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more, own less! 邁向極簡生活家的兩大練習!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很多人會覺得極簡主義者東西很少,而很「少」是不好的,
因為從小到大,父母和社會都教導我們,透過不斷努力,我們才能得到「更多」。
「追求更多」已經自然而然植入於我們的根性了,不論是「賺到更多錢」、「買更大的房子」、「變換更多的造型」,「買更多的名錶」、「得到更多他人的肯定」、「結交更多的朋友」等等。

如果單以「物品」衡量,極簡主義者確實「擁有的少」,

但如果以「享受自由的時間」、「掌控事物的能力」、「面對困境的餘裕」、以及「了解自己的程度」,那麼極簡主義者就「擁有的多」囉!

少是個負面的詞?端看以什麼指標來衡量!

一、檢視所有的物品,可以的話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即使到了現在,我們還是會三不五時想檢視一下自己的物品,除了能夠確認「現階段」的物品是否符合我們「現階段」的需求之外,最重要的是不斷重新思考所擁有的物品對我們而言「存在的理由或意義」
舉例來說,原本維尼有一個存放較不常使用證件的透明夾鏈袋,包含以下物品:
  • 駕照:機車駕照、汽車駕照
  • 護照
  • 健檢卡
  • 公司相關證件:公司大章、負責人小章、銀行存摺、印泥
一共8項物品。

「為什麼會擁有這些物品呢?」

  • 駕照:機車駕照、汽車駕照
因為考試通過了,核發單位提供給我們以示證明。
  • 護照
因為出國必備。
  • 健檢卡
因為未來可以憑卡進行全面健檢。
  • 公司相關證件:公司大章、負責人小章、銀行存摺、印泥
因為想要成立公司。
這些似乎都屬於合理的理由,而我們似乎也把這些物品好好地收納妥善,集中定位在這個透明夾鏈袋中,而且看起來一目瞭然,但是這個不常用的夾鏈袋久而久之沒有翻出來查找,還是會把它忘得一乾二淨,因此只是收納好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的腦容量很小,所以我們更應該將腦袋拿來思考能夠讓自己生活變快樂的事,而不能僅僅花時間在找東西以及收納。
隨著生活情境與想法的改變,也不斷改變我們對所擁有的物品的思考方式。
舉例來說,原本的透明夾鏈袋也已經不需要了,不常使用的證件變成以下物品:
  • 護照
  • 個人存摺
  • 個人印章
  • 外幣包
一共4項物品。

為什麼物品改變了呢?因為思維變了!

面對這些物品,我們深入並且認真地去查看彼此之間的關係,並從幾個面向試著回答自己一些問題。
1. 對我生活的意義?
2. 我會用嗎?
3. 有替代方式嗎?
4. 沒有的話會不會對生活有影響呢?
  • 駕照:機車駕照、汽車駕照
「考取之後,道駕次數其實非常少。
真的會開嗎? 不是很把握。
會買車子嗎? 應該不會。
會有開車的機會(例如租車、借車)嗎? 可能性應該很低。
真的不需要開車嗎? 台北交通那麼方便,搭大眾運輸工具應該就綽綽有餘了,如果是長途距離就搭高鐵,應該還是比買車划算吧,而且也比較不那麼累。
駕照還能補發嗎? 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是可以的
→最後決定剪掉駕照!
  • 護照
「因為出國必備,而且一定會出國。」
  • 健檢卡
「由於我們算是當下生活家,不將擔憂放在未來,就像我們也不買保險,我們想把精力放在活好每一天,不讓自己後悔。
以後會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嗎? 不會。與期現在擔憂未來生病,不如快樂健康地過每一天
→最後透過蝦皮以4500賣出原本以9800取得的健檢卡!
  • 公司相關證件:公司大章、負責人小章、銀行存摺、印泥
「先前我們僅申請行號登記,但光是申請行號,就辦了好多手續,我們什麼困難都不怕,但最怕的就是麻煩事,尤其又牽涉到一堆文件資料,光整理就頭痛!想到日後也有可能因為登記公司又有政府法規要配合,因此還是覺得生活單純一點比較好。
成不成立公司對我們經營個人品牌有幫助嗎? 兩者之間沒有關係。
之後會不會還想創立公司?中短期之內應該都不會這麼想。
→撤銷行號登記,處理掉所有公司相關文件!

撤銷「身份」相關的物品是最麻煩的!

