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印」:生物性快速積習在人身上的應用與反思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4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銘印」:生物性快速積習在人身上的應用與反思〉2024-07-19

 

  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Zacharias Lorenz)是著名的動物學家、鳥類學家與動物心理、行為研究的專家。他除了是著名的科普書《所羅門王的指環》的作者之外,也(重新)發現了著名的「銘印」(imprinting)現象。

 

  對於銘印現象最通俗的一種談論是:「有些鳥類會把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對象當成媽媽,從此跟著他走」。在無印版的《寶可夢》(當時在台灣還被稱為《神奇寶貝》)動畫中,有一段波克比破殼出生的橋段。那顆蛋本來是小智發現並一路辛苦保護的,但由於波克比出生的那一刻第一眼見到的是小霞,牠就只跟著小霞走了。這便是銘印現象在大眾文化裡面的通俗表現。

 

 

  研究者認為,這種現象與反射或條件反射不同,而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模式。它不只是不可逆的,且需要於生物體的某段特定敏感時期才能發生。而且,不只是鳥類,人類也有類似的現象。就像我們曾經稍微提過的史金納研究,當我們聽到某些對動物的行為研究也應用到人類身上時,某些警鈴可能就需要開始響起。這名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洛倫茲,曾經是納粹。

 

  從目前被公開的官方紀錄中,我們沒辦法十分明確地得知洛倫茲在納粹期間做過什麼,但知道它參與了關於波蘭人與德國波蘭混血的「種族研究」。在那些研究中,一些被評為「不合群」或「先天劣等」的人會被轉移至集中營。以洛倫茲的學識、學術地位和政治傾向,即便他不是最主要的負責人,無疑也難辭其咎。

 

  在他的著作中,他曾經反思過自己對不同動物間情感差異所呈現出的「偽善」。這個自我揭露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他在面對不同種族人類時,也出現過的差別對待。又讓我們不禁聯想到最一開始談論的銘印,他們會不會曾在不短的時間內嘗試透過銘印的方式讓人被「科學地」改造得更加服從?如果我們已知當時的德軍從事過大量不人道的人體實驗。

 

 

  但另一方面,就算不引入某些科幻的、道德的或陰謀論的元素,我們還是有很多例子可以去想像(類)銘印現象在人類身上發生的情況。這些例子沒有銘印那麼極端,也不是完全不可逆的,但人的自然而然的保守傾向與路徑依賴,確實給了我們很多日常生活中可以相類比的事情。

 

  譬如說如果某一首歌有非常多不同人翻唱的版本,通常我們會認定我們最先聽到的那個版本。即便出現了某一個詮釋得特別好、特別令人驚豔的版本,我們也還是拿它和我們最先聽到的那首做比較,需要花相對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可能把它置換過來。

 

 

  同樣的,我們往往是在旅遊或搬家之後,到一個新的環境裡面才意識到自己平常多麼依賴於那些我們因為「先看到」所以就一路重複的選擇。我們不是找遍了住家附近所有餐廳和飲料店才最終選擇常去的那幾間,很多時候就只是因為它們先出現了,而且符合可以被我們接受的條件,便成為了我們「導航模式」下的自動選擇。

 

  而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時,就像是那隻鳥類(或波克比)重新出生了一次。我們快速地記住最早看到的便利商店、最早看到的ATM、以及一切那些我們基於搬家前的「前世記憶」所明白自己會用上的那些生活所需。來讓自己能夠最快地養成新的習慣,好動用最少的煩惱去決定每餐要吃什麼。

 

  然後,一但這些路標被放置好,距離與需要花費的時間在身體中留下記憶,新的標準就能夠被建立起來,無聲無息撐起今後每一天的生活規律。

 

 

  如果我們會對於那些透過科學方法影響他人自由的作法感到不適,譬如那些戰爭期間被用來控制人的行為主義實驗結果。那麼,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每一日的不知不覺時,或許偶爾也可以一邊練習,擺脫掉沒有充足理由的那些只因為「先佔者優勢」(以及其中可能包含的廣告行銷術)就一路存續的積習。





