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退化論:電影《進化症候群》

更新於 2024/02/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時至二十世紀末,在美國科學文化裡,人類和動物之間的界線已經完全破裂。獨特性的最後據點也已經被污染,⋯⋯而且很多人不再覺得需要這種區隔;確實,女性主義文化的許多分枝都肯定人和其他生物之間連結的歡愉。動物權運動並不是對人類獨特性的非理性否定;而是頭腦清楚地承認我們必須跨越並連結自然和文化之間站不住腳的斷裂。

 ——〈賽伯格宣言〉,唐娜哈洛威

 

美國學者唐娜哈洛威,在著名文章〈賽伯格宣言〉中,指出了三種關鍵的界線瓦解:其一是人類與動物,其二是動物-人類(有機體)與機器,其三則是物質與非物質。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界線的模糊,早已是多年的共識。而對於自然和文化的斷裂乃至縫合現象,亦不乏有多種領域的深入討論。《進化症候群》,就是其中一部出色的電影作品。

raw-image



 論人類的存在


電影一開始,兒子艾米正一邊大口吃著洋芋片,一邊也餵食狗狗亞伯。父親方蘇瓦見狀欲制止艾米的行為,於是有了以下的對話:

 

「別餵牠吃這個,有很多鹽分跟亞硝酸鹽,你也不該吃這個。吃就像說話一樣,決定你是哪種人。不,吃更像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方式。」

「我不明白為何吃洋芋片,代表我不存在這世界?」

「你服從,吃下別人給的所有東西,就跟亞伯一樣。不服從,你才是真的有種。」

「那為何我要服從你?」

「這不一樣,我又不是體制。」

raw-image


《進化症候群》首先拋出的議題,便是關於人類所建構的「體制」,如何「定義」人類的存在。人類與狗不同,我們可以選擇吃什麼或不吃什麼,而動物(尤其是被人類豢養的動物)卻只能服從,這看似是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重點不在「吃」,而在「選擇」。


可是「體制」卻迫使人類無從選擇。或者,還能用阿多諾和霍克海默指出的「文化工業」概念來加以理解。他們認為「大眾文化」已不再是人類自己所發展的文化,其服務的對象也不再是大眾。因此,人類看似有所選擇,其實這當中的選項,早已被國家統治者和少數菁英分子安排好了。我們與被單方面餵養,單方面服從的動物,並無不同。


所以在《進化症候群》的最後,當方蘇瓦帶著逐漸獸化的兒子駕車逃亡時,他亦大口吃著洋芋片。隨後,他倆衝破了隔離人類與怪物的柵欄,即象徵對「體制」的衝撞和反抗。《進化症候群》從「吃」開始,以「吃」結尾,論的便是人類存在的困境與人類存在的方法。

raw-image



是進化還是退化


〈賽伯格宣言〉揭示人類的「進化」,是從人類與動物過渡至物質與非物質界線的瓦解歷程。科技不斷進化,但《進化症候群》卻讓人類回返退化。究竟「獸化」是一種進化還是退化?是電影不斷辯證的問題。

 

在片中,人類對獸化的怪物,說是要治療,其實只是粗暴地隔離起來。因為不知重返野性自然,到底是理性啟蒙對神話的祛魅,還是神話在無意識中對理性啟蒙的復魅?我們無從得知,正與電影到最後都沒有解答人類獸化的原因相同。

 

至於是進化還是退化,端看鳥人飛斯,一心想學會飛翔便可見一斑。即使獸化成鳥,還依然擔心自己是否應該要會飛?進化還是退化,顯然並非電影主旨;而是人類自以為的認知,終將害了人類自身,或許才是《進化症候群》真正想說的。

raw-image



《進化症候群》劇情介紹


當突變猶如病毒蔓延,愛與人性的考驗就要上演。《不打不相愛》名導托馬斯卡耶再度驚艷坎城,以衝擊感官的視覺效果、肉體變異與青春成長的大膽結合,打造一篇宛如生態演化寓言的奇幻鉅作。地球某天突遭神秘力量襲擊,人類因此突變成動物。方蘇瓦的妻子不幸遭受感染,為了照顧染病的愛妻,方蘇瓦帶著兒子艾米搬到隔離區生活。一場意外,突變的牠們四散到隔離區附近的森林中,為了找尋失蹤的家人,父子不惜進入未知的禁區⋯⋯


《進化症候群》已在CATCHPLAY+獨家播映!同時,目前平台上還有第14屆「我的法國影展」線上影展(至2/19),精選了10部長片及15部短片!請大家把握時間,訂閱觀賞這些精彩作品吧!