記得維尼花了許多的時間在結清帳戶以及信用卡上,因為維尼希望擁有的物品都是有在用的,能不用就不用的物品,會斷然地讓它們從生命中離開!哈!
現在維尼只有一個帳戶和一張信用卡,非常好管理。
針對這類的物品,布蘭達採取了不太一樣的作法,如同前面所說的,結清帳戶和剪卡很麻煩,在思考針對存摺/信用卡的處理成本和持有成本後,便決定暫時持有它們了,這是因為想省下處理的時間成本和勞動成本,因此所有的金融相關物品全數集中於後背包的內袋中對布蘭達來說只要簡單一個動作,然後便能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寫作和分享文章給大家了!
現在布蘭達擁有三個帳戶和兩張信用卡,其實也是比之前精簡過的,但目前真正在使用的只有一個帳戶和一張信用卡。
當然這只限與身份相關的物品唷!哈哈!因為這類物品牽涉個人資料與保密問題,因此還是必須審慎面對與處理。
除此之外的物品,我們覺得都是處理成本小於持有成本的。
雖然我們兩個都稱自己是極簡主義者,但是我們的在意的點還是不太一樣,但我們都有審慎思考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是什麼,因此極簡生活沒有什麼絕對,絕對的是愛自己的思考力與行動力。
因為三不五時都會檢視物品的情況下,我們也開始思考有些物品是否該繼續持有,也就是棉被和吹風機,因為在搬家之後快三個月,這兩項物品暫時都沒有使用到,或許下次等我們又再搬家的時候,可能就會和棉被和吹風機說掰掰也不一定!
極簡能讓我們訓練自主思考力、跳出思考框框的能力(找出替代方法的能力),以及訓練改變現狀與適應新生活的能力。

二、嘗試一件你以前沒做過的事,帶著毫不猶豫

學生時代的我們一直不斷念書和補習,因為很多同學都這麼做。
畢業前夕,投了好多銀行與證券相關履歷,因為很多同學都這麼做。
上班後,認真工作,下班後,和同事喝酒,因為很多同事都這麼做。
每年配置特休,上網訂機票,買名產和紀念品,因為很多同事都這麼做。
一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實際上「也沒什麼不對」,只是如果把自己稍微「抽身一下」客觀地觀察這個現況,便發現了幾點情況:
1. 和以前同學聚餐的時候,討論的主題常常是工作,而同學大致有三種類型:
A) 很少抱怨工作,而且享受他的工作
B) 抱怨工作,但只是嘴上說說的,那份工作不出意外應該會做一輩子
C) 抱怨工作,但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因此那份工作就將就著做
2. 原則上好像可以預見大部分的人都是找到穩定的工作,然後與穩定交往的對象舉辦婚禮,生下可愛的孩子,照顧孩子,然後孩子越來越大
3. 最大的娛樂就是週末吃個大餐、踏個青、打個卡,以及每年出個國
那麼我們針對這個事實,自己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1. 如果按照這個模式走,「屬於自己的時間」好像會變得越來越少。
2. 每次走在路上,兩排都是商店,從餐廳、飲料店、雞排攤,到眼鏡行、五金行,洗衣店,一整排都是店家,他們怎麼都不用上班?
3. 為什麼老是覺得上班也沒做什麼,一天就這麼過了?每次回想今天早上做了哪些事卻那麼困難?
4. 從早到晚一直坐在辦公椅上覺得不舒服也不自在。
5. 對主管和同事陪笑真是一件累人的事。
6. 如果生活按這個模式循環下去直到我們最後躺下,那將讓我們覺得「非常無聊」。
並不是建議大家一定要離職或換工作,但是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無意識地被這個社會常態給操控,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嗎?一生可能就這樣過完了!
也並不是要特立獨行,只是每次和同學聚會都一直在抱怨工作的事情,不是也挺奇怪的嗎?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生活圈、自己的社會,就會發現一些奇怪的地方好像被合理化,而多數人選擇忍耐、習慣,因此連隱忍自己的痛苦也變成是一件被合理化的事情了。
講到這邊,是不是覺得好像有點離題了?哈
其實想要有極簡生活,工作思維也必須轉變,並不是透過換工作或離職,而是理解到工作也應該是生活的一部份。
生活變得不盡人意是因為我們總是在補償自己。
當你工作不開心,你當然會想要補償自己,而購物常常是手段之一,在章成老師今11月出版的新書《地藏經:五濁惡世轉遍地寶藏》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補償心理,書中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
我們是不是在下班之後和同事聚餐時很常會說「今天要喝個痛快!」、「今天不醉不歸」,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是不是就是想補償自己工作的辛苦或是排解枯燥苦悶的工作心情呢?
而這樣的補償心理對我們有幫助嗎?真的能達到「實際的補償」嗎?會不會有副作用呢?
即便當下喝得很開心、情緒非常高漲,也暫時忘卻了工作的煩惱,但喝多了對我們的身體是否有傷害呢?與伴侶之間的關係是否也受到了影響呢?會不會影響隔天的工作心情與效率呢?
因此當你當下決定的一個行為是為了補償自己的另一個行為的時候,原本的問題沒有解決,
反而會有不同的問題又因此產生
想一想以前我們自以為有意識但卻無意識地衝動購物與過度消費是不是也是想補償自己在哪方面的缺憾呢?而這樣的舉動有填補我們內心的空虛嗎?還是增加了額外的問題,例如生活空間被壓縮、東西找不到、耗費許多時間清掃與整理等等,因此補償的行為反而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負擔,因此邁向極簡生活就是減輕負擔的過程,不僅物品,還有心理的不快樂
那要怎麼解決這個情況呢?
解決原本的問題!而不是逃避原本的問題然後再補償自己!你真正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呢?假設我們的工作讓我們感到開心,我們還需要不醉不歸嗎?我們還需要靠雙十一來擁有小確幸嗎?
我們來到個世界不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快樂,追求快樂好像大家都聽過,但其實這就是根本的問題,擁有成就感可以是我們快樂的原因之一、錢也可以、幸福的家庭也可以、實現自我價值也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真正、真正、真正讓我們感到快樂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如果不去思考,那麼我們就走在別人設計好的路上了。
那又為什麼要「嘗試以前沒做過的事」呢?