延伸閱讀:

〈自願的「平庸之惡」:「過剩服從」與「積極的怠惰」〉

〈聽令動作:場合中的習慣性服從〉

〈誰最能「延遲享樂」?:棉花糖實驗的三個版本〉

〈Let Free〉

〈班表與科技集權主義:從工廠、社會到平台〉

avatar-img
89會員
78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筆記軟體裡累積了不少構思文章留下的廢案。沒寫的原因多半是因為覺得有資料要查,當下沒什麼時間,所以想說之後有空再弄。但我們都知道所謂「有空再弄」往往會走向怎樣的結果:它會一直放著、然後越積越多。
  當時,櫻井政博打算透過支援杜比技術,提升遊戲內音樂與音效的立體感。但最終他捨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得知,如果使用了該技術,就必須在開遊戲的環節出現超過一秒的「杜比實驗室Logo」。他認為這樣會讓玩家每次玩這款遊戲就要多等一秒,這是熱愛遊戲、講求效率且重視玩家體驗的櫻井政博不想容忍的。
  「人類是有機體,所以衰退很明顯,機器比較看不出來。但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不會壞的,東西會一直老化。」他緩慢與耐心地說著,我看見不算稀疏但也不算茂密的頭髮,不算烏黑但也不致班白的頭髮。老生常談,聽者點頭如搗蒜。懂了懂了,回去等。
  要有那種不會一兩句話就換行、不使用大量小標輔助、不考慮SEO、不聳動或「工具導向」的文字。要有那種讓人覺得「好長好麻煩」但偶爾還是願意讀的內容。要有那種讀完朦朦朧朧、不自己腦補一些事情就會覺得有讀跟沒讀一樣的「空泛」文字;而不是只有那種會讓自己覺得「喔!我學到了一個好用的技巧」的文章。
  譬如說老家的親人,你再見到他們的次數大概不到三百次;過去的好友,則或許不到十次。除了已經變成了老生常談的「珍惜」之外,我們能夠在這些短促的機會裡做些什麼?有沒有可能怎麼安排,去讓後面的幾次愈來愈好?或至少讓每一次的微小差異被凸顯出來,令自己真正看見一切事物的獨一無二性,而不只是抽象地這樣說。
  令人遺憾的是,或許真的可以不推,休息一下也不會怎麼樣,但最終他還是每次都去推了。「反正我也沒別的事情好做」,反正每件事情都和推石頭一樣沒有意義。進一步來說,薛西弗斯意識到,原來在被懲罰之前,自己(以及每個人)早就一直一直在推。他只是累了,不再去為每一次推石賦予意義。
  筆記軟體裡累積了不少構思文章留下的廢案。沒寫的原因多半是因為覺得有資料要查,當下沒什麼時間,所以想說之後有空再弄。但我們都知道所謂「有空再弄」往往會走向怎樣的結果:它會一直放著、然後越積越多。
  當時,櫻井政博打算透過支援杜比技術,提升遊戲內音樂與音效的立體感。但最終他捨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得知,如果使用了該技術,就必須在開遊戲的環節出現超過一秒的「杜比實驗室Logo」。他認為這樣會讓玩家每次玩這款遊戲就要多等一秒,這是熱愛遊戲、講求效率且重視玩家體驗的櫻井政博不想容忍的。
  「人類是有機體,所以衰退很明顯,機器比較看不出來。但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不會壞的,東西會一直老化。」他緩慢與耐心地說著,我看見不算稀疏但也不算茂密的頭髮,不算烏黑但也不致班白的頭髮。老生常談,聽者點頭如搗蒜。懂了懂了,回去等。
  要有那種不會一兩句話就換行、不使用大量小標輔助、不考慮SEO、不聳動或「工具導向」的文字。要有那種讓人覺得「好長好麻煩」但偶爾還是願意讀的內容。要有那種讀完朦朦朧朧、不自己腦補一些事情就會覺得有讀跟沒讀一樣的「空泛」文字;而不是只有那種會讓自己覺得「喔!我學到了一個好用的技巧」的文章。
