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1/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生活日常: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與北投散策

  約莫去年十月的時候,在UDN售票網買了《悠遊風景繪畫-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的預售票,但礙於事多,一直苦無機會去看,恰好上週日太太開始放寒假,卡在新年前比較有空的日子,就趁著這個時候出遊。
宣傳圖:莫內的《草地上的午餐》
宣傳圖:莫內的《草地上的午餐》
  當天氣溫很低,但沒下雨,在台北算是適合外出的天氣,再加上展覽地點在充斥觀光客的故宮,所以整個人滿為患,觀展品質不是很好,不過我想只要是假日應該都沒有好的可能吧……ㄏㄏ。
總之這邊要說一下,電子票券真的很方便,除了省紙愛樹,不用擔心票弄丟,進場前嗶嗶兩下就能輕鬆入場,使用上的體驗滿舒服的,我個人以後只要情況許可,會循這個方向購票。
  展覽的位置不在本館,而在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區,經過本館的時候看到大量觀光客,幸好他們應該對(翠玉白)菜跟肉(形石)比較感興趣。(っ´ω`c)
  進入正題,一進去大樓1F的前廳,我就覺得相當不妙,通常一個展都會有主視覺看板,然後我當天看到的光景是超多人站在看板前在拍照……好嘛,知道天氣好的時候其實就有心理準備了,只不過即將要面對這樣的現實還是讓孤僻之人有點煩躁。
  刷票入場後,立刻就發現展間略壅擠,一方面是空間真的不算大,再則是人實在頗多,幾乎在每一幅畫前都至少有兩三個人停在那裡,不過很多人租借個人導覽語音在聽,轉念想想也還滿好的啦,嗯。
  展間動線依年代做區隔,也因此呈現出同一時期藝術家的差異,以及不同時期風格的演變,曾經想考南藝大的太太當場科普我一些相關的知識。比如說十七世紀時,畫風都是很細緻的,會把遠方的景物畫得較實際上清楚,而且著重在人物上,題材大多都與宗教相關,巴洛克風格會將明暗做得特別誇大,有劇場般的效果。
  然後,隨著時代變化,人物漸漸不再是畫布上的主角,而改為描繪風景,筆觸也變得明顯起來,光影浮動、林葉搖曳的空氣感越發突出,蒙上一層雲或霧靄的晨昏都足具靈氣。而做為觀者,我很清楚那是以技巧堆疊的樣貌,但也因此不得不驚嘆在繪畫上人所能達到的境界,我不是很知道該怎麼形容那種感覺,或者說無法想像這些早已作古三、四百年之久的畫家是怎麼做到的,不可思議。
  換句話說,光是想到這些作品是經由人類創作出來的,心裡就會產生某種很魔幻(?)的感受。
  為什麼一下跳到十九世紀呢,因為我前面看得很認真所以忘記要拍(……),十七、十八世紀的畫,前半太細緻讓我忍不住想看個仔細,所以花了很長時間在看,後半則是在研究那個空氣感,畢竟鄙人對藝術滿駑鈍的,太太說有我就想參悟空氣感到底是什麼,也很高興畫家們用靈魂畫畫,我有看懂。
  十九世紀的畫相較於之前,則是筆觸更加清晰,印象派的特點就是幾乎不用黑色作畫(或者說用得非常小心),因為他們發現陰影並非全然的黑色,比起其他路線更加注重光影和色彩的細節,簡單的說,印象派的承上啟下作用非常明顯,既保留了寫實畫風、筆觸與空氣感,以此為根本去做發展,研究光線如何造成物體上的豐富色彩,成為現代藝術的基石。
莫內《草地上的午餐》
  作為這次展覽主視覺噱頭的畫,從用色上可以明顯看出誰才是重點、誰在較暗的地方,由色彩建構的光影讓印象派特色顯露無遺。說實話我自己沒有什麼感覺,畫本身當然是很好的,不過我並不特別喜歡,順說這幅畫有投影在某面牆上做成動態的影像,我覺得滿妙的XD
莫內的《白色睡蓮》
  名系列是一定要曬一下的,這幅《白色睡蓮》的顏色很美,乍看會覺得好像也沒甚麼、很普通,但逛完發現我最有印象的是它XDDDD
  給我的感受就是覺得很寧靜,內心平和,非常療癒的一幅畫。
  這張只有用手機拍,當時不知道在想什麼,現在覺得滿可惜的,手機能呈現的還是弱於相機很多,這幅巨美,真的又巨(尺寸大)又美,煙霧瀰漫的清晨,天際、樹枝、遠方的視野,以及濡濕的地面上泛起的光澤,唉就是展覽現場人多了一點,拍出來為了閃人都歪一邊。(難怪我沒拿出相機?)