raw-image
內容總結
進化症候群
4
/5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家衛繼《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後,再度探討了香港的回歸與認同議題。《2046》除了充滿政治隱喻外,更暗示了對香港未來局勢的思考和想像,以及對愛情的理解。此外,文學經典的挪用與情節上的曖昧複雜也是影片吸引眼球的地方。
5/52046
我們可以在影像裡,看見一名典型的ADHD小孩與其親屬、同儕和師長之間的互動,是屢屢挫敗的。母親的無能為力和逐漸放棄,校方的刻意迴避和視若無睹,都在在展示了ADHD被污名的現況。一場家長協調會,彷彿只是走個行政流程,問題根本懸而未解。
《富都青年》講述的就是在富都城區,一對沒有血緣關係,沒有身分證的影子兄弟的故事。哥哥阿邦(吳慷仁 飾)是聾啞人士,被強行剝奪了話語權,弟弟阿迪(陳澤耀 飾)則是被棄置不顧的孤兒。失語、邊緣勾勒成兄弟倆生命的基調。
第60屆金馬獎成功抱走最佳導演、男配角、原創電影音樂及造型設計獎的《老狐狸》,是蕭雅全導演繼《范保德》後,再次觸及父子關係的長片作品。《老狐狸》不僅聚焦父子,更將時空背景放置於1989年的台灣社會,著力探討小人物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擺盪、掙扎的生存景象。 ​1989年,李登輝甫就任總統不久,
《此時此刻》是一個彼此連通的有情世界,男男女女在內裡各自交會、搬演多樣的愛情觀。這個非典型的都會愛情影集,將時空放進2020年開始爆發的非典型肺炎背景之中。用十則愛情故事,描繪並勾勒出現代人的愛情處境,故事說得輕盈,說得溫柔,動聽且令人意猶未盡。 看完10集《此時此刻》後,似乎對愛情的模樣有了
剛剛結束的第6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有許多精彩看點。賺人熱淚的開場影片;Lulu黃路梓茵節奏流暢、幽默而不失莊重的主持;滿島光、妻夫木聰、役所廣司等日本影人擔任頒獎嘉賓;好久不見的志玲姊姊;還有令人驚喜的得獎名單(尤其是年僅12歲的林品彤,憑藉電影《小曉》獲頒最佳女主角)等等,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
王家衛繼《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後,再度探討了香港的回歸與認同議題。《2046》除了充滿政治隱喻外,更暗示了對香港未來局勢的思考和想像,以及對愛情的理解。此外,文學經典的挪用與情節上的曖昧複雜也是影片吸引眼球的地方。
5/52046
我們可以在影像裡,看見一名典型的ADHD小孩與其親屬、同儕和師長之間的互動,是屢屢挫敗的。母親的無能為力和逐漸放棄,校方的刻意迴避和視若無睹,都在在展示了ADHD被污名的現況。一場家長協調會,彷彿只是走個行政流程,問題根本懸而未解。
《富都青年》講述的就是在富都城區,一對沒有血緣關係,沒有身分證的影子兄弟的故事。哥哥阿邦(吳慷仁 飾)是聾啞人士,被強行剝奪了話語權,弟弟阿迪(陳澤耀 飾)則是被棄置不顧的孤兒。失語、邊緣勾勒成兄弟倆生命的基調。
第60屆金馬獎成功抱走最佳導演、男配角、原創電影音樂及造型設計獎的《老狐狸》,是蕭雅全導演繼《范保德》後,再次觸及父子關係的長片作品。《老狐狸》不僅聚焦父子,更將時空背景放置於1989年的台灣社會,著力探討小人物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擺盪、掙扎的生存景象。 ​1989年,李登輝甫就任總統不久,
《此時此刻》是一個彼此連通的有情世界,男男女女在內裡各自交會、搬演多樣的愛情觀。這個非典型的都會愛情影集,將時空放進2020年開始爆發的非典型肺炎背景之中。用十則愛情故事,描繪並勾勒出現代人的愛情處境,故事說得輕盈,說得溫柔,動聽且令人意猶未盡。 看完10集《此時此刻》後,似乎對愛情的模樣有了
剛剛結束的第6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有許多精彩看點。賺人熱淚的開場影片;Lulu黃路梓茵節奏流暢、幽默而不失莊重的主持;滿島光、妻夫木聰、役所廣司等日本影人擔任頒獎嘉賓;好久不見的志玲姊姊;還有令人驚喜的得獎名單(尤其是年僅12歲的林品彤,憑藉電影《小曉》獲頒最佳女主角)等等,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西藏的生死及悲哀,並想以小見大,由此得知中國近年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政策及態度,這是繼王力雄《天葬》之後的當讀之書。
Thumbnail
今年迎來了晴空萬里的中秋連假,雖然只有前兩天,但也夠大玩特玩啦!闆娘現在身為月餅和大餐的受災戶,全身實在是要多圓有多圓......除了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一定要連帶附上月圓人不圓啊!! 有圖有真相:
Thumbnail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是伊朗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也是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今年是他逝世的六周年,本文綜合討論了他五部代表作《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櫻桃的滋味》、《風帶著我來》中,阿巴斯詩意的影像鏡頭下,生死追尋的醒悟。
Thumbnail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Thumbnail
早幾天在誠品閒逛,被放在表演藝術類推薦區的一個書封吸引,上面印刷著一張熟悉的臉龐:野村萬齋的《狂言賽博格》。 我不會說我是因喜歡羽生結弦才喜歡上野村萬齋,因為野村萬齋在《陰陽師》中所展現的魅力和神韻,就像是宣告「我就是晴明」般的讓人拜伏。 狂言與精神分析:相礙或相通