嘗試讓你有源源不絕的靈感與機會,有機會找到你的天職

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或是所謂的找到天賦、找到那件「你做起來最不費力但又做得很好」的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訣竅就是去嘗試!作家小野在《改變越無畏,人生越自由》書中便很簡明扼要地如此比喻,「一個人有可能在完全沒有接觸鋼琴的情況下變成一名鋼琴家嗎?」答案可想而知。
自我們離職之後,我們幾乎都在嘗試以前沒做過的事,上班的經歷恍如隔世啊!哈哈
漸漸地,嘗試新事物對我們來說也不算新鮮事而是習以為常的事了,而且也能常常想出新的點子,想出新點子並不是因為天生有創意,而是一步一步地先嘗試了A,然後之後得到了B的靈感,不斷嘗試後,又意外地有了C的靈感,如果在一個毫無變化的環境待久了,沒有創意也是很正常的事。而我們的A就是成為整理師囉!
在到後面,我們越是覺得享受不同的體驗可以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當我們越來越快樂,自然而然不需要透過購物或擁有物品來補償自己原本的不快樂,整理師或是極簡主義者在逛街的時候並不是想辦法克制自己購物的慾望,而是知道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不來自於這個,同時也知道購物若是基於補償的想法,之後衍生的額外問題只會讓我們更不快樂。依照這個情況,不極簡也很難!哈哈哈!

邁向極簡生活,你可以怎麼做:

