九七三年,他因在個體與社會行為學方面的貢獻,與卡爾.馮.弗里希(Karl von Frisch)、尼古拉斯.廷貝亨共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然而眾所皆知的是,勞倫茲在一九三八年時加入納粹,並接受了納粹政權下的大學主席職務。那麼他是否因此而感到懊悔?根據諾貝爾獎網頁所刊登的勞倫茲生平事蹟,他的確在日後感到相當懊悔,因為他對動物繁殖、馴化的實驗與熱衷,被視為「優生學」與「種族清洗」的支持者。
我為什麼需要在介紹這本書前提到這些背景?此作問世於一九五○年,在那個年代有很多的論述尚未成熟或並非主流,因此我們在讀這本書時難免會遇上「疑似歐洲本位主義」與「白人至上主義」的迷霧與疑慮;此外,我們在閱讀時亦需了解歷史與個人背景,以免把書中所有情境直接套用到二十一世紀,並因此產生錯誤的認知或批判。而在遺傳學與神經行為學不發達、分子生物學與表徵遺傳學尚未出現的年代,勞倫茲當年對貓狗行為的詮釋與解讀也將與現代知識有些差異。
本書除了前言之外總共分為二十一章。在前言中,我很喜歡勞倫茲揭露自己對不同動物的情感差異所呈現的「偽善」,這樣的坦然是罕見的。許多人認為自己非常愛動物,但其實那樣的愛奠基於忽視動物的多樣性、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我們對動物行為及其與人類關係的過度臆測。不過在論及「貓與狗在人類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時,我們應該要留意的是,這全然是北半球觀點,因為在非西方文化的演進中,狗與貓並不存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動物受人類長期馴化,並且發展出緊密的關係。
在接下來的二十一章中,勞倫茲試圖從狗如何從野生的灰狼進入人類社會,又是因為何種特質被馴化成依存於人類社會的動物。在從狼變成狗之後,勞倫茲關注的就是人類如何觀察與理解狗,好比說每一種狗的性格是如何地不同,還有所謂的「訓練」是否應透過制約來完成。但是談到狗與狗之間的交互關係時,勞倫茲認為由於「每一種狗含有狼血統的差異」,造就了狗在性格上的差異。這點可能並沒有被現今科學所支持。動物的性格具有非常大的個體變化,除了來自親代的遺傳貢獻之外,還可能受到胚胎發育時期的表徵遺傳因素,以及日後因環境或與其他動物的交互關係所形塑。
從第六章開始,勞倫茲以動物行為學者的角度剖析人與狗的關係。他認為人類的確會因為過度喜愛狗而給予過多的情感投射,以至於把人類社會的道德與情感規範拿來詮釋人狗關係。他認為這樣是不健康的,而且建議所有愛狗者嘗試以演化學的角度、生物學的角度,來好好認識狗這種動物。
好,說了半天都在談狗,本書的主題就是狗,但是勞倫茲是否關注貓呢?當然。他在書中花了四個章節談貓。談貓的什麼?談貓的行為,為什麼被馴化了一萬年但在行為上並未如狗一般被大幅度地改變,還有貓與人的有趣攻防之中所衍生的各種趣味議題。
在最後兩章,勞倫茲花了一些篇幅來談論人類究竟能否使用自己的情感認知來解讀動物的行為,好比說貓狗有沒有同情心?如果有,我們又怎麼知道?有沒有同情心能夠經由實驗驗證嗎?我們認為狗很忠誠,但是牠所依附的究竟是人?還是人所給予的資源?最後當這些動物死亡了,我們又將如何面對曾與生活緊密結合的生命的逝去?
勞倫茲在書中不談大道理,而是花費較多的文字細細描述他對動物的觀察,以其他所認知的現象。沒有基於個人情感的依附所產生的判斷偏差,也沒有因而讓他熱烈地擁抱與獨鍾一種動物。
我相信這樣的書寫方式與內容,或許不是那麼貼近許多貓狗寵物飼主的知識背景,甚至與許多宣稱自己能與寵物溝通,或是能調教動物的神人的教戰守則有所違背。然而身為一位生物學者,我相信勞倫茲這種對動物保持關注、仔細觀察與思考,但仍保持距離,不把動物擬人化,也不高抬人類對動物意義的態度,或許才是人與動物關係邁向健康發展的基石。
和動物說話的男人:《所羅門王的指環》作者的狗貓行為觀察學【動物行為學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科普經典,逝世30週年紀念版】 購書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木馬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假設你的孩子即將入學, 剛好住家附近有兩所學校, 這兩所學校師資、評價、收費跟交通便利性都差不多,唯獨在風氣上不太一樣,請問身為家長的你,如果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以下哪一所學校會是你優先的選擇呢?
《豐饒之海》的意義,以及三島文學的價值,可能不只在於活躍騷動的事件佐證,更有著將世界決然劃分為二、創造「純粹性」的意義。
直到一九七○年那戲劇性的自殺為止,三島由紀夫都是戰後日本文壇最閃耀奪目的藝術家。流麗的語言、豐饒的主題、繁複的文體型態,跨越文學、影劇、攝影等靜態與動態的多元表現方式,甚至身體改造、情慾取向等多彩多姿的生活,使三島由紀夫享有與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不相上下的國際知名度。
猶如契訶夫,齊佛與卡佛都是,不動聲色的詩人,抒情家,也是眼冷心暖的社會觀察家;猶如契訶夫,他倆寫的從不是,那些冒險奮戰,勇於與人生周旋的英雄人物,而是隨波逐流,陷入生活難題,絶境中的普通人。
假設你的孩子即將入學, 剛好住家附近有兩所學校, 這兩所學校師資、評價、收費跟交通便利性都差不多,唯獨在風氣上不太一樣,請問身為家長的你,如果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以下哪一所學校會是你優先的選擇呢?