Thumbnail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Thumbnail
到美術館看展,你的預期會是什麼?是古典的油畫、東洋的膠彩、還是龐大的雕塑作品? 近期將結束的的 國美館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則是突破對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概念。來美術館給腦袋一個新的體驗!
Thumbnail
欲論當代新儒家,不得不提《民主評論》。而要了解《民主評論》,又不可不提《自由中國》。 李淑珍<自由主義、新儒家與一九五○年代台灣自由民主運動:從徐復觀的視角出發>提到: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自由民主運動由外省知識份子主導,外拒大陸共產極權統治,內抗島內國民黨威權體制。這場運動固然以《自由中國》為核心,
Thumbnail
1952年,羅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 1906-1978)在紐約《藝術新聞》發表了有關美國行動藝術家一文,「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因而成為詮釋這些藝術家創作精神的重要名詞。畫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表現之地」,而是一樁「事件發生的場域」。
Thumbnail
<p>與其說《銀翼殺手》是個關於仿生人追求生命與追求幸福的故事,不如說這是個以仿生人為反面手法抨擊資本主義的諷刺預言。這不僅僅是個貧富差距懸殊且充滿歧視偏見的社會,還是個全面監控的世界,由內在到外在、由基因到記憶、由警察到殺手,除了資本家之外,其他人類或物種,都只是無足輕重的他者,隨時可生可死,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好用。</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西藏的生死及悲哀,並想以小見大,由此得知中國近年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政策及態度,這是繼王力雄《天葬》之後的當讀之書。
Thumbnail
今年迎來了晴空萬里的中秋連假,雖然只有前兩天,但也夠大玩特玩啦!闆娘現在身為月餅和大餐的受災戶,全身實在是要多圓有多圓......除了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一定要連帶附上月圓人不圓啊!! 有圖有真相:
Thumbnail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是伊朗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也是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今年是他逝世的六周年,本文綜合討論了他五部代表作《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櫻桃的滋味》、《風帶著我來》中,阿巴斯詩意的影像鏡頭下,生死追尋的醒悟。
Thumbnail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Thumbnail
早幾天在誠品閒逛,被放在表演藝術類推薦區的一個書封吸引,上面印刷著一張熟悉的臉龐:野村萬齋的《狂言賽博格》。 我不會說我是因喜歡羽生結弦才喜歡上野村萬齋,因為野村萬齋在《陰陽師》中所展現的魅力和神韻,就像是宣告「我就是晴明」般的讓人拜伏。 狂言與精神分析:相礙或相通
Thumbnail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Thumbnail
到美術館看展,你的預期會是什麼?是古典的油畫、東洋的膠彩、還是龐大的雕塑作品? 近期將結束的的 國美館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則是突破對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概念。來美術館給腦袋一個新的體驗!
Thumbnail
欲論當代新儒家,不得不提《民主評論》。而要了解《民主評論》,又不可不提《自由中國》。 李淑珍<自由主義、新儒家與一九五○年代台灣自由民主運動:從徐復觀的視角出發>提到: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自由民主運動由外省知識份子主導,外拒大陸共產極權統治,內抗島內國民黨威權體制。這場運動固然以《自由中國》為核心,
Thumbnail
1952年,羅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 1906-1978)在紐約《藝術新聞》發表了有關美國行動藝術家一文,「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因而成為詮釋這些藝術家創作精神的重要名詞。畫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表現之地」,而是一樁「事件發生的場域」。
Thumbnail
<p>與其說《銀翼殺手》是個關於仿生人追求生命與追求幸福的故事,不如說這是個以仿生人為反面手法抨擊資本主義的諷刺預言。這不僅僅是個貧富差距懸殊且充滿歧視偏見的社會,還是個全面監控的世界,由內在到外在、由基因到記憶、由警察到殺手,除了資本家之外,其他人類或物種,都只是無足輕重的他者,隨時可生可死,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好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