  譬如說老家的親人,你再見到他們的次數大概不到三百次;過去的好友,則或許不到十次。除了已經變成了老生常談的「珍惜」之外,我們能夠在這些短促的機會裡做些什麼?有沒有可能怎麼安排,去讓後面的幾次愈來愈好?或至少讓每一次的微小差異被凸顯出來,令自己真正看見一切事物的獨一無二性,而不只是抽象地這樣說。
  令人遺憾的是,或許真的可以不推,休息一下也不會怎麼樣,但最終他還是每次都去推了。「反正我也沒別的事情好做」,反正每件事情都和推石頭一樣沒有意義。進一步來說,薛西弗斯意識到,原來在被懲罰之前,自己(以及每個人)早就一直一直在推。他只是累了,不再去為每一次推石賦予意義。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屬性可以說是寶可夢對戰最重要的一環,這點相信就算是只單純玩劇情破關的玩家也可以理解。在VGC的對戰環境下,一隻寶可夢的屬性時常更是直接決定這隻寶可夢強度的關鍵!
Hello!大家好,我是Hugo。 為期5天的共生夥伴活動已經開始囉,從即刻起 一直到2月15號的晚上8點之前,大家都可以在地圖上遇見畫面上的這一些寶可夢,它們都是有著共享資源、倆倆互助的共存關係,又或者是彼此為性別互補的存在,是還滿有趣的遊戲設定。 這一些寶可夢當中,地鼠、土龍弟弟、呆呆獸、大
Hello!大家好,我是Hugo。 為期三個禮拜的極巨三神鳥也來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啦,即日起到下週2月10號的極巨星期一更換頭目之前,大家都可以來能量點挑戰隨機出現的極巨火焰鳥,這次的極巨火焰鳥也同樣有開放異色形態,想收集極巨三神鳥的異色就別錯過了。 極巨火焰鳥的挑戰等級和前兩隻鳥鳥一樣都是五星等
Hello!大家好,我是Hugo 二月份的第一檔活動「體型小本事大」已經開始囉,活動會一直到2月8號的晚上八點才會結束,這一次的活動重點,就是開放了豆蟋蟀的異色形態,豆蟋蟀不只在野外就可以捕捉得到,透過在田野調查、限時調查以及收藏家挑戰,都有機會能夠拼到異色的豆蟋蟀。 在田野調查的部份,有投出1
寶可夢中心(Pokémon Center)是由寶可夢公司負責直營的寶可夢專賣店,目前在日本共有16間分店,新加坡1家。而日前確定開店的「寶可夢中心台北(Pokémon Center TAIPEI)」,終於在2023年12月8日對外營運,地點為台北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 A11 三樓。
傳說的寶可夢帝牙盧卡和帕路奇亞已經在太晶團體戰當中降臨啦,即日起到12月22號的7點59分為止,《寶可夢朱版》的玩家可以挑戰五星太晶的帝牙盧卡;《寶可夢紫版》的玩家則可以挑戰五星太晶的帕路奇亞。
屬性可以說是寶可夢對戰最重要的一環,這點相信就算是只單純玩劇情破關的玩家也可以理解。在VGC的對戰環境下,一隻寶可夢的屬性時常更是直接決定這隻寶可夢強度的關鍵!
Hello!大家好,我是Hugo。 為期5天的共生夥伴活動已經開始囉,從即刻起 一直到2月15號的晚上8點之前,大家都可以在地圖上遇見畫面上的這一些寶可夢,它們都是有著共享資源、倆倆互助的共存關係,又或者是彼此為性別互補的存在,是還滿有趣的遊戲設定。 這一些寶可夢當中,地鼠、土龍弟弟、呆呆獸、大
Hello!大家好,我是Hugo。 為期三個禮拜的極巨三神鳥也來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啦,即日起到下週2月10號的極巨星期一更換頭目之前,大家都可以來能量點挑戰隨機出現的極巨火焰鳥,這次的極巨火焰鳥也同樣有開放異色形態,想收集極巨三神鳥的異色就別錯過了。 極巨火焰鳥的挑戰等級和前兩隻鳥鳥一樣都是五星等