《豐饒之海》的意義,以及三島文學的價值,可能不只在於活躍騷動的事件佐證,更有著將世界決然劃分為二、創造「純粹性」的意義。
直到一九七○年那戲劇性的自殺為止,三島由紀夫都是戰後日本文壇最閃耀奪目的藝術家。流麗的語言、豐饒的主題、繁複的文體型態,跨越文學、影劇、攝影等靜態與動態的多元表現方式,甚至身體改造、情慾取向等多彩多姿的生活,使三島由紀夫享有與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不相上下的國際知名度。
猶如契訶夫,齊佛與卡佛都是,不動聲色的詩人,抒情家,也是眼冷心暖的社會觀察家;猶如契訶夫,他倆寫的從不是,那些冒險奮戰,勇於與人生周旋的英雄人物,而是隨波逐流,陷入生活難題,絶境中的普通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傳所羅門王擁有一枚戒指,戴上後可以聽懂百獸的話語;聽懂蟲虫的聲音⋯ 🌷水晶女子心得: 聽起來很像什麼奇聞軼事,但其實是一本關於動物行為學的學術散文,個人覺得喜歡動物的人一定要讀讀看! 作者是動物行為學的學者,一生養過很多種動物。因為對動物有強烈的熱愛,所以花很多時間與動物一起生活、紀錄
Thumbnail
  譬如說如果某一首歌有非常多不同人翻唱的版本,通常我們會認定我們最先聽到的那個版本。即便出現了某一個詮釋得特別好、特別令人驚豔的版本,我們也還是拿它和我們最先聽到的那首做比較,需要花相對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可能把它置換過來。
Thumbnail
.發揮你的動物本能吧!你有能力釋放任何讓你感到不自在的能量 .動物是個完美的載體,反射出你所是 .所有的情緒都只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負能量同樣也只是能量而已 .尊重你所是,不試圖改變你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貓咪是一種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的生物。貓咪教會了作者,你給的,別人不一定想要。但愛仍讓人願意付出,並且要保持平常心,因為這世界充滿愛。 探討養貓與人與人之間付出和給予的文章,以貓咪教會的觀點來探討愛與付出的價值。
Thumbnail
動物靈魂來地球是為了協助人類重新發掘內在無條件去愛的能力,因此動物奉獻愛心的能力是人類無從領略的,這可以從心理分析和靈性維度兩種層面來解釋。
Thumbnail
唐娜哈洛威,在著名文章〈賽伯格宣言〉中,指出了三種關鍵的界線瓦解:其一是人類與動物,其二是動物-人類(有機體)與機器,其三則是物質與非物質。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界線的模糊,早已是多年的共識。而對於自然和文化的斷裂乃至縫合現象,亦不乏有多種領域的深入討論。《進化症候群》,就是其中一部出色的電影作品。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Thumbnail
你的狗狗是不是總是跟在你身後,無論你去哪裡,牠都不離不棄?你有沒有想過,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的狗狗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或者是對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企圖?其實,你的狗狗跟隨你的行為,有很多可能的原因,而且大多數都是正面的。在這個影片中,我們將為你揭開你的狗狗跟隨你的真正原因,讓你更了解你的毛小孩的心理
Thumbnail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傳所羅門王擁有一枚戒指,戴上後可以聽懂百獸的話語;聽懂蟲虫的聲音⋯ 🌷水晶女子心得: 聽起來很像什麼奇聞軼事,但其實是一本關於動物行為學的學術散文,個人覺得喜歡動物的人一定要讀讀看! 作者是動物行為學的學者,一生養過很多種動物。因為對動物有強烈的熱愛,所以花很多時間與動物一起生活、紀錄
Thumbnail
  譬如說如果某一首歌有非常多不同人翻唱的版本,通常我們會認定我們最先聽到的那個版本。即便出現了某一個詮釋得特別好、特別令人驚豔的版本,我們也還是拿它和我們最先聽到的那首做比較,需要花相對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可能把它置換過來。
Thumbnail
.發揮你的動物本能吧!你有能力釋放任何讓你感到不自在的能量 .動物是個完美的載體,反射出你所是 .所有的情緒都只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負能量同樣也只是能量而已 .尊重你所是,不試圖改變你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貓咪是一種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的生物。貓咪教會了作者,你給的,別人不一定想要。但愛仍讓人願意付出,並且要保持平常心,因為這世界充滿愛。 探討養貓與人與人之間付出和給予的文章,以貓咪教會的觀點來探討愛與付出的價值。
Thumbnail
動物靈魂來地球是為了協助人類重新發掘內在無條件去愛的能力,因此動物奉獻愛心的能力是人類無從領略的,這可以從心理分析和靈性維度兩種層面來解釋。
Thumbnail
唐娜哈洛威,在著名文章〈賽伯格宣言〉中,指出了三種關鍵的界線瓦解:其一是人類與動物,其二是動物-人類(有機體)與機器,其三則是物質與非物質。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界線的模糊,早已是多年的共識。而對於自然和文化的斷裂乃至縫合現象,亦不乏有多種領域的深入討論。《進化症候群》,就是其中一部出色的電影作品。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Thumbnail
你的狗狗是不是總是跟在你身後,無論你去哪裡,牠都不離不棄?你有沒有想過,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的狗狗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或者是對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企圖?其實,你的狗狗跟隨你的行為,有很多可能的原因,而且大多數都是正面的。在這個影片中,我們將為你揭開你的狗狗跟隨你的真正原因,讓你更了解你的毛小孩的心理
Thumbnail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