A.) 先什麼都不做!把自己抽身一下有意識地觀察現階段的生活狀態!
B.) 檢視自己的所有物品!物品反映部份你的生活狀態!
C.) 嘗試一件以前沒做過的事!從為了讓你自己快樂開始!
E極簡生活家2天密集課程:B&W陪你一起認識你的老朋友(自己),透過學習建立你的極簡思維,一起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 ^
布蘭達&維尼的個人網站
布蘭達&維尼的線上課程
PS. 由於我們目前想要專注在內容創造上,因此已不再開課、演講,若有需要系統學習的朋友,請參考以上線上課程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1K會員
653內容數
生活不用很多物品,只需要精準的物品、空間、生活模式, 我們享受身上只有足夠的物品、但擁有全世界的無限生活! 最喜歡研究與分享​「整理思維、簡單生活、游牧生活」, 如果這些內容能有一點幫助到這個世界,那就太幸福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極簡人的家 的其他內容
從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漸漸變成了極簡主義者的呢? 因為有不少朋友問了我們這樣的問題,但發現我們一時間好像很難說得清楚,因此我們對這個問題開始思考它的答案。 首先,具體的時間真的不可考。 因為這個過程是漸進的,不可能今天突然想通,明天就成為極簡主義者的。
從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漸漸變成了極簡主義者的呢? 因為有不少朋友問了我們這樣的問題,但發現我們一時間好像很難說得清楚,因此我們對這個問題開始思考它的答案。 首先,具體的時間真的不可考。 因為這個過程是漸進的,不可能今天突然想通,明天就成為極簡主義者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極簡主義》一書探討了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物品來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質量。作者喬舒亞和瑞安分享了他們的故事與實踐,提供了具體的思維工具和規則,幫助讀者精簡生活,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從而達到更自由、更有意義的生活。此書不同於斷捨離,更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內心的提升,倡導質量而非數量,鼓勵人們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Thumbnail
【上一代物資不足,這一代空間不足。】 在瀏覽極簡主義相關文章時,我看到一則留言這麼寫著。 當代社會面臨著物資過剩與空間有限的雙重挑戰。在極簡主義的潮流中,我看到了世代觀念的衝突,而這種衝突在解答上並沒有絕對的對錯。 大多數人仍然和家人同住,這樣的生活方式相當普遍。古早年代的錢大多是省出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將近5年前,跨國搬家到美國的特殊經驗讓我意外地體驗到了極簡生活的益處,並開始學習極簡的真諦和方法。 其實我原本就是個不知斷捨離為何物的人,既愛亂買東西,又很難把東西給扔掉,還經常對家裏的雜亂視而不見。因此雖然有先天優勢 (從零開始的新家),仍需要更多後天努力,才能在極簡路上走得更順利。 經過這些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理想生活提案: 極簡主義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只擁有絕對必須的物品(每種只保留一樣)>實用而非裝飾 家中物品的風格用同一色系如木質、米色、白(無印風)、黑白灰(工業風) 在家中打造一個完美的角落:一本書+一杯好茶(一塊瑜珈墊+冥想) 列出最低需求的物品清單:(衣>書>日用品>紀念
Thumbnail
幾年前從物品的極簡開始,體驗到減法生活、日常留白的美好。所以除了物品與空間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希望能更近一步地減少不必要的事物。 如果你是:感覺快被各種活動、要求給壓到喘不過氣的人;嚮往簡單生活的人,不只在物品上極簡,對於事情也該用同樣的態度面對的人。那麼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這幾年隨著「斷捨離」的流行,人人都在思考「極簡」的力量,賈伯斯蘋果手機極簡卻又顯得高貴的外型,強調減法哲學的思考,也是時勢所趨吧!     尤其在這個過剩的社會,什麼東西都過剩,都太多了,訊息太多,商品太多,功能太多,全世界所有企業,還有透過社交平台裡無數的人,都想吸引你的注意力,愈多元的意思也
Thumbnail
《極簡主義》一書探討了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物品來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質量。作者喬舒亞和瑞安分享了他們的故事與實踐,提供了具體的思維工具和規則,幫助讀者精簡生活,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從而達到更自由、更有意義的生活。此書不同於斷捨離,更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內心的提升,倡導質量而非數量,鼓勵人們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Thumbnail
【上一代物資不足,這一代空間不足。】 在瀏覽極簡主義相關文章時,我看到一則留言這麼寫著。 當代社會面臨著物資過剩與空間有限的雙重挑戰。在極簡主義的潮流中,我看到了世代觀念的衝突,而這種衝突在解答上並沒有絕對的對錯。 大多數人仍然和家人同住,這樣的生活方式相當普遍。古早年代的錢大多是省出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將近5年前,跨國搬家到美國的特殊經驗讓我意外地體驗到了極簡生活的益處,並開始學習極簡的真諦和方法。 其實我原本就是個不知斷捨離為何物的人,既愛亂買東西,又很難把東西給扔掉,還經常對家裏的雜亂視而不見。因此雖然有先天優勢 (從零開始的新家),仍需要更多後天努力,才能在極簡路上走得更順利。 經過這些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理想生活提案: 極簡主義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只擁有絕對必須的物品(每種只保留一樣)>實用而非裝飾 家中物品的風格用同一色系如木質、米色、白(無印風)、黑白灰(工業風) 在家中打造一個完美的角落:一本書+一杯好茶(一塊瑜珈墊+冥想) 列出最低需求的物品清單:(衣>書>日用品>紀念
Thumbnail
幾年前從物品的極簡開始,體驗到減法生活、日常留白的美好。所以除了物品與空間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希望能更近一步地減少不必要的事物。 如果你是:感覺快被各種活動、要求給壓到喘不過氣的人;嚮往簡單生活的人,不只在物品上極簡,對於事情也該用同樣的態度面對的人。那麼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這幾年隨著「斷捨離」的流行,人人都在思考「極簡」的力量,賈伯斯蘋果手機極簡卻又顯得高貴的外型,強調減法哲學的思考,也是時勢所趨吧!     尤其在這個過剩的社會,什麼東西都過剩,都太多了,訊息太多,商品太多,功能太多,全世界所有企業,還有透過社交平台裡無數的人,都想吸引你的注意力,愈多元的意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