  比較有趣的是渡過印象派之後,接著是野獸派,野獸派的筆觸就是能讓你不論近看遠看都能知道這是人畫出來的東西(喂),但好玩的是,相較於印象派,我對野獸派的作品更感興趣,雖然不會覺得「啊啊啊啊啊啊好美在發光」,但就是滿喜歡的,是我個人感覺上可以理解的一種呈現。
  應該看得出以上兩幅畫跟先前的畫之間的差異,總之就是這樣。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畫,可是我沒有什麼感想,就不多提了。希望讀到這篇的人有興趣可以去現場走走看看,整體來說這個展的動線安排很不錯,給的視覺空間也滿剛好,只要在平日的話體驗應該啵兒棒,加上這次來的畫有不少可以拍照,很推薦一看。
  也許有人會覺得看都是畫的展很無聊,這個我大概可以理解,在不懂時空背景、創作脈絡的情況下,那就只是一幅畫。但我認為單純的一幅畫也有它的可看之處,因為觀者依然能夠感受到美,畢竟在那些時代,一切都還沒有歷史加乘上濾鏡的時候,美就已經存在了,而非受時光洗禮才讓那些畫成為藝術。
  離開展場前發現有這個,上面說的大概是:普希金博物館致力於推廣藝術友善平權項目,所以帶來了為視障朋友量身訂做的畫作浮雕板,希望能藉由觸摸,讓視障朋友一同認識這五幅畫的重點輪廓。
浮雕板細節
  雖然在台灣這可能用不太到,但我個人以為象徵意義重大,雖然知道,但從未想過的事情,又或者說是根據自身角度而產生的盲點,而認為某人某事「不存在」,覺得自己走這一趟學到很多。
  隨後進去展覽商品販售處,裡面我最想買的大概就是貴鬆鬆的傘了,然而太太在生日的時候才送了我一把自動傘,我最好是不要給臉不要臉(。),而且那傘太花俏我也不好意思在外面撐……至於複製畫,是也覺得不錯,但人生的大小垃圾已太多,為了收容我這個大型垃圾,其他東西就得讓讓,所以並沒有買什麼東西。
  但是!
  GAN~~~這是什麼好想要~~~~怎麼會有這種商品啦!(((゚Д゚;)))
  感覺超級適合拿來送禮的東西,一方面俄羅斯本來就跟酒密不可分(?),二來則是把套娃跟酒結合得很有價值感,超喜歡的,可惜就算買了我也捨不得喝。XD
  離開故宮的時間約莫下午一點多快兩點,我們回到士林捷運站附近,礙於飢腸轆轆不欲踏雷,遂進了爭鮮,該店水準極佳,可以說是我吃過最有品質的爭鮮。(喔)
  吃飽喝足,打算步行至捷運站搭到北投,途中發現了文創市集,就上前逛了一逛。
  裡面的東西五花八門,果實、飾品、古著、彩繪帆布袋、絲瓜燈等等都有,然後我就買了兩對耳環,一對要給太太,一對送朋友,可以免費由針改夾,而且是讓人多買幾付都覺得實惠的價格,真D燒。
  逛完市集,搭捷運匆匆到了北投,再轉新北投的支線,但其實兩邊距離沒有很遠,我們是因為要趕在地熱谷開放時間結束以前到,才會搭新北投的捷運。到新北投以後,走了一趟新北投車站(這不是屁話嗎),裡面有kinono老師繪製的角色人物立牌,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嗯?)
當天真是哪裡都好多人啊……
一抬頭:咦?
  整個車站空間很小,外面有一些文創市集,比較偏有機農產或是手工製用品類,由於要趕往地熱谷,並沒有在這邊流連太久。
  然而地熱谷其實也沒有很遠,應該說北投溫泉區就那麼小,是也沒辦法遠到哪裡去,所以沿路我還拍了北投圖書館的背面。XD
  裡面的話是真的滿舒適的,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兩三年前泡溫泉的隔天去走馬看花過,印象中天氣晴朗的時候裡外都非常漂亮。
  再走個六七分鐘吧,就到地熱谷,嘿對,就是這麼近,也可能是我們本來就屬於腳程快的類型。
  越往裡面走,硫磺的氣味就越濃,濕度也有明顯的變化,讓我一邊在想相機回去要保養,一邊左顧右盼東看西看,結果一樣就是非常多的人……批剖mountain批剖sea. XD
  人雖然多,但音量都在能接受的範圍,想要拍照的話也是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整個地熱谷因為溫度的緣故,水蒸氣上升,雲霧繚繞,乾哪蓬萊仙山港款,只是無可避免的容易覺得熱。
下去的話應該真能看到王母娘娘的瑤池
  上面這個還好,瞧瞧底下辣個仙的,活像能在岸邊撿到仙女的衣裳然後不還給她,拍人像的話根本騰雲駕霧飄飄欲仙。(成語誤用)
  拍完想拍的照片以後我們沒有多留,離開地熱谷往北投捷運站的方向走,在附近找到新開的淡水台G店分店(←真是好久不見)吃一頓飯就回家了。整個行程輕巧簡單,既有學到新知,也有一些體會,同時還適度活動了身體,沒有瘋玩造成的負擔感(出門容易累ㄉ肥宅),是很舒服的一次出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