Hello!大家好,我是Hugo 二月份的第一檔活動「體型小本事大」已經開始囉,活動會一直到2月8號的晚上八點才會結束,這一次的活動重點,就是開放了豆蟋蟀的異色形態,豆蟋蟀不只在野外就可以捕捉得到,透過在田野調查、限時調查以及收藏家挑戰,都有機會能夠拼到異色的豆蟋蟀。 在田野調查的部份,有投出1
寶可夢中心(Pokémon Center)是由寶可夢公司負責直營的寶可夢專賣店,目前在日本共有16間分店,新加坡1家。而日前確定開店的「寶可夢中心台北(Pokémon Center TAIPEI)」,終於在2023年12月8日對外營運,地點為台北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 A11 三樓。
傳說的寶可夢帝牙盧卡和帕路奇亞已經在太晶團體戰當中降臨啦,即日起到12月22號的7點59分為止,《寶可夢朱版》的玩家可以挑戰五星太晶的帝牙盧卡;《寶可夢紫版》的玩家則可以挑戰五星太晶的帕路奇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相傳所羅門王擁有一枚戒指,戴上後可以聽懂百獸的話語;聽懂蟲虫的聲音⋯ 🌷水晶女子心得: 聽起來很像什麼奇聞軼事,但其實是一本關於動物行為學的學術散文,個人覺得喜歡動物的人一定要讀讀看! 作者是動物行為學的學者,一生養過很多種動物。因為對動物有強烈的熱愛,所以花很多時間與動物一起生活、紀錄
Thumbnail
人類的話語,我深深畏懼。他們將一切命名,一切說清      
Thumbnail
很可能是第一張小說家以原著故事原創歌詞透過AI生成之完整華/粵語完整實驗專輯 4月23日對我來說,頗為重要。該說,是對我的記憶,極之重要…… 今天,我可能做出某種不該是我應做的事,某程度上是一種新嘗試、新階段。成功機會渺茫,但如某半個前輩的某書中說過,相比滅亡,渺茫好太多了……
Thumbnail
原先不懂古典音樂的我,在多年後重新欣賞莫札特的古典樂曲,居然能與作曲家所要傳達的細膩情感產生了共鳴,因而獲得關於人生時刻表的深度體悟。
Thumbnail
有的人氣長、有的人氣短,氣的強弱清濁,就像曹丕說的,彷彿與生俱來,你要強行改變還真難,但它時不時又因個人而變換著,就像隨身繞在某人四周的音樂,又好像有顏色。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相傳所羅門王擁有一枚戒指,戴上後可以聽懂百獸的話語;聽懂蟲虫的聲音⋯ 🌷水晶女子心得: 聽起來很像什麼奇聞軼事,但其實是一本關於動物行為學的學術散文,個人覺得喜歡動物的人一定要讀讀看! 作者是動物行為學的學者,一生養過很多種動物。因為對動物有強烈的熱愛,所以花很多時間與動物一起生活、紀錄
Thumbnail
人類的話語,我深深畏懼。他們將一切命名,一切說清      
Thumbnail
很可能是第一張小說家以原著故事原創歌詞透過AI生成之完整華/粵語完整實驗專輯 4月23日對我來說,頗為重要。該說,是對我的記憶,極之重要…… 今天,我可能做出某種不該是我應做的事,某程度上是一種新嘗試、新階段。成功機會渺茫,但如某半個前輩的某書中說過,相比滅亡,渺茫好太多了……
Thumbnail
原先不懂古典音樂的我,在多年後重新欣賞莫札特的古典樂曲,居然能與作曲家所要傳達的細膩情感產生了共鳴,因而獲得關於人生時刻表的深度體悟。
Thumbnail
有的人氣長、有的人氣短,氣的強弱清濁,就像曹丕說的,彷彿與生俱來,你要強行改變還真難,但它時不時又因個人而變換著,就像隨身繞在某人四周的音樂,又好像有顏色。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