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新聞》啊!我能為你做什麼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9.03.22 跨過去編報導]
如同往常的週五夜晚,但這一天有些不一樣。
這一晚,是本學期跨講堂第一場講座。我們邀請到 One-Forty 的陳凱翔先生,跨講堂揭開「你拿夢想做什麼?」系列講座序幕。
這個夜晚,他分享關於他的夢想,以及移工們的夢想故事。
搜尋關鍵字輸入移工,大多是負面的新聞訊息。(圖為講師簡報畫面)
移工=外勞+打架喝酒鬧事+車站群聚+搶國人工作機會?
我們這一代關注著許多的社會議題,但我們是否曾關注過那些離鄉背景到台灣打拼的移工們?上圖中可看見台灣社會對移工(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外勞)有多少刻板印象。移工已是台灣社會的一份子,在街頭看見集結成群的移工更不是陌生景象,而我們真正認識他們嗎?或總帶著鄙視眼光及歧視的意味呢?
關於移工的處境,有人寫下了"歧視"兩個字。
他們,也是家裡的英雄。 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無法接受完整教育,在家鄉找不到好工作。於是離鄉背井,隨著全球化的脈絡移動到陌生的異地,忍住思念,努力工作,為了撐起一家的生活、讓子女受更好的教育,也期盼一圓自己的夢。(摘自One-Forty官網)
此時有幾位台灣的年輕人因著使命,創辦了 ONE FORTY ,希望藉由NPO的型態協助移工,讓他們在台灣的這趟旅程能有一些不同。透過線上線下的教學平台,讓下班後的移工們還有機會可以學習語言或新的知識技能、也提供移工可以發聲與交流的所在,讓他們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
試想:「如果有一天,你成為了移工,準備人生第一次出國」 你的心情會是什麼?忐忑不安?恐懼?害怕?
凱翔老師用工作坊的方式探討移工議題。
透過凱翔老師的分享,讓大家發現原來移工離鄉背景下遇見許多困境,絕非只是做一份工作如此簡單而已。而Brainstorming的討論方式刺激大家更多不同面向的思考,現場每組間的議題探討更是精彩,讓我們更深層的反思移工議題。
最後一張簡報寫著: 「今晚,當你走出教室,你可以做哪些事?」
其實撕下「移工」的標籤,我們與他們沒有什麼不同,但我們卻能從他們的故事裡看見更寬廣的世界。 我們就放點什麼在心裡,並學習擁抱這個社會的多元,讓台灣更加美好:)
凱翔老師給跨講堂同學們的勉勵。
未來跨講堂有更多特色講座等著你。 我們,下次見!
🔍 臉書:
🔍 Instagram:

20190322跨講堂 —《新創NGO的社會實踐:東南亞移民工在台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個臺灣學生與東南亞移工通信的活動。透過此活動,學生得以更深入瞭解移工的生活、與他們進行交流和對話,消弭隔閡和偏見。同時學也生從移工身上看到的勇氣、創造力和對生活的感恩。打開小孩國際視野的方式也不一定是去西方國家遊學,更不一定非得用英文,用中文跟東南亞移工通信,也是更省錢也一樣有效益的方式。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個臺灣學生與東南亞移工通信的活動。透過此活動,學生得以更深入瞭解移工的生活、與他們進行交流和對話,消弭隔閡和偏見。同時學也生從移工身上看到的勇氣、創造力和對生活的感恩。打開小孩國際視野的方式也不一定是去西方國家遊學,更不一定非得用英文,用中文跟東南亞移工通信,也是更省錢也一樣有效益的方式。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