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退化論:電影《進化症候群》

2024/02/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時至二十世紀末,在美國科學文化裡,人類和動物之間的界線已經完全破裂。獨特性的最後據點也已經被污染,⋯⋯而且很多人不再覺得需要這種區隔;確實,女性主義文化的許多分枝都肯定人和其他生物之間連結的歡愉。動物權運動並不是對人類獨特性的非理性否定;而是頭腦清楚地承認我們必須跨越並連結自然和文化之間站不住腳的斷裂。

 ——〈賽伯格宣言〉,唐娜哈洛威

 

美國學者唐娜哈洛威,在著名文章〈賽伯格宣言〉中,指出了三種關鍵的界線瓦解:其一是人類與動物,其二是動物-人類(有機體)與機器,其三則是物質與非物質。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界線的模糊,早已是多年的共識。而對於自然和文化的斷裂乃至縫合現象,亦不乏有多種領域的深入討論。《進化症候群》,就是其中一部出色的電影作品。

raw-image



 論人類的存在


電影一開始,兒子艾米正一邊大口吃著洋芋片,一邊也餵食狗狗亞伯。父親方蘇瓦見狀欲制止艾米的行為,於是有了以下的對話:

 

「別餵牠吃這個,有很多鹽分跟亞硝酸鹽,你也不該吃這個。吃就像說話一樣,決定你是哪種人。不,吃更像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方式。」

「我不明白為何吃洋芋片,代表我不存在這世界?」

「你服從,吃下別人給的所有東西,就跟亞伯一樣。不服從,你才是真的有種。」

「那為何我要服從你?」

「這不一樣,我又不是體制。」

raw-image


《進化症候群》首先拋出的議題,便是關於人類所建構的「體制」,如何「定義」人類的存在。人類與狗不同,我們可以選擇吃什麼或不吃什麼,而動物(尤其是被人類豢養的動物)卻只能服從,這看似是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重點不在「吃」,而在「選擇」。


可是「體制」卻迫使人類無從選擇。或者,還能用阿多諾和霍克海默指出的「文化工業」概念來加以理解。他們認為「大眾文化」已不再是人類自己所發展的文化,其服務的對象也不再是大眾。因此,人類看似有所選擇,其實這當中的選項,早已被國家統治者和少數菁英分子安排好了。我們與被單方面餵養,單方面服從的動物,並無不同。


所以在《進化症候群》的最後,當方蘇瓦帶著逐漸獸化的兒子駕車逃亡時,他亦大口吃著洋芋片。隨後,他倆衝破了隔離人類與怪物的柵欄,即象徵對「體制」的衝撞和反抗。《進化症候群》從「吃」開始,以「吃」結尾,論的便是人類存在的困境與人類存在的方法。

raw-image



是進化還是退化


〈賽伯格宣言〉揭示人類的「進化」,是從人類與動物過渡至物質與非物質界線的瓦解歷程。科技不斷進化,但《進化症候群》卻讓人類回返退化。究竟「獸化」是一種進化還是退化?是電影不斷辯證的問題。

 

在片中,人類對獸化的怪物,說是要治療,其實只是粗暴地隔離起來。因為不知重返野性自然,到底是理性啟蒙對神話的祛魅,還是神話在無意識中對理性啟蒙的復魅?我們無從得知,正與電影到最後都沒有解答人類獸化的原因相同。

 

至於是進化還是退化,端看鳥人飛斯,一心想學會飛翔便可見一斑。即使獸化成鳥,還依然擔心自己是否應該要會飛?進化還是退化,顯然並非電影主旨;而是人類自以為的認知,終將害了人類自身,或許才是《進化症候群》真正想說的。

raw-image



《進化症候群》劇情介紹


當突變猶如病毒蔓延,愛與人性的考驗就要上演。《不打不相愛》名導托馬斯卡耶再度驚艷坎城,以衝擊感官的視覺效果、肉體變異與青春成長的大膽結合,打造一篇宛如生態演化寓言的奇幻鉅作。地球某天突遭神秘力量襲擊,人類因此突變成動物。方蘇瓦的妻子不幸遭受感染,為了照顧染病的愛妻,方蘇瓦帶著兒子艾米搬到隔離區生活。一場意外,突變的牠們四散到隔離區附近的森林中,為了找尋失蹤的家人,父子不惜進入未知的禁區⋯⋯


《進化症候群》已在CATCHPLAY+獨家播映!同時,目前平台上還有第14屆「我的法國影展」線上影展(至2/19),精選了10部長片及15部短片!請大家把握時間,訂閱觀賞這些精彩作品吧!

raw-image
內容總結
進化症候群
4